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回放 | 这个关于地球往事的班级总是一票难求
“岩”来如此
(最早的岩石班级探索线路,依旧十分经典)
在福州,除了大家所熟悉的寿山石之外,其实这是一座宝藏级别的城市。福州盆地周围群山环绕,盆地内孤山、残丘散立其中,闽江、乌龙江穿过盆地往东汇归大海,闽江口岛屿密布,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雕塑着这里的地壳表面,构成五彩缤纷的地质地貌景观。
(福州地形简图)
【地貌特征】福州西枕鹫峰—戴云山脉,东濒东海,闽江自西北向东南流经中部,地貌上具有以下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层状下降。境内西枕鹫峰—戴云山脉(闽中大山带),地势高峻,海拔多至800 米以上。自西向东,地貌类型分别为由中山、低山、高丘陵、低丘陵、台地平原,直至于海,作有规律的排布,地势呈层状下降。永泰县西南部的东湖尖,海拔1682 米,是全区最高峰。沿海一带有的地方因断块隆起,也形成一些较高的山峰,如鼓山绝顶峰(海拔919.1 米)、旗山(755.2 米)、五虎山尾虎顶(611米)等。闽江自西北向东南流经本区中部,注入东海。安仁溪口以上,闽江横切鹫峰—戴云山脉,形成峡谷,江面狭窄,水流湍急;安仁溪口以下,河谷逐渐开阔,水流平缓,形成全区最大的福州平原。
(福州盆地及周边地质简图)
(我们制作的“福州胡焕庸线”可以看到福州各区的海拔分布)
全区【地貌类型】多种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2.68%。山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各县,如永泰、闽清、闽侯3县。丘陵分布广泛,各市县均在31.74%~57.52%之间,其中以连江和罗源两县较大。台地和平原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5.75%。台地大部分分布在沿海各市县,以福清、长乐、平潭3市县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闽江下游地区,福州平原是全省沿海四大平原之一。福州平原四周鼓山(东)、旗山(西)、五虎山(南)和莲花峰(北)所环围,地貌上也是一个盆地。
(位于永泰、涵江、福清三县交界的斗湖天池是福州难得死火山湖景观)
(位于福清地区的大姆山草场与大海只有一山之隔,是南方典型的低山草场)
【海岸曲折】,海域广阔,多港湾,多岛屿。境内岸线漫长曲折,大陆岸线自罗源的鉴江至福清的江兜,长800.3 公里。而两者直线距离仅118 公里,海岸曲折率为1∶68。沿海岛屿星罗棋布,福州地区辖属岛屿有545 个,均为基岩岛,其岩性构造与附近大陆一致,属于大陆岛性质。岛屿由于长期受到海浪的拍击和侵蚀,形成奇异多姿的海蚀地貌,如海蚀洞、海蚀柱、海蚀桥、海蚀崖、海蚀平台等。
(岩石班在大练岛的通天洞实地踏勘)
(琅岐壶江岛,孩子们走在铁质斑驳的海岸线上)
(小小的东洛岛,却给我们展示了几种不同的海岸线)
其实每次岩石课程都能给孩子们带来不少的收获,这里所说的收获不仅仅是课程上的知识,还有实实在在的岩石标本,有所得的孩子们满载而归总能嗨上一整天。这种浅层的体验其实不需要深度的地质课程设计也能达到所谓的活动效果,轻松而且高兴。但是经常在想,孩子们去记住某一种类的岩石或者收集了一大堆石头有什么作用呢?或许就是当下高兴一下吧?下次见到类似的还会一直这样的兴奋吗?我们设计这个课程的初衷除了好玩、孩子本身喜欢还有没有其他的思考?难道就是为了讨喜某个群体应运而生的吗?
(早期一直玩寿山矿区,都玩腻了)
如果只是简单的讨人喜欢,这个主题班级没办法长存下去并且熠熠生辉。中间其实曾经有过疑问,甚至觉得单纯的认识一些石头是没太大意义的,五年来中间我们是停过一学期岩石主题班的,因为设计者没有持续的设计动力也不想带了。停掉岩石课的那学期,其他的徒步课仍然在继续,时不时还是有孩子在问什么时候才能有岩石课,徒步路上接触到典型的地貌也会即时的跟孩子们在交流,有的长老也会带领孩子们找一些晶质化比较完整的石英石...不过这一切都太随机和零散了,完全没有系统的输出机构性的知识,也缺乏探索的工具和装备,尽管这样,孩子们还是乐此不疲。
(像这样获取水晶的欢乐)
想着既然石头的魔力这么大,那么我们就放开来好好研究研究,新的班级开始后我们配置了标准的地质锤、护目镜、标本袋、岩石放大镜等一系列专业级的装备,一学期制定了明确的探索目标,选择的地点也更加大胆,除了地面的探索,也不乏深入地下的洞穴之旅。从单次的认知到一学期目标明确的转变,效果会非常的不一样,孩子们会从更宏观的视角(三大岩类及转化)入手,然后进入微观的视角(某一具体的矿物) 展开探索,这样无论是哪次课,我们都可以建立更加流畅的链接。就像人类不断地发问“吾侪何来,终将何往”,岩石的一生也都是在“奔波”过程中,只不过它的时间轴是用亿万年来计算的,我们能从一块石头“一叶知秋”,知道这里的地球往事甚至是未来的演化 ,怎么能不兴奋呢?我认为真正的“顶天立地”应该是知晓头顶的风云变幻,了解脚下的沧海桑田,才能得到更多这个星球的正反馈。领着孩子们认识整个岩石系统其实就是探索地球的一部分,是给孩子们建立系统世界观的重要的一部分,而更宏观的系统知识需要系列课程才能解决,需要不断的实地场景的学习才能理解,毕竟“融会贯通”是需要厚积薄发的,而我们只是在快乐的徒步中种下好奇的种子而已。
(兴奋地望着这迷你版的天生桥)
(长老采集的岩石标本一角)
(马尾君山的花岗岩总能给我们移步换景的感觉)
(长汀丁屋岭的页岩和砾岩矿区)
(在九柴兰矿区发现数不尽的寿山石)
(在永泰仙洞发现整条的滑石矿脉)
(刚刚从旗山挖出来的水晶)
现在,我们看五虎山是这样的,1-17层的岩层,各有各的精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