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中国建筑“春蕾行动”浇灌脱贫希望之花
2020年元旦当天,中国建筑旗下的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物理老师王群青,收到了甘肃省卓尼县柳林初级中学降旦卓玛的父亲打来的电话,说自己的女儿在听了老师的支教课后,学习进步特别明显,特意惦记着在元旦的时候给王老师送个新年祝福。“我们送给他们的只是一堂物理课,而那个遥远山城中的孩子们给予我们的却是更加永恒的美好。”
教育在脱贫攻坚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2019年,中国建筑在定点扶贫的甘肃省康乐县、卓尼县、康县开展教育扶贫“春蕾行动”,帮助解决甘肃三县基础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国建筑的这些老师因为“春蕾行动”与远在甘肃的教师学子们在研学送教中结缘。
跨越千里“育”见你
2019年11月11日,中国建筑第二期教育扶贫“春蕾行动”送学送教活动拉开帷幕。公司从旗下的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东城朝天实验小学、中海可砾幼儿园精心选派9名优秀骨干教师,跨越1896公里来到甘肃三县11所学校千里支教。精彩的同课异构课,丰富多彩的课研讲座,数次热烈的评课议课……
卓尼县柳林初级中学,2019年9月才投入使用,学校到处是工地——宿舍楼、实验楼、操场正在火热建设中……学校的新和孩子脸上的高原红以及他们并不太新的校服、鞋子形成鲜明对比。
藏区的孩子很害羞,他们会围着讨论老师们的到来,但当老师举起相机想要拍照或合影时,除非是一大群人一起,否则他们是绝不可能一两个单独被拍或合影的。但这里的孩子又是那样的友好热情:你能从他们的不多的话语中感受到,每一个人是多么乐意有更多的人能来到他们引以为傲的小县城,与他们分享外面的世界……
因为这都是山里的孩子,他们实现哪怕最普通的愿望都会比城里的孩子费劲些,所以中国建筑希望他们能写出自己的小心愿,待返程后来尽可能帮他们完成。孩子们说 “我想要一些课外书和学习工具”“我想交一个广东的同学做我的朋友”“我的心愿是长大以后考一所好大学”“我的心愿是祝我们的祖国永远年轻、永远强大”……在写给中国建筑的信中,孩子们说:“中建的老师好有趣,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精彩的大世界,好想你们能常来这里给我们上课……”,支教老师读着孩子们的心愿和信件,内心的感动汹涌澎湃。
这样的感动,亦在康县、康乐县温情发酵。
送学送教浇灌“春蕾之花”
中国建筑与甘肃三县教师学子在研学送教活动中开出的“春蕾之花”,其实早在2019年暑假就埋下了种子。
2019年8月18日—24日,利用学校暑期,中国建筑邀请甘肃三县的50名乡村教师来到广东。这是一次跨越千里的握手,一次知识的互动流通,一场播撒希望的接力。中国建筑安排近30名优秀骨干教师,向甘肃的教师团队开展了4大类别55门次专项教师培优课程,包括交流职业课程、专业课程、分享总结课程、研学课程集中学习等。
围绕“高效课堂”课改理念,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围绕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从多种学科角度同甘肃教师团队探讨学生如何加强自主学习与合作;东城朝天实验小学以开发名课程,打造名学校课堂、形式丰富的校园文化节案例分享活动策划、特色创客、网球、课前一歌、管乐课程等;东城中海可砾幼儿园与参训教师团队深入研讨幼儿理论教学理论课题,并辅以教学实战演练。
“此次培训我感受到了来自央企的担当与奉献。这是一个有情怀、有深度、有温度、有广度的培训:爱国主义教育、与时俱进的教育观、从小到大的大局观……我一定要将中国建筑的教育星火传递到康县。”学员周小兰说道。“朝小的读书撰写、拜师结对、活动育人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作为教师本身,觉得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教育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要将想法都付诸于行动。”学员何玉胜这样感慨。
春风化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中国建筑深刻认识到,教育是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不断深化“改善硬环境+增强软实力+打通就业路”全方位保障的教育扶贫模式。
近年来,中国建筑在全国累计捐建23所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为1.4万名学子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2019年,中国建筑组织15.4万职工向甘肃三县教育扶贫捐款1049万元,捐建1所小学,捐赠电脑104台、桌椅558套,有效改善了当地办学的“硬环境”。
上面提到的研学送教和暑期培训,只是中国建筑提升甘肃三县教育“软实力”的一个缩影。中国建筑着力解决当地教育理念相对落后、力量不足、方法相对单一等问题,既传授知识又人文关怀、既送教进山又带娃出山。
2019年,中国建筑投入961万元着力帮助解决甘肃三县“两不愁三保障”中义务教育的突出问题,惠及7744名贫困群众。先后开展了控辍保学技能培训,对劝返复学学生进行资助,发放“中建幸福空间助学金”,动员中国扶贫基金会发放爱心包裹,邀请雷锋班副班长开展“彩虹益路”金秋助学等教育帮扶活动。还组织卓尼小学生到上海、深圳等地开展励志夏令营,开展素质拓展和参观体验,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增强通过勤奋读书“走出去”的意愿。
此外,中国建筑还开设“订单培训”,铺设教育“好出路”。着力通过解决一人读书,实现一人就业,带动一个家庭脱贫,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投入1500万元建设舟曲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改造项目,签订三方合作办学协议,建立长期帮扶关系。与甘肃建院合作创办中建高级技能人才班,通过学历和技能订单式培训134名贫困学子,并帮助解决就业。其中,焊工常学华就是特别努力突出的一位小伙子。
今年24岁的常学华,是康乐县五户乡打门村的贫困群众,父母因劳累成疾需常年服药,家庭负担很重,自己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过硬的专业和文凭。中建高级技能人才培训班招生的时候,当地扶贫干部了解到他的情况后,给他送去培训班的招生手册,动员他报名培训。
常学华入学2个月就取得焊工证,逐渐掌握从平焊到异形再到各种复杂的焊接构件的技术工艺,并在中国建筑就业上班至今。对于自己技能提高,常学华开心之余更让他欣慰的是这份工作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他家庭的生活状况。自从在中国建筑上班后月收入6000余元,为家里置办了空调、冰箱等电器,生活有了幸福感,常学华自豪地说他还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两年内成为中级技师,五年内成为高级技师……”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中国建筑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党建工作部,中海集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