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尼泊尔总理来“建”证!中国建筑援建项目正式交接

中国建筑 2020-08-30


中国援助照亮尼泊尔政府大院


▲尼泊尔总理奥利、中国驻尼泊尔大使于红为项目揭牌。 


4月10日,由中国建筑承建的援尼泊尔太阳能光伏项目建成并正式移交尼方。尼泊尔总理奥利,尼泊尔能源部部长马亨德拉•巴哈杜尔•沙希,中国驻尼泊尔大使于红及两国相关人员参与了本次移交仪式。项目位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总理办公楼大院,已于2月10日正式投入使用。


移交仪式上,尼泊尔总理奥利对中国的援助表示了感谢。中国驻尼泊尔大使于红在移交仪式上表示,因为建设方的努力工作,保障了尼泊尔政府核心机构的办公用电,这为中尼两国的友谊再次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商务参赞彭伟和尼方代表签署项目交接书。


中国建筑这束智慧之光,怎样点亮尼泊尔首都总理府?中国建筑的“追光者”们如何筑梦“一带一路”?快和蓝宝一起看看吧!


央视打CALL

中国建筑环保劲旅筑梦“一带一路”


援尼泊尔总理府光伏项目自2016年12月开工,已于2017年12月正式完工。如今,尼泊尔总理府大院23栋建筑的楼顶上铺满了太阳能电池板。通过采集阳光发电,有效地解决了尼泊尔政府部门经常断电的难题。


3月16日,在CCTV-4《华人世界》栏目播出的《筑梦一带一路 | 惠利军:爱比划、爱操心的信息传递员》节目,为中国建筑这支环保劲旅打CALL!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6069aymab&width=500&height=375&auto=0

▲ 央视报道:筑梦一带一路


首个援外EPC屋顶光伏项目

中国建筑为点亮尼泊尔贡献中国智慧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是尼泊尔近80年来破坏性最强的一次地震,致尼泊尔陷入用电危机,连政府核心机构的办公用电也无法保障。



作为邻国友国,中国政府启动了多个项目援助尼泊尔灾后重建。其中,由中国建筑承建的援尼泊尔太阳能光伏项目带去的清洁能源——光伏能源,解决了尼泊尔首都总理府大院的用电难题,这也是中国建筑首个援外EPC屋顶光伏项目



项目位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总理办公楼大院,2016年12月开工建设,历时一年,中国建筑在总理府内及周边国家核心机构的23栋屋顶上新建了总装机容量约1.008兆瓦的太阳能光伏电站,供总理府院内相关政府部门办公、照明用电使用,中建点亮了尼泊尔的“心脏”。



项目采用EPC(设计、采购、建设)总承包管理模式。设计采用的是中国标准;工程采用的太阳电池板、控制器和逆变器等构件均为中国制造;建设过程中充分融入了中国管理理念,尼泊尔总理府灯火通明的背后闪烁着中建人智慧之光。


提前16天完成设计任务


高标准策划,高标准实施。中国建筑组织了国内外专家团队进行设计优化,设计团队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安全问题”。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地震带,在项目的设计阶段,除了考虑项目的配电情况,更要确保建筑物的安全,除了项目的专业现场勘查,还需要结构检测人员对建筑物结构进行检测。


▲现场勘查和结构检测中


总理府大院都是五六层高的建筑,没有电梯。勘查检测人员只能扛着沉重的仪器,爬遍了23栋办公楼,合计下来每天都得走上10公里。“脚底都被磨出了好几个水泡……”设计团队的鲁婷婷回忆道,“只能挑破水泡简单消下毒,第二天还得继续爬楼。”


▲前方专家组准备第一手资料


23栋楼,每栋楼屋顶情况、配电情况都不一样,需要对每栋楼做出针对性的设计。这个工程要做23个项目的设计,方案设计的工作量成几何量增加。作为援建工程,为了尽快完成项目投入使用,设计团队兵分两路:尼泊尔专家组负责现场勘查和结构检测;国内方案组根据前方的第一手资料,优化方案,完成建设图纸。在各方默契配合下,最终提前16天完成了设计。


海陆空联运保物资供应


项目所用的主要材料都是从国内采购的,而项目建设期间还恰逢尼泊尔三次大选,大选期间尼泊尔部分口岸经常关闭,怎样保证11批物资按时顺利抵达现场成了采购环节的重头戏。


第一批物资如期到货


项目根据材料不同的性能等分别采用全程陆运、海陆联运和空运三种渠道降低运输风险。三种渠道中,最让物资部经理赵亚波担忧的是海陆联运。“从中国上海出海,在印度加尔各答港转陆运至尼泊尔,最理想的运输时间都长达50天。”涉及跨国转运,清关手续更加复杂,耽误个七八天是常有的事,可建设现场等不起。


海陆联运的光伏组件如期到货


赵亚波带队跑了十几家运输公司,多方比较后选择了两家业内口碑不错的公司联合负责海陆联运。为确保跨国转运顺利,他坚持要求两家公司派人常驻印度港口负责清关事宜。随着最后一批物资顺利抵达现场,“看着微信上传来的消息,我当时就觉得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赵亚波说。


平行建设规范管理不扰“民”


项目现场是在尼泊尔总理办公楼、能源部、财政部、外交部、教育部等政府核心机构23栋楼的屋顶上。怎样在不影响政府正常办公的情况下建设?这对项目的建设组织和监控监管提出了挑战。



为此,项目团队将混凝土浇筑等噪声较大的建设,安排在夜间或节假日进行。工期紧张,建设计划容不得半点延误。“给这栋楼上的工人讲解完怎么测量放线,我就去看其他楼上的工人安装支架,回头一看,好几个工人弄错了……”回忆起当时的情况,现场设计代表惠利军不住摇头。



场地分散、当地工人操作能力不足,建设进度眼看就要落后了。惠利军找项目负责人研究商量后,决定抽调几个管理人员,和工人一起分成三组,每天早上集中进行技术交底,然后平行建设。这样,既解决了工人技术水平低的问题,又解决了因建筑建设场地分散监管困难的问题。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中国建筑

素材来源:中建二局


猜你喜欢↘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