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尼,有句话叫做“学习到中国”
3月29日,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和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共同支持,环球网主办的首届“一带一路”百国印记短视频大赛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举行颁奖典礼。
中国建筑旗下中建一局、中建二局、中建五局、中建七局及中建路桥获奖,奖项分别为1个创意短片、2个中企好故事、1个工匠精神奖及4个优秀作品奖。
这些短视频以“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员工的独特视角,讲述了中建人如何携手项目所在国家共同参与当地建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从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
今天让短视频带着我们跨越千山万水,去看看发生在印尼美娜多高速公路项目的那些事儿。“一带一路”中建印记专栏将陆续发布。
印尼华人现场讲述
“在印尼,有句话叫做Tuntutlah ilmu sampai ke negeri China,意思是‘学习到中国’”,来自大赛“中企好故事奖”得主中建路桥美娜多公路项目的代表印尼华人庄耀成,他在颁奖典礼现场讲述了自己的“一带一路”故事。
“现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我们可以从中国学习到很多的知识和技术。因为‘一带一路’倡议,很多中国企业来到了印尼,帮助我们的发展。现在,印尼人不需要来到中国,也能学习到中国的一些技术。”
中建美娜多公路项目的三个短片,以多元角度记录了活跃在“一带一路”项目一线的建设者们。震撼的项目现场和建设者的真挚话语,带给我们温暖和感动。
短片一:美娜多人的高速情怀
万鸦老,又称美娜多,为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省首府,位于苏拉威西岛北端,半岛西岸,素以海岸美景及优美的潜水资源著称。比通是该省港口,石油储运港,位于半岛东岸,西距万鸦老约50公里。两个城市之间目前只有一条省级公路连接,不仅修建时间较早,而且道路狭窄、车辆及摩托车共行,已不能满足当前的交通需求。
由中建路桥承建的美娜多高速公路建成后能减轻当地交通压力,改善交通条件,促进货物流通及人员的往来。该条公路将极大地缩短两个城市间的往来时间,使通车时间由之前的80分钟缩短到30分钟,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便利。
美娜多高速公路开工以来,为当地人提供许多的就业机会,很多大学生来这里实习或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与中国人员的交流沟通中也学到了很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项目部积极融入当地社区,为当地村镇及政府部门活动提供赞助,为贫困学生提供捐助,尤其是在印尼9·28帕卢地震后积极支援灾区,受到了当地社区及业主的广泛赞誉。
美娜多居民都在等候着这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通过视频,他们表达了对家乡第一条高速公路的期待,感谢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为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短片二:火山脚下兄弟情
Supriatna在中建路桥印尼美娜多高速公路项目部担任主测量员,李永泽在该项目担任测量班班长。工作之初,所有人都面临着工作理念、语言文化不同的难题。
李永泽来到项目后,开始跟着Supriatna学习印尼语,逐渐克服了语言障碍,员工之间的交流配合已经非常默契。工作中难免会有委屈和辛酸,但测量班组里的同事们特别能互相体谅,会努力想办法解决难题。
项目部进行路面施工时,需要两个测量员才能满足工作需求。有一次,一名测量员生病了,白天只有李永泽值班,当时涵洞、路基、桥梁、墩柱、盖梁、路面都有任务,如果没有及时做好测量,施工就会被耽搁。
整个标段白天就只有李永泽一人负责测量,在他感觉又累又委屈的时候,上完夜班没多久的Supriatna突然来到了现场帮忙。
李永泽当时大吃一惊,但更多的是感动,他们之间的相处是真诚的,心与心是相通的。
短片三:托天架助力印尼基建
中建路桥印尼美娜多高速公路项目开工以来,万比项目部就面临着中印之间的施工技术和方案的差异。
针对桥梁墩柱施工,项目部从中国带入了滑模施工技术并使之符合印尼安全标准。在雅加达印尼国家桥梁委员会,项目部对滑模施工方案以及滑模本身的设计计算过程进行了细致阐述,最终通过了评审。
在首个墩柱完成滑模施工后,业主代表Yanuar先生非常自豪。他是印尼桥梁施工史上首个采用滑模施工的官方代表,特意安排了无人机,拍摄记录这个在印尼桥梁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刻,并感谢中建带来这项既安全又高效的新技术。
桥梁高立柱滑升模板工艺具有施工速度快、费用低、工程质量好的特点。该技术受到业主及监理的重点关注并多次接待印尼工程部等部门的参观学习,对后续市场开发具有推进作用。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专栏第一期精彩内容)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中国建筑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企业文化部,中建路桥
媒体来源:国资小新
猜你喜欢↘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