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 打造高质量无障碍环境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残疾人无障碍体验员,为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体验,他们感受到我国无障碍环境的高速发展,残疾人自由出行不再是梦想。(图_徐俊星)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以及我国残疾人事业、老年人事业等社会事业不断发展而引入我国的全新概念。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涉及2.6亿家庭人口,还有2.64亿60岁以上老年人。伴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各级政府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铁道、交通运输、工业和信息化、旅游、残联等部门对无障碍环境建设予以推进,加大了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资源投入,社会各界也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给予了有力支持,无障碍环境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无障碍环境建设内容也从单纯的物质环境建设过渡到全方位的社会环境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进入新时代,无障碍环境建设已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内容,是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有需求群体参与融入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前提,是衡量国家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文丨于艾诚
01
人民至上
聚焦民生为本的目标导向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无障碍环境建设高度重视。2019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并宣布正式投入运营。习近平总书记步行巡览站台大厅和值机大厅,实地了解值机、安检、登机和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等情况。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并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时指出,“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我们要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管理好、运用好北京冬奥遗产,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这为我国持续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
国家将无障碍环境建设持续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之中,2018—2022年连续五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强调了无障碍环境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加强残疾人服务设施和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维护政策体系,支持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的通知》《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等国家规划和部门政策均将无障碍作为新时代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其中。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出台的政策规划提及无障碍的文件有20余个,部门规范性文件和工作文件100余个,涉及养老托育、数字化、教育、就业、公共服务、乡村振兴、国民健康、交通、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从“十五”开始,中国残联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了5个无障碍建设五年实施方案。无障碍环境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彰显其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
02
良法善治
开创无障碍环境建设新局面
我国注重将无障碍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要建设无障碍设施。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的重视,是我国全面履行《残疾人权利公约》、加强人权保障工作的重要成果,为我国依法全面、系统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提高城乡现代化建设水平,维护残疾人权益,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法制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进一步加强,在新制定和修订的相关法律中增加了无障碍相关条款,如《民法典》《乡村振兴法》《法律援助法》等。北京、上海、重庆、江苏、海南等23个省(区、市)出台《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地方实施办法。积极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研究,加快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进程。2022年10月27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初次审议。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广泛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基层自治和行业自律,督促政府职能部门依法履职,确保法律法规得到统一正确实施。
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金融、公安、教育、文化旅游等政府职能部门制定、修订无障碍环境建设等一系列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体系,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2022年《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全文强制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增强了无障碍规范的约束力。
随着科技发展,盲人可以依靠手机的实时信息引导,精准乘坐公交车。(图片由江苏省残联提供)
03
系统推进
全面提升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
近年来,中国残联配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全国老龄办持续深入推进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创建工作,全国累计表彰4批469个无障碍建设城市和县城、镇和村庄。中国残联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密集出台20多项无障碍相关政策和服务举措,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无障碍建设。2016年联合中央网信办下发《关于加强网站无障碍服务能力的指导意见》;2021~2022年,对与老年人、残疾人生活密切相关的648家网站和APP进行无障碍及适老化改造,让残疾人享受数字生活便利;联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制定无障碍环境认证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规范无障碍环境认证工作的内容及资质要求、工作程序,部署开展无障碍环境认证工作;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出台《关于推进无障碍环境认证工作的指导意见》;联合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老年人残疾人出行服务的实施意见》,加强交通设施、工具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实施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无障碍建设、配备无障碍低地板公交车、地铁车厢配备上下车无障碍渡板等民生实事。中国残联还积极参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雄安新区、大兴国际机场等重点工程项目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以北京市为例,通过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2019~2021年专项行动,修复盲道26069处、人行横道6590处,改造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35个,打造606条无障碍公交线路,累计改造重点领域公共服务场所1.58万个,改造小餐馆等“七小门店”2.4万个,2.95万栋老旧住宅楼单元门口进行坡化处理、加装扶手,200余个社区提供爬楼机上门服务,方便行动不便的居民上下楼智能化手段多点开花,手机APP提供无障碍线路导航,“冬奥手语播报数字人系统”投入使用,冬奥村的灯具、空调、窗帘使用实现自动控制;感应传感系统、语音提示系统等满足残疾人运动员使用需求。由此可见,无障碍环境建设系统化推进、精细化设计、智慧化赋能,从无障碍设施拓展到系统的无障碍环境,从物理环境延伸到虚拟的网络环境,从公共领域延伸到残疾人、老年人家庭。
对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是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解放残疾人家庭劳动力、促进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一项重要举措。“十三五”期间,共对65万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助力残疾人脱贫攻坚,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补贴110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2021中国残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出台《关于“十四五”推进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2021年,共对18.8万名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
2018年中国残联成立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办公室,聚合部委、高校、研究机构、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积极调动各有关方面、社会各方力量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积极开展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与需求无障碍专项调查和动态更新工作,与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开展百城无障碍设施调查体验活动,为主管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推动建立残疾人无障碍督导员队伍,制定下发《关于建立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队伍 加快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挥残疾人参与社会治理的独特作用,加强残疾人无障碍督导员队伍建设,2019~2022年连续4年举办全国残联系统无障碍督导员培训班,累计培训督导员2500余人次。随着无障碍理念和意识逐渐深入普及,人们愈发认识到无障碍环境不再是小众群体的“特惠”,而是方便全体社会成员的“普惠”,每个人都是无障碍环境的需求者、参与者和受益者。
无障碍环境建设体现人文关怀,是对生命的关切,也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在成果斐然和态势向好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人们对无障碍环境的需求不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让我们共同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END
信息来源:中国残疾人杂志社
编辑:双流残联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