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日报》聚焦!“非洲屋脊”迎来新地标

中国建筑 2020-08-30



12月7日

《人民日报》3版要闻刊发文章

《“非洲屋脊”迎来新地标》

专题聚焦中国建筑承建的

埃塞俄比亚国家体育场项目

该项目是埃塞国家重点工程

建成后将成为埃塞首都新地标

也是继非盟会议中心

和埃塞商业银行大楼后

中埃合作的又一个标志性项目


今天,蓝宝就带大家近距离探秘

这个建在“非洲屋脊”的新地标




这里,平均海拔近3000米,被称为“非洲屋脊”

这里,有“地球伤疤”东非大裂谷贯穿全境

这里,当地人最热爱的运动之一是长跑

这里,是埃塞俄比亚


新场馆  一扇窗


埃塞俄比亚国家体育场

位于亚的斯亚贝巴市中心

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

可容纳6万人同时观看赛事

是一座集主体育场、田径赛场

及各种服务设施为一体的

综合性体育场馆

是埃塞迄今规模最大

首个具备承接国际体育赛事能力的

大型体育场

现在体育场主体建筑已经完工

二期工程招标即将启动


▲埃塞俄比亚国家体育场效果图


埃塞前青年与体育事务部长

里兹图·伊尔达乌

在项目现场视察时表示

体育场的建成将为埃塞

乃至非洲体育事业的发展

提供优质的场所

未来此场馆也将作为

埃塞举办大型运动会的主场馆

对埃塞来说意义非凡


▲埃塞俄比亚国家体育场项目中方工作人员为埃塞前青年与体育事务部长里兹图·伊尔达乌介绍体育场建设情况。


“这座体育场既是深厚的非中友谊的见证

也将成为人们了解埃塞

了解非洲的一扇窗。”

亚的斯亚贝巴市长泰克勒·乌玛这样说到

埃塞俄比亚广播公司也曾在报道中说

埃塞俄比亚国家体育场

是造福当地民众的标志性民生工程

将有力推动埃塞体育人才的培养


有速度  重环保


埃塞俄比亚国家体育场项目现场

高达30多米的主体建筑巍然矗立

丝毫看不出这里曾是一片

草木层生的嶙峋土地


▲埃塞体育场场地原始地貌


体育场工程体量庞大

正常施工需要五六年

而实际的工期要求只有三年半

从2016年2月27日动工那天起

施工就进入倒计时

所有工程必须在合同规定时间内完工



更大的挑战是在工期压力下

还存在很多影响施工的不可控因素

例如埃塞当地资源匮乏

大多数材料都需要跨国采购

即便如此,建设者一直将环保理念谨记在心

项目团队专门制定了合理的

减排、低污、高效、节能措施

加强施工现场的绿色技术应用

清理建筑垃圾时设置密闭垃圾道

混凝土、砂浆搅拌机、输送泵等排水点

设置沉淀池并定期清理

在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选择环保材料

将中国好的经验运用到施工管理过程中


学技能  心相连


中国建筑不仅为埃塞俄比亚

带来了先进的体育场馆

还培训了大量当地工人

项目采用中国工人带班制

一个成熟的施工技术能手

带四到五个当地工人

中外用工比约为1:4.5


▲两国建筑工人配合工作


在项目施工高峰期

当地建筑工人能达到1200名

托雷便是其中的一员,他自豪地说:

“我刚来的时候只会简单砌筑

在中国师傅的耐心指导下

现在已学会支模、钢筋绑扎、放线

机械修理等等多种技能。”

随后,他用中文对站在旁边的中国师傅

高兴地说了声:“谢谢!”


中埃两国的美丽信使:华美


借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

华美加入了中国建筑

成为国际体育场项目的翻译

她是项目上的老员工了

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通”

成为中国员工和当地雇员交流的桥梁

耐心地帮两国员工消除文化差异



如今,她在项目上学会了看工程图纸

还学会了使用绘图软件

和工程管理的相关工作

已经成长为商务合约工程师

举手投足间都透着成熟干练

“感谢中企,让我的生活有了质的转变

不仅收入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力得到提升

还结交到了中国朋友。”华美认真地说




从2008年到今年的十余年

中国建筑在埃塞俄比亚

先后承接8个项目

为当地提供大量工作岗位

累计聘用近3000名属地劳务工人

培养近60名属地管理人员

输出技术,培养人才

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推进属地化发展

贡献中建力量



▲扫码阅读《人民日报》原文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中国建筑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企业文化部,中建八局

媒体来源: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