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封工作信中的“三船出海”丨信·建证

中国建筑 2022-08-13


建筑是最恒久的书写

书信是最深情的砌筑

中国建筑40年的历史

不仅镌刻在一座座建筑上

也凝结在一封封书信中

穿透岁月,泛黄的信纸记录了

中国建筑筚路蓝缕

开拓奋进的峥嵘岁月

也写满了中建人拼搏进取

担当奉献的不懈历程


本期“信·建证”

让我们打开一封来自1988年的书信

聆听一段关于中建三局

开拓海外的奋斗故事

品读蕴藏在信笺中厚重的时代责任



1988年3月29日,时任中建三局局长洪可柱像往常一样,再次铺展信纸写信给时任中建三局党委书记楚福和——在那个电话尚不普及的年代,除非特别紧急的情况会发电报,洪可柱与楚福和日常工作交流通常都以书信方式进行。



这封信距今已经有30余年,信纸纤薄泛黄,但蕴藏的时代责任与历史却非常厚重。细读此信,发现背后是一段关于中建三局开拓海外的艰辛历程。


洪可柱写这封信时,中建三局建设的巴基斯坦贾姆肖罗电站工程正处在关键期,信中就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楚福和、洪可柱均是从三线建设走出来的建筑老兵,楚福和当时已经年过六旬,不顾年事已高赴巴基斯坦蹲点指挥。


贾姆肖罗电站


洪可柱在信中提到非常关键的几点:一是中建三局驻巴国的领导能力建设问题;二是气候和环境的适应问题;三是巴国资源紧张,材料和运输问题突出,钢结构件甚至要在国内加工好再运到巴国;四是沟通和协调问题,此项目应用的是中国技术和管理方式,但采用的却是德国标准。


两人还就是否派遣女职工到巴国、企业在国内的改革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最后,洪可柱在信中说:“巴国电站工程,是一场非常艰苦的攻坚战,要人人拼抢,掉他几斤肉,才有履约的希望。”


整整四页信纸,写满中建三局老前辈们对于“出海”之路的坚定,写满“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同时也写满面对困难实事求是、对待工作严谨认真的作风。


回首中建三局的海外征途,要从1975年说起。那时中建三局刚转移湖北不久,抽调了35名技术人员参加湖北省建材局承担的尼泊尔巴克塔普尔砖瓦厂援建任务。


1982年以后,中建三局在中建集团的率领下,陆续向香港和中东地区一些阿拉伯国家派出各类劳务人员。其中,赴也门共和国施工组先后参与建设了兵营、总理府、总统官邸、中央银行、民政部、交通部、萨那医学院等25项工程。


但这些都是上级安排下的劳务输出,企业不承担管理、商务、运营等职责,算不上真正的国际化。


1983年11月,中建三局在第二届职代会上明确提出“立足国内,开拓国外”的经营方针。这是中建三局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提出“海外战略”。当时局党委提出了“搭船出海”(输出劳务)、“借船出海”(分包工程)、“造船出海”(在境外组建合资企业)的三步走战略。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国际化是必由之路。如果说在国内的项目叫“吃土灶饭”,那么走出国门就是吃“洋大餐”。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正值改革开放后不久,中建集团旗下各工程局的海外征途均处于起步阶段,中建三局在巴基斯坦亦第一次自主承接工程。然而,“洋大餐”并不是那么好吃的。“借船出海”的机会在1987年3月才到来。当时,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出口一批设备到巴基斯坦,用于该国贾姆肖罗电站建设,由中建三局一公司担任电站二、三、四机组的土建工程分包,合同价为4100万美元。这是中建三局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海外工程,是中建三局从“搭船出海”到“借船出海”的转折点。


期间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是今天难以想象的。且不说环境和语言问题,施工标准、材料组织等都是难题,许多干部职工一出去就是三年不能回家。


△贾姆肖罗电站


但是这批海外征战的员工们咬牙坚持。经过3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电站于1989年建成,优质高效的施工让当时的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亲自前来向中国建设者表示感谢。1990年1月31日,《人民日报》在一篇题为《一曲争气歌》的报道中写到:


从1987年12月10日破土动工起,到1989年12月6日,一座21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荒原上突兀而起并网发电,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这在中国机电史上没有先例,在巴基斯坦也绝无仅有。巴基斯坦水电发展局主席说:


“我们花再多的钱也买不到这个速度,这只有中国的朋友能办到。”看到中国承建的机组领先发电,日本公司也加快了建设速度,决定在1990年初提前发电。这对电力紧缺的巴基斯坦来说,无疑又是一个佳音。


而这对于中建三局来说,就是在海外抢滩登陆的第一战。一战功成,此后中建三局采用“据点围地”的方式向纵深发展,1990年又在巴国承建了世界上第一座使用煤矸石作燃料的发电厂——拉克拉电厂。1992年,中建三局在巴基斯坦成立代表处。


△拉克拉电厂


2000年以后,中建三局在巴基斯坦市场屡创佳绩,先后承接了伊斯兰堡人马座大酒店、拉合尔软件科技园、泰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中国工行三大分行装修、中国驻巴大使馆馆舍改扩建工程、中国驻卡拉奇总领馆馆舍扩建工程、伊斯兰堡国际新机场航站楼等一大批地标性项目。这标志着中建三局海外拓展进入了完全竞争市场。


△泰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

△伊斯兰堡人马座大酒店

△伊斯兰堡贝布托新机场航站楼


2011年12月,中国建筑巴基斯坦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巴公司)在伊斯兰堡正式注册成立,由中建三局代表中建股份管理运营。中巴公司以伊斯兰堡(北)、拉合尔(中)、卡拉奇(南)三大城市为重点,形成北中南三大区域的市场布局。2019年,以中巴公司为据点,又成功进入了波黑市场,并注册中建股份波黑分公司,组建了马耳他国别组。


有坚守就会有回报,有耕耘就会有收获。2015年12月22日,中国建筑签约“中巴经济走廊”最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中建三局在中建集团的直接支持下,牵头白沙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苏库尔至木尔坦段)EPC总承包合同的履约,合同段全长392公里,合同额约28.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4亿元,是中国建筑迄今在海外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该项目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带一路”重要基础性项目。这也标志着中建三局的海外征途向“造船出海”进军!


△白沙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苏库尔至木尔坦段)


2019年11月5日,这条被称为“巴基斯坦最好的高速公路”全面建成通车!


与此同时,中建三局的海外征途开始全面开花,分别在中东地区、东南亚、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从当初的“ 搭船出海”壮大为“舰队出海”。而对于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投资建设集团的中建集团而言,在海外更是组建了多支实力强劲的“联合舰队”纵横蓝海。时光匆匆,转眼30余年过去了,中建集团的海外进程已取得非凡的成就。2021年末,中建集团在京召开海外工作会,中建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郑学选在会上强调:“回顾历史,中建‘海外基因’与生俱来、融入血脉;回望征程,历经风雨洗礼,中建发展海外的初心始终坚如磐石。”他指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善于抓住机遇,更要敢于迎接挑战。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持稳中提质、稳中求进,不断开创集团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中建三局随即也召开了海外工作会,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卫国指出:“要按照集团海外工作会整体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明确方向,持续推动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为实现‘高质量万亿中建三局’宏伟目标提供坚强支撑。”他强调中建三局要不忘初心,充分肯定海外业务取得的成绩;明辨“危”“机”,坚定发展海外的信心;系统谋划,推进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


年华老去,梦想不灭。当年写信的洪可柱已经退休,收信的楚福和已经故去,但是中建三局的海外征程却从未停步。


一代又一代中建人正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的决心和气度接续奋进。


勇者无惧,拓者无疆。中建人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编:许名波,冯   雪校对:邵雅青审核:汪时锋,王健玮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中国建筑融媒体中心素材来源:企业文化部,中建三局

更多精彩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