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伪合群的你,只会越来越孤独

联合读创 2019-12-28

20190704丨 阅 读 创 造 生 活 丨


1

别让无用的社交,挤占了你独处的时间


在知乎上看过这样一个问题:

 

为了合群,你曾经做过哪些你不情愿的事情?


网友的回答,五花八门。



@Misss

从小到大不爱吃牛肉,为了合群和大家一起点了牛肉盖饭。

 

@伪装者

一开始我不喜欢喝酒,为了合群,当那个群体第一次邀请我聚会的那天,我很不情愿却又邪恶的伸出手去捧起那杯酒,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小鑫鑫

因为对自己的不认可,所以假装喜欢别人同样喜欢的剧、了解别人的兴趣点、纠正自己的看法。一旦遇到分歧,我就会用别人的方法来解决。不敢拒绝,生怕会被别人讨厌。


······


试问你有多少次,像他们一样假装合群过?

 

明明两个人不太熟悉,却还要寒暄客套;

明明没理解对方的意思,却还要假意赞同;

明明不想去家庭聚会,却还要硬着头皮参加。

 

为什么我们宁愿消耗大量时间榨干自己的精力伪装合群,也不愿意享受独处?


是因为我们大多数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而自己又没办法面对孤独。


三毛曾在作品中写道:“明知生是个体,死是个体,但是我们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价值,我们过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参与。”


为了缓解孤立无援的状况,为了获取安全的归属感,社会给我们开出了药方。它让我们开始寻找人群、融入喧闹,开始努力改变自己,陷入一种叫做“假装很合群”的症状里。



然而以牺牲自我意愿为代价的伪合群,又能给我们换来什么呢?


即使再合群的人,当热闹散场也同样孑然一身。

 

刻意的迎合只会让自己越来越感到不自在,甚至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意愿。一旦当你习惯了融入喧闹的交际圈和人群,会忘了自己为什么存在。


复旦大学哲学系陈果老师说过,“孤独是一种圆融的状态,真正的孤独是高贵的。


虽然应对孤独的常见药方是更多的社交,但锻炼我们独处的能力是另一种选择。



懂得如何把握孤独的人从来不会感到无比寂寞。


相反地,那些根本不了解自己的人,无法跟周围的人或事达成良性的互动。


比起将时间浪费在低质量的社交上,高质量的独处更能帮你找到最纯粹的自我。


2

什么才是高质量的独处?


德勤和市场研究机构GlobalWebIndex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全球互联网使用时长的每3分钟里,就有1分钟被用在了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上,网民平均每日活跃时长超2小时。



打发时间、消灭无聊是驱动年轻人使用社交媒体的主要因素。


大量频繁使用手机、接触社交,渐渐让我们丧失了无聊的能力。

 

之所以我们会厌恶孤独、排斥独处,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讨厌无聊。


我们讨厌虚无的状态,厌恶什么都不做。


诚如汪曾祺在散文《孤独》中提到的那样:


“人都难以忍受长期的孤独。意志薄弱的人,为了摆脱孤独,便去寻找安慰和刺激;意志坚强的人,为了摆脱孤独,便去追寻充实和超脱。他们的出发点一样,结局却有天壤之别,前者因为孤独而沉沦,后者因为孤独而升华。


为了避免独处、摆脱无聊我们会将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


许多人喜欢在业余时间用刷抖音、玩消消乐的方式填补生活的空白。


在《孤独的力量》中迈克尔·哈里斯阐述了行为心理学家的发现——人们会沉迷在这些小小的重复的循环中,一次又一次地进入这种状态。


而游戏给予的无休止的积极反馈也引发了人们的上瘾行为,导致我们主观意愿上根本不想停下来。




可以说游戏设置的回路、抖音视频的无限机制引导人们进入到了一种机械模式。一个处于机械模式的人,只有机器的陪伴,却不是一种独处的状态。


毫无节制的挥霍时间,漫无目的的消遣,只会让空虚趁机而入。这种方式非但不会让不适感消除,还有可能加重。当你放下手机回归到现实后,又会对自己的未来产生迷茫,重新陷入消极的情绪之中。

究竟什么才是高质量的独处? 

真正的独处——与被我们称作孤独的失败的独处相反。


它是一个富饶的国度,又是一个我们很难问津的国度。


它是我们建立新观念或独立态度的方式,也是我们了解自我内心的途径。

 

人生最好的生活状态,便是享受这份孤独

 

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游戏回路上,还不如将有限的时间用来精进自己来得实际。


你大可以利用独处的时间专注于修筑自己的小世界。



或是去菜市场挑选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在厨房叮叮咚咚地忙碌一阵,只为了给自己奉上一顿饱腹又美味的晚餐,或是心无旁骛地沉下心来钻研自己的事,又或是学习一项技能,为自己开辟新的领域。

 

就像作家蒋勋所说:“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

 

当你沉浸在独处时,不会觉得百无聊赖。你会获得心灵上的松懈,而不是进入一种身心懒散的状态。

 

更多的人能从混沌的思维模式中抽离而出,重新净空自我再用积极的方式填满自我。由此脱离出寂寞空虚的状态,获得舒适感,让自己变得更加清醒。



3

孤独是一种可以被善用的力量

 

从本质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对于任何人而言,孤独都是不可避免的。即使身处闹市,你依旧会感到凛然一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们的生活里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孤独。


然而学会独处、享受孤独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能力。


难能可贵的独处时间,是在与我们自己的内心对话。享受独处带来的舒适感,保持自律且充实的生活状态,会让内心更加富足和充盈。它会让你不慌张、不莽撞,收获从容不迫的状态和心境。它会让你看到事物的本质,解决内心的冲突。

迈克尔.哈里斯在《孤独的力量》一书中对孤独一词进行了全新阐释。

 

他认为孤独是一口未被敲响的钟,一种等待每个人发现并善用的力量。


作者利用大量的实例与研究分析向我们证明了,享受孤独、学会独处的诸多好处。


Tips:


01


画家把自己锁在画室里,作家会把自己关进小屋里,科学家窝在实验室里搞科研。要知道那些被称之为伟大艺术家的人,往往都是孤独的。


独处的最大益处在于它能激发新的思想,它会让我们飘荡、游离的思维产生灵感。


02



独处能提升自我认知,接触到个人内在最深的层面。它能将我们从焦虑的蜂巢式集体心智中解脱出来,强化一个人的精神自由。


03


从他人面前消失,并不意味着脱离了与他人的关系。相反地,独处会加深对自我的认同感、对恋人和亲人的欣慰感和留恋程度。

 

独处,是在最重要的层面对这些关系的肯定。



与其凑活得过着并不如愿的生活,不如享受孤独、活出生活的质感。


一个真正自律的人,应该懂得如何安放自己的内心。做到清醒时做事,糊涂时读书,大怒时睡觉,独处时思考。



虽然孤独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但却是启发自我的另一个开始。


帕斯卡曾坦言:“人类所有的问题都源于,人类无法独自安静地坐在一个房间里”,也就是我们从来没有学会独处的艺术。


不断地学习让我们掌握了各项技能,然而却没有任何人教会我们究竟该如何享受独处,掌握孤独的技能。



《孤独的力量》这本书将引导我们与孤独共处,正确看待独处,激发存在于内心的力量。


它会帮你打开一个庞大、坚不可摧的世界,让你在喧嚣的时代中,摆脱浮躁的常态,收获笃定的内心。


《孤独的力量》



在网络社交极其发达的今天,我们失去可独处的时间和空间,然而孤独是强大资源。它能激发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让我们的创造力蓬勃发展,并改善了我们与自己的关系,并出乎意料地与他人建立了关系。


孤独的力量是我们正在失去的一种力量。


适当的选择独处,享受孤独可以让自己更好的融入社会。




◆◆往期好文◆◆

6月新书资讯 | 提升艺术逼格,从读一本好书开始!

当idol,必须得看脸?让才女徐静蕾都为之着迷的他,颠覆偶像定义!

喊你来投票丨2019中国最美书店周投票开启,Pick你的“新青年书单”吧!

钱锺书和杨绛:有一种爱情叫“世间始终你好”

真正好的婚姻是什么样的?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此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