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南洋公司:发挥深耕优势,践行央企担当 在新加坡打造中国建筑靓丽名片丨喜迎二十大 建证四十年 奋进新征程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对中国建筑而言,也是公司成立40周年。40年波澜壮阔,40年砥砺前行,40年初心不改。集团微信开设“喜迎二十大 建证四十年 奋进新征程”专栏,集中展示中国建筑各单位高质量发展的显著特色,全景展现中国建筑组建40年、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方面取得的亮丽成绩,激励全体员工不忘初心、继往开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加快实现“一创五强”战略目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期“喜迎二十大 建证四十年 奋进新征程”,为您带来《中建南洋:发挥深耕优势,践行央企担当 在新加坡打造中国建筑靓丽名片》。
1990年10月3日,中国与新加坡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此后,中新两国在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来往交流越发密切,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双边互利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1990年10月4日《联合早报》刊登中新建交联合公报
中国建筑作为践行“国际化”的先行者,于1992年在新加坡组建成立中国建筑(南洋)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中建南洋),正式开启了在新加坡发展的新篇章。
作为新加坡建筑行业领军企业之一,中建南洋已扎根新加坡30个年头,迄今已打造遍及教育、商业、酒店、医疗和交通等领域的214个优质工程,获得奖项223个。
筑基
筚路蓝缕 初创开拓
1992年至1997年,是中建南洋在新加坡艰苦创业的初创阶段。在此期间,中建南洋逐步熟悉新加坡市场,建立适应当地市场的管理体系,提供劳务服务、分包工程、联营合作,并开始承包小型工程,于1993年6月中标第一个项目圣淘沙火山馆。公司在向新加坡行业企业学习国际一流管理经验的同时,引入中国高效的劳动力资源,为当时新加坡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为日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圣淘沙火山馆
△中建南洋1992年正式组建
互通
逆势发展 转危为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重创新加坡经济及建筑行业,中建南洋的生存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公司临机应变,采取各种措施化危为机。
业务资质双突破。成立仅6年时间,中建南洋就在新加坡市场获得房建8级的最高资质(现在的A1最高资质),不再受投标金额和项目类型的限制,这在新加坡建筑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发展业务“两翼”。与新加坡建设局合作在南京设立考试中心,负责安排入新中国劳务工人资格考试,这一业务与施工主业形成了公司当时的业务发展“两翼”。“两翼”的形成以及后续项目的顺利履约,使公司转危为机,承接了多类型的总承包项目,经营逆势增长,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同时,公司还承接了私人公寓和政府组屋等住宅工程,教育设施等公共工程项目。共和理工学院、英华学校、中华游泳会、盛港体育馆、锦禧酒店(乌节路)等工程均为这一时期的代表项目。
△共和理工学院
△中华游泳会
△锦禧酒店(乌节路)
共融
融合提升 多元发展
2007年以来,新加坡建筑市场从复苏转向活跃。中建南洋积极把握市场机遇,秉承中国建筑“拓展幸福空间”的企业使命,积极主动融入新加坡政府“智慧建造”国家发展战略,承接的项目类型丰富多元,公司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发力传统优势主业。作为新加坡建筑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建南洋拥有5个新加坡建设局最高A1资质,承建“居者有其屋”计划下的政府组屋项目共计45,291套,承建精品私人公寓共计29,589套,新加坡每25套住宅单位便有1套由中建南洋倾力打造。
△青景居项目
△淡滨尼政府组屋N4C28项目
在巩固原有住宅市场的基础上,中建南洋还拓展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建筑、工业、教育、医疗等领域,成功中标杜克新加坡国立医学院、金文泰商场、武林广场、新加坡大士水厂、康宁山综合体等一系列在当地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项目。
△新加坡大士水厂项目
△绿洲台项目
△金文泰商场
△诺维娜医疗中心项目
培育基础设施领域优势。为积极响应新加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2011年,公司凭借深厚的行业履历和项目管理多维度的优异记录,成功进军基建领域。以最早竣工、屡获殊荣的加基武吉地铁项目为起点,公司累计承建了8个地铁隧道项目;承建新加坡跨岛线的首个大直径隧道项目,实现中国建筑在海外市场大直径隧道项目市场突破。十年磨一剑,公司成功巩固了中国建筑在新加坡基础设施领域的品牌地位。
△加基武吉地铁站 Kaki Bukit MRT Station
△坎贝拉地铁站 Canberra MRT Station
创新投资模式,持续提升服务主业能力。2017年,公司独立拓展房地产业务,通过独立及联营模式承接了3个房地产开发项目。首个独立承建的庭·维苑项目已竣工交付,该项目在开盘时创近年来新加坡私宅市场开盘销售纪录,在新加坡成功打响中建地产品牌。
△庭·维苑项目
推动区域化发展。自2016年起,中建南洋积极辐射新加坡周边市场,已成功布局马来西亚,中标吉隆坡生态城、新山宜家等重点项目,与业主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品牌效益初显。
△吉隆坡生态城项目
整合属地资源,走好融合之路。中建南洋自创立以来,一直坚持全方位融入当地经济社会的属地化发展之路。在新加坡这个开放的国际化平台,中建南洋深度参与全球竞争,公司收获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更是全新的国际化思维,是客户优先、价值创造等市场理念,是开创、拼搏、坚守等价值追求,塑强了企业的精神气质。
中建南洋与产业链各方建立了广泛而坚实的合作,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加强全方位的品牌建设,提升经营发展质量。通过在新加坡市场与当地机构牢固的战略关系,不仅可以搭建平台助力新加坡公司拓展中国内地、港澳市场及其他国别市场,也促进了共同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
目前公司员工本地化招聘率达93%,新加坡籍员工人数占到40%,还有来自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家的员工。其中,很大一部分本地员工就任资深管理岗位。
匠心打磨品质,提升品牌美誉度。中建南洋注重品牌建设,奉行质量精品战略。公司获颁54项新加坡建设局(BCA)“建筑卓越奖”和16项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DB)最高奖“建筑奖”,2014-2021年连续八年获颁“品质卓越建筑商奖”,公司累计获得来自新加坡政府和有关机构颁奖200余项,在助力新加坡的智慧建造战略的同时,收获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和赞誉。
履行社会责任,践行央企使命担当。30年发展历程中,中建南洋全力发挥专业优势,从抗击疫情到服务国家战略,在大战大考中承担社会责任、彰显企业担当。
2020年4月,新加坡开始了为期2个月的防疫“阻断措施”。中建南洋主动联系新加坡建屋局,承担蔡厝港工人宿舍建设工作,帮助新加坡政府切实解决工人聚集居住导致的高风险问题。施工期间,中建南洋从其他4个项目调配精兵强将,开始了两个多月“5+2”“白加黑”的工地生活。9月中旬,蔡厝港工人宿舍顺利交付,可提供2040个床位、60间隔离房。
新加坡建屋局副首席执行官在调研检查项目时称:“中建南洋是有担当的公司。”并发来感谢信,高度肯定中国建筑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企业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
△蔡厝港工人宿舍项目
中建南洋还将国内建筑行业复工复产经验及时分享给建屋局,统筹国内兄弟企业,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使用的模块化箱式房模式引入新加坡,应用于新加坡武林广场项目工人宿舍建设。因其建设周期短、居住质量高,得到新加坡政府、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和广大工人的广泛认可。
△武林广场工人宿舍项目
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创新发展。30年传承创新,中建南洋积极助力新加坡政府倡导的建筑业转型蓝图,在创新业务领域进行多方面探索,助推公司持续提高生产效率。公司始终紧盯行业技术应用前沿,提升建筑工业化程度和水平,精简用工,减少现场作业工序;公司保持敏锐行业嗅觉,持续推动数字化建造,采用BIM和虚拟建造技术来增强施工的精确度,探索智慧工地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公司响应“双碳”要求,探索绿色低碳产业方向,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增强产学研互动创新技术研究等。
在建筑工业化领域,公司是本地少数几家掌握PPVC核心技术的承包商,多次获颁新加坡建设局BIM、IDD类奖项,承建翠湖嘉苑、庭·维苑、史德林公寓、盛港嘉园以及政府组屋等多个采用PPVC技术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实现工业化建筑新突破。为保持PPVC领域的优势地位,公司成立自有的DfMA中心,组建工厂管理团队,1条PPVC模块生产线和1条PBU模块生产线已于2021年四季度正式运营,机电模块生产线预计将于2022年三季度正式投产,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储备强劲的核心竞争力。公司还多次受邀参加新加坡建设局、新加坡产业发展商公会及高校的经验分享活动。
△中建南洋DfMA中心
在数字化建造领域,公司在与南洋理工大学2021年合作完成装配式建筑数字化管理系统第一期研发目标的基础上,持续推进该项目研发进展,推动装配式建筑业务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公司凭借武林广场项目引进一体化移动端集成管理系统的成功经验,持续探索集成数码传输数据管理平台搭建,实现项目建设全过程数字化管控;公司还将持续在建筑机器人、智能化工程机械、智慧建造设备等方面作出有益企业发展的积极探索。
纵观历史、立足当前、展望未来,中建南洋将持续加强战略谋划,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做好连结中新两国友谊的桥梁,努力打造“一带一路”建设闪亮名片,为实现中建集团“一创五强”战略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内容来源:中国建筑融媒体中心素材来源:企业文化部,中建南洋公司
更多精彩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