在即将过去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严重冲击了世界经济,对国际贸易、国际投资、跨境人流物流都造成巨大冲击。
新冠疫情的爆发正值全球化开始剧烈调整的时刻,疫情的外部冲击和全球化自身的内部结构性调整交织在一起,使全球化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更加严峻。在此背景下,全球化未来前景如何?各国又该如何携手克服疫情影响,恢复经济?在近日举行的北京师范大学第四届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论坛上,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卓奥马尔特·奥托尔巴耶夫、波黑前总理兹拉特科·拉古姆季亚、波兰前副总理格泽高滋·W·科勒德克等外国前政要分别分享了他们的看法。
波兰前副总理格泽高滋·W·科勒德克:新兴市场国家应向中国学习
▲波兰前副总理格泽高滋·W·科勒德克(图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东盟、中国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最近在越南河内共同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协定的签署体现了RCEP成员国的务实主义,务实主义理论支持包容性全球化以及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平衡。在这一点上中国提供了一些范例,新兴市场国家可以从中国范例中汲取很多经验。在中国独特的体系中,市场调节的“无形之手”和政府管控及个人决策的“有形之手”能够相互融合。这值得其他希望实现发展的国家学习,当然不只是向中国学习,各国也要从彼此的成功实践中互相学习。全球化不可逆,而实现不可逆的关键在于更加包容的全球化,换句话说就是创造更多“双赢”。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让全球融合再上一个新台阶——不只是国家间的融合,而是区域之间的融合,比如东盟、RCEP和欧盟。
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卓奥马尔特·奥托尔巴耶夫:缓债倡议为世界发展做出贡献
▲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卓奥马尔特·奥托尔巴耶夫(图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世界粮食计划署预测,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世界有近2.65亿人到今年年底会面临严峻的粮食安全问题,这是去年数据的两倍,也是全人类无法忽视的事实。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测算,到2020年底,100多个中低收入国家(包括新兴市场国家)需要偿还的债务达1300亿美元,对于这些国家而言将是不小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G20国家已经为77个全球最贫困国家提出了“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以及《缓债倡议后续债务处理共同框架》,并将这一举措延长至2021年。此举的重要意义在于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在一起为推动世界发展做出贡献。
波黑前总理兹拉特科·拉古姆季亚:抗疫资金的全球调配应该更加均衡协调
▲波黑前总理兹拉特科·拉古姆季亚(图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结合现有机制、新的倡议以及多种应灾融资工具,在“拯救生命,预防疫情带来的威胁”“保护穷人和弱势群体,挽救企业和民生”以及“加快经济复苏”三个关键领域共同努力。
抗疫资金的全球调配应该更加均衡协调。截止2020年6月,全球政策决策者已经为最富裕国家提供了超过5万亿美元的紧急支援。这笔资金是必要的,但如果没有兼顾贫困国家和边缘化群体,将会加剧不平等,带来不可控的社会和政治冲突风险。疫情之下,要特别注重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中小企业贡献了40%国民收入,创造了70%就业。但这些国家的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融资缺口。据国际金融公司估算,发展中国家每年有40%的中小企业存在5.2万亿美元的融资需求。眼下,这些企业面临疫情和融资的双重挑战,如果没有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的有效政策,问题难以解决。可以建立面向新兴市场国家的“一带一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计划。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号召各国共同努力,为疫苗研发提供公共资金,将相关知识产权作为公共产品,以成本价生产和销售疫苗,并向民众免费提供。聚焦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为“十四五”开好局
何立峰《人民日报》撰文详解“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观察丨“十四五”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四个关键!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