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勇于担当中的绿色情怀!党建故事之彰显责任

党建 中国建筑 2020-08-29


是谁冲在抢险救灾的第一线?

是谁坚守三代人的不变初心?

是谁为群众开拓幸福致富路?

是谁不畏险阻投身扶贫攻坚?


面对台风他们逆风而行,

面对群众他们温暖贴心,

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大地上,

他们挥舞起一面面勇于担当的旗帜。

 

在国企党建会两周年之际,

蓝宝分三期为你讲述

发生在身边的党建故事,

今天是最后一期“彰显责任篇”,

点此回顾海外风采篇践行战略篇




01


逆风而行 抗击“天鸽”


与时间赛跑,

与困难抗争,

他们选择逆风而行。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8月23日,澳门遭遇了53年一遇的超强台风,在关键时刻,中建澳门公司党委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全力配合特区政府和驻澳部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获得澳门中联办高度赞誉,充分展现了央企的良好形象。



台风“天鸽”正面袭击澳门,最大阵风达17级,狂风肆虐、海水倒灌,澳门城区汪洋一片,直接经济损失达百亿元。中建澳门公司写字楼和项目工地同样遭受重创,灾后恢复工作异常艰巨。


为积极配合外部救援,全面做好灾后恢复工作,中建澳门公司第一时间召开动员部署会,并成立了以公司党委书记张海鹏为组长的“抢险救灾指挥部”,并在各项目迅速组建党员抢险突击队。同时,以志愿营为班底,立即组建300人的专业抢险救灾义工队投入到外部救援任务中。



澳门救灾物资严重匮乏,为配合驻澳部队抢险救灾工作,中建澳门公司党委争分夺秒、夜以继日,仅用1天时间就调集了20台运输车辆、220把油锯、1000把铁锹,在关键时刻解决了特区政府和驻澳部队的燃眉之急。


在抢险救灾过程中,公司义工队党员干部冲在第一线,连续3天带领大家从早晨奋战到深夜,累计疏通街道30条、运送垃圾225车、清理路面5万多平米,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中联办领导高度肯定中海澳门公司党委的政治意识和奉献精神,由衷地说道:“有困难,找中建!”



在连续48小时的紧张救灾过程中,公司党员干部当先锋、做表率,挂牌参与救援工作,冲在最前面,负责最艰巨的任务,与时间赛跑,与困难抗争。在灾难面前,他们选择逆风而行。


由于中建澳门公司在抢险救灾中表现出色,中联办、民政总署、中企协、妇联等专门对公司致以书面感谢,多人受到中联办表彰,公司也被澳门治安警察局授予“好市民奖”。




02


“建”证三代的不变初心


一个家庭,

三代中建人,

岁月流转,

不变的是他们的初心。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变迁的是工艺,不变的是初心。将建筑人的精神继续传扬下去,是三代建筑人的承诺,也是三代共产党员的承诺。



1952年,祖父脱下军装,转业干起了建筑,一根钢笔是祖父有力的武器。1980年,父亲通过招工,在工地干起了木工,一个帆布袋是父亲朝夕相处的伙伴。

2009年,中建二局新机场项目专职副书记张敬宜大学毕业,也来到了心心念念的建筑单位,一颗红心是她的源动力。祖父、父亲、张敬宜,一个家庭、三代党员,岁月流转,不变的是他们的初心。



“一砖一瓦,我们用双手垒起这新中国的‘长城’;推车铁锹,我们浇筑出坚不可摧的厂房;机车长笛,火车头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号角。”上世纪50年代,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施工现场,祖父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极寒的天气下,拿着笔的手都会不听使唤,他依然写下了这些振奋人心的话语。


那时候,生产主要依靠人工,零下30度的低温,一不小心手就会和铁锹冻在一起、脸就会被火车头冒出的混凝土保温蒸汽冲伤。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中建人坚持住了,共产党员们始终冲在最前面,为建设新中国贡献了一份力量。


父亲拿着从家中仓房翻出来的工具,回忆着当年刚参加工作时的场景:“跟着师傅在工地学木工,每人一个帆布袋,锯子斧子刨子钉子,一个‘子’都不能少。木模板是用钉锤一点点拼起来的,木窗是靠刨子和斧子一点点精修出来的,哪怕地上都是散落的钉子、手上磨得都是茧子和水泡,但看见自己做的木工活慢慢地变成了楼房,心里别提多带劲了。”说到这里,父亲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这一天,张敬宜带着祖父和父亲来到了正在施工的北京新机场项目,介绍了最新的施工工艺和管理模式,展示了党员创新工作室服务生产的新成果。


“爷爷,现在的混凝土罐车一罐顶得上你们小推车浇筑100次,这装配式住宅,就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又快又安全。”


“爸爸,你看这铝模板拆装方便,比起木模板变形度小、耐久性高,而这桥梁上用的覆膜铝模板,使得混凝土外观质量效果好,光泽度更是好到似玉石。”祖孙三代人看着忙碌而有序的施工现场,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03


阿达西的梦想


曾经有些懒散的小伙子,

成了勤快的项目保安;

原本无一技之长的阿达西们,

成了优秀的水暖工、电焊工……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我们将不辱使命,保证完成任务,让三局成为维吾尔族兄弟的新家园!”这是2017年5月23日,中建三局在接收安置南疆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动员会上的表态发言。



133名南疆维吾尔族工友的到来,让项目书记李航深感肩上责任重大。语言关便是摆在路上的第一个拦路虎,为了让工友们顺利融入项目,李书记动员支部党员率先与“阿达西”们结对子、手把手教,24岁的艾则孜就这样成了李书记的“好伙伴”。


然而对于大多数阿达西来说,语言学习难度很大,很多人中途想放弃,在课堂上消极、懈怠。勤奋的艾则孜主动请缨当上了班长,帮着做思想沟通工作,鼓励他们继续学习。同时,项目支部还根据他们的特点,编歌曲、做图文、VR体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慢慢的,阿达西们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从一个字一个词往外蹦,到能认识“别扭”的词汇,再到普遍能和同事们进行简单交流。艾则孜悄悄告诉李书记:“我的梦想是以后去上夜大,我要跟妹妹一样,成为一名大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建人。”



一年时间,阿达西们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有些懒散的小伙子,成了勤快的项目保安;曾经的牧民,娴熟地绑扎着钢筋;无一技之长的阿达西们,成了优秀的水暖工、电焊工……


在这里,阿达西们学会的第一首汉语歌是国歌。2017年的古尔邦节,朝阳升起,133名阿达西和1000多名汉族工友们列队在旗台下,大家着装整齐、表情肃穆。当国歌音律响起、国旗冉冉升起时,他们的歌声虽然咬字不太准,音色也不太好,却是项目工地上最嘹亮的歌声。




04


“上山下乡”新青年


绵延起伏的大山,

挡住了老乡们致富的道路,

却没有挡住扶贫队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2016年夏天,中建四局党委一声号令,在遵义项目工作的蒙古族党员张姜恩和其他10余名党员,离开优越的城市,来到了偏远、艰苦的贵州遵义石朝乡、小水乡和永乐镇,开始了驻村帮扶。



“我们是21世纪的上山下乡青年,能亲身参与到国家脱贫事业,我们感到很骄傲。”虽然还不能完全听懂遵义方言,张姜恩却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


“初到乡里,我们的第一要务,就是在两个月之内,赶在入冬之前,完成3个乡镇、16个村、100多个组、2807户贫困户的走访摸底。”简单安置后,张姜恩和扶贫队同志们顾不上和家人报一声平安,便立即开始挨家挨户走访。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由于村里很多地方不通路,扶贫队只能边走边打听。为了多走访几家,他们常常是早晨下一碗面条出门,直到下午三四点才跑到乡里街边的摊上刨上一口午饭。


乡亲们家里很艰苦,破旧的木屋里最值钱的东西,莫过于一个电饭锅和一台电视机。不少孤寡老人还住在土房子里,家里唯一现代化的东西,仅是一盏钨丝电灯。“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们很难相信,今天还有那么多生活如此困难的群众。那一刻,我们才深深明白,习主席和党中央举全国之力,誓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原因!”


绵延起伏的大山,挡住了老乡们致富的道路,却没有挡住扶贫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不熟悉情况,他们就一家一户挨个走访;没有经验,就用大量的调研弥补;不熟悉政策,就一遍一遍地请教当地干部。


他们跑进田间地头,为乡亲们谋划种植养殖;他们返回城市,带来危房改造施工队;他们联系在遵项目,推销农特产品……



春节来了,他们把一车车米油扛到村民家中;开学了,他们把助学金送到贫困孩子手中。在京竹村,建立了贵州首个现代化生态渔业养殖基地;在高峰村,建立了800亩辣椒产业基地……


2017年8月,经过100多天奋战,帮助120户、508名村民搬进城市,一夜之间变成了市民。


“看着老乡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尽管扶贫路上吃了些苦,还有些孤独,但我们觉得很值。”作为中建人,张姜恩很庆幸能与企业一起,为扶贫事业贡献一份力!


“贫困不除,我们愧对组织!小康不达,我们誓不罢休!”这就是党员张姜恩和中建四局扶贫队向党组织作出的庄严承诺!




05


“咱们的队长拜克亚克西”


驻村工作,事无巨细;

百姓利益,事关重大。

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

老百姓纷纷竖起大拇指。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驻村工作,事无巨细;百姓利益,事关重大。


“要竭尽全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2017年年初,从选派到新疆喀什英吉沙县英也尔乡友谊村任工作队队长的第一天起,王保华就给自己立下了这样的信念。繁重的工作任务,带来的是巨大的心理压力。没有耐心做不好,没有抗压力做不久。王保华体重比驻村前减少了6公斤。



这家小麦、玉米无人收割,那家安居房没有红砖了……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大困难。王保华带领工作队队员,挨家挨户走访、具体而微解困,在他们的努力下,这些困扰群众的难题一一化解。老百姓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们:“咱们的工作队拜克亚克西(很好),咱们的队长拜克亚克西(很好)。”


为了拓宽群众致富门路,王保华带领村党工委引导农户搭建红辣椒、西红柿、黄瓜、白菜等90多座蔬菜大棚。为打通销售渠道,王保华积极与学校、食堂、餐饮店、快餐店洽谈建立合作关系,畅通销售渠道,争取到了1.5吨件销售订单,解决了群众销售难的问题,为群众实实在在增加了收入。



王保华善于讲课,也善于启发人。村支部书记麦麦提艾力·艾海提听了王保华讲的党课后深受启发,提出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规划,还开展了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2018年度,麦麦提艾力·艾海提被英也尔乡党委表彰为优秀村党支部书记。



王保华,只是许多工作在一线的中建新疆建工驻村干部的缩影。他们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使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在群众中生根发芽,用自己的辛劳工作,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担当,把党的温暖送到了各族群众心里。




06



焊花淬炼“国之能手”


从基本的焊工基础理论

到各项专业操作技能,

他一点点“钻”了进去,

一项项“干”了出来。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累是要累一点,但蹲着比坐着好弄。”在完成白班与晚班交接之后,梁飞并没有直接回宿舍休息,照例与五车间焊接班组的工友围到一起交流。车间里设有2个党员示范岗,一直向往入党的梁飞,始终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1993年,刚走出校门的梁飞选择了子承父业,成为一名焊工,这一干就是24年。每天30公斤的焊条,自学《电焊工工艺学》、《管道工工艺学》等书籍,从基本的焊工基础理论,到蹲焊、平焊、仰焊等专业操作技能,他一点点“钻”了进去,一项项“干”了出来。



从不声不响埋头苦修内功,在晚上十点的北京世贸工地上,独自与一条一公分焊缝死磕到凌晨3点;到稳扎稳打攻克技术难题,在北京的鸟巢、中国尊,香港环球等项目焊接中国高度,梁飞在付出中不断获得成长。2017年,正式成为一名预备党员的梁飞,倍感骄傲的同时更觉得责任重大。


“班组就是我们焊工最好的课堂,为什么我建议大家站着干呢?”梁飞举起手中的焊枪接着说,“我进厂第一天,师父杨明洲给我看了一把烧毁的气割枪,跟我说如若操作不稳,不止是回火而毁掉气割枪,更危险的是人身安全无从保障。”


他放下防护眼镜,又比划了几个焊接姿势,人圈外的小谭一边听一边写写画画。“他是车间里的大学生,车间党支部组织委员,我们俩正合计着把这些焊接小窍门总结起来,编出第2本《向错误学习》”,梁飞笑着说,“这些好经验不能藏私,必须与大家分享。”



从农民工身份成长起来的梁飞,先后荣获了全国优秀焊工、全国技术能手等多项殊荣,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四川厂党总支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成功申报成都市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累计培养出合格焊工超过600人。他本人获得“201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于同年7月当选中国工会十七大代表。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向纵深发展作出新部署。

中国建筑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蓝色力量,

推动绿色发展,

在党建之路上愈行愈远!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中国建筑(微信号:zgjzwx)

素材来源:中海集团,中建二局,中建三局,中建四局,中建新疆建工


猜你喜欢↘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