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顾 | 第508期人文讲座——探索青年翻译家陈伯雨的语言世界

学生传媒中心 湖工大学声 2020-09-01
















美,无处不在,而文学之美,则最让人动容。10月26日晚七点,由校学生工作部主办,学生自主发展与服务中心承办的第508期人文讲座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博学堂成功举办,本次讲座,让我们跟随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陈伯雨老师感受文学,感受现代与传统的激烈碰撞。

首先,陈老师就阐述了自己讲座的三个特点:理论性,实用性,艺术性,这三个特点自始至终贯穿整个讲座,使讲座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首先,陈老师就我们解释了“现代”与“传统”的定义,为后面将要展开的话题进行铺垫。所谓“现代”就是流行于各个国家的翻译理论的趋势,而“传统”则指中国本土的翻译理论。紧接着,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几张搞笑有趣的图片如“鸭梨山大”“我很方”等等,还有一些现代流行词汇。陈老师解释道,这些都是隐喻的一种形式,人们在谈论抽象事物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抓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说,“隐喻”是一种想象,是一种人们对于自己情感诗意的表达,隐喻,无处不在。

隐喻不仅仅是言语表达,更是人类认识世界和交流的基本方式。隐喻还是文学性的重要依托,尤其是新鲜隐喻。《哈姆雷特》中就存在两千多个新鲜隐喻,这使的更多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和喜爱。隐喻往往还可以表达个人的思想与情感,在不同的环境中,隐喻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有价值前景的隐喻,常有“震撼”的效果,这就给读者带来不同寻常的体验。而翻译独特隐喻,抓住作者意图是成功的第一步。在传统隐喻翻译中有三种说法:童元方的“求雅说”、傅雷的“神似说”和钱钟书的“化境说”。这三种在不同的文本翻译中各有选择。而前面所讲的西方翻译理论和传统翻译理论又存在不同,所以在翻译中又会存在不同的感觉。

接着,陈老师又耐心仔细地为同学们讲述了关于传统翻译的种种技巧,和文本类型的相关理论,并告诉同学们:“诗词翻译并不难,认真钻研练习,就可以翻译的非常好。”

在讲座最后,老师为湖工学子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莎士比亚全集》的英汉对照本,一本是张竹明译的《理想国》。陈老师希望同学们可以静下心来,慢慢读一本书,也许有些书看起来晦涩难懂,但当你真正投入进去,那你的收获要比想象的还要多。

领略文学隐喻之美,感受人生千姿百态。在文学的道路上,人们始终没有停下探索的目光......


思考

妙笔生花

伯雨老师将学生们带入传统隐喻,体会文学隐喻的价值。中国传统译论视角有"三说”:童元方的"求雅"说、傅雷的“神似”说以及钱钟书的“化境”说。伯雨老师通过对比江枫与辜正坤对于一首英文诗的翻译,说明中西方译论审美的差异所在。接着又向同学们展示了欧玛尔海亚姆的《鲁拜集》第63首的几种译本,同样说明上述观点的价值所在,两种翻译相得益彰。其间还展示了伯雨老师自己于英文诗的翻译,“功名总要随驹逝,莫使韶华作杜鹃”引得台下阵阵掌声,不得不赞叹,简直妙哉!最后,伯雨老师提出文学隐喻翻译之结论:隐喻意义不是文学翻译的主要手段,读者是否能接受,总在必要考量之中。


——罗煜


   

“汉传解书十十种,外家剖文万万千”。讲座一开始,陈伯雨老师便开门见山道:译者必须具备翻译隐喻的能力。随后,他总结了隐喻的定义是“隐喻不仅仅是言语表达,更是人类认知世界和交流思想的基本方式,它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是文学性的重要依托。”接着,他又向同学们展示了莱考夫关于概念隐喻的观点:一个概念隐喻是由两个概念域组成,其中目标域的理解要依靠对源域的理解来完成。虽然讲述内容专业性较强但同学们还是听得头头是道。讲座在融洽的氛围中进行。陈伯雨老师中英文交杂的讲述方法更是大大提高了讲座的趣味性,他能将一段长英文句子通过隐喻的翻译将其转化为四句优美的古诗词“碧落黄泉皆妄语,三生因果近荒唐。灟醪以外无真理,一谢花魂再不香。”这种翻译方式让同学们不禁发出感叹的声音,中英文的无缝转换,完美对接都展示了隐喻的奥妙所在。


——王怡菲



相约博学堂,人文齐分享

下周五

我们与人文不见不散!


End

 关键词回复
征兵 | 学风建设大讨论 | 心理咨询 |奖学金
军训风采 | 新生代言人 | 宿舍报修 | 小声听你说 

近期热文请戳

预告 | 第508期“相约博学堂”之人文讲座—隐喻翻译:现代与传统

大学 | 莫到白首空悔恨

关于做好2017、2018级在汉高校全日制学生赠送武汉大学生市民卡的通知


湖北工业大学学生传媒中心

  图 | 学生传媒中心-潘翔、黄忠旭、李忻

文 | 学生传媒中心-刘春晓、张健华、罗煜、王怡菲

排版 | 学生传媒中心-黄忠旭

责编 | 学生传媒中心-李竹

投稿邮箱 | 2874328133@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