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众"不出门"对经济打击有多大?中国GDP可能降低1个百分点左右

曹蓓 凤凰WEEKLY财经 2020-04-03

作者|曹蓓  编辑|王毕强

当地时间1月30日晚,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没有必要采取限制国际人员流动的措施,世界卫生组织不推荐限制旅行的措施。”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强调。谭德塞称,虽然会有一些经济损失,但中国采取了超常规的有力措施,中国在很多方面为应对疫情提供了榜样。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回应,“我们完全有信心和能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这个决定并不容易。世卫组织针对此次疫情曾做过三次讨论,此前就传出16国专家分歧很大的消息。

早在当地时间前一天下午,世卫组织就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在随后的公告中称,建议中国对正在传播新型冠状病毒的地区进行出口筛查。在会后的采访中,世界卫生组织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莱恩同样强调,“世卫组织的目标是遏制疫情,而不是仅仅宣布全球卫生危机,然后破坏经济活动。

此前,不断有人发声,一旦疫情被列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创,尤其是出口方面。分析称,虽然世卫组织对成员国主要的是提醒和建议的权力,但会让更多国家意识到疫情的风险,进而做出减少旅游和贸易的决定。

对于世卫组织的这一决定,更多的分析倾向于不必过度恐慌,认为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是外部性的、短期的。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究竟会产生多大影响,取决于疫情的发展和政府对此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


中国GDP可能因此减少1个百分点左右

 

此前的1月22日-23日,世界卫生组织就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再次在日内瓦召集紧急委员会会议,结论是目前这一疫情“尚未成为,但有可能成为全球性的卫生紧急情况”。

彼时就有大量分析称,一旦被列为“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面临被多个国家在疫情爆发时关闭边界、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等处境,“一旦其他国家实施这些限制,就形同实际意义上的经济制裁。

疫情爆发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撰文称,“现在还没法分析新型肺炎会给经济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如果参考之前我们对2003年‘非典’影响的分析,可以大致明确其作用渠道。最重要的机制是担心病毒传染,自动或被动地限制人员流动:第一,服务需求减少;第二,生产、投资与出口中断;第三,失业人口增加;第四,财政与金融环境恶化。

“可以肯定的是,疫情拖得越久,经济影响就越大。”黄益平认为。

据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初步的评估”,新型肺炎可能令中国的GDP减少1.2个百分点。

“拉长历史来看,新冠疫情不会促成经济拐点。”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分析,但对中国经济短期影响不容低估,“主要影响在第三产业,全年影响幅度估计在1个百分点左右,这也意味着对GDP增速负影响或超过0.5个百分点。从影响时间段看,主要发生在第一季度。

反映在宏观数据上的0.5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背后是每一家受冲击企业的艰难。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个体商户通过社交媒体发出各类求助信息。疫情总会过去,但对于这些遭受巨大打击行业里的从业者来说,却可能要面对“扛不过”的结局。

 

民众“不出门”对经济的打击有多大

 

1月23日,疫情重灾区武汉“封城”。随后,周边地级市陆续跟进。短短几日,湖北省内除神农架林区外的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3个省直辖县级市全部“封闭”。

随着疫情的蔓延,全国其他地区也陆续出现病例增长的势头。

“尽量减少外出”几乎是所有权威机构和专家向普通民众提出的建议。2003年“非典”的前车之鉴,也让大家对这场疫情不敢怠慢。于是,在很多地方,本应是热闹的春节行情出现了“空巷”的场面。

令外界更为担心的农村地区,出现了各种各样“封村”的防护措施,把进出口堵死,派人“把守”,防止外地车辆进入。

受疫情影响,在春节前备足食材,打算大赚一笔的各个饭馆,不得不在店门口摆起临时菜摊甩卖菜品。

以往的春节,这些菜肴都是作为888元、1888元、8888元的套餐摆在餐桌上,然后火速被抢订完。

航空公司、旅行社、酒店、电影院、KTV,业绩逢“年”必涨的定律也在今年落空。这些行业的员工,过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清闲年”,每人损失几千元或是几万元的绩效已成既定事实。如果人们还不尽快从家里走出来,他们失去的将不只是绩效,而是工作。

对于回乡过年的人们,已经到了往年返城回到工作岗位的日子,但现在即便没有被疫情所困,也无法到岗;这些人的雇主要么受疫情影响订单惨淡,要么有订单却找不到人来干。

自家种了几亩西红柿、黄瓜、草莓的农民,每到过年都会卖个好价钱,但今年,村里的路被封了,蔬菜水果无法向外运送,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在地里烂掉,急得这些农民夜夜上火睡不着觉,“半价卖也行”,转过身,“能卖出去就行”;这时候,很多城市的超市,已经陆续出现抢购的局面,以往在朋友圈风花雪月的人们,交流的主题变成,哪个超市还有菜卖。

不知会摆上哪家餐桌的畜牧大省湖北所养殖的猪和鸡,每年要消耗饲料1069万吨(2018数据),平均每天约3万吨,这些饲料原料大部分从长江水道和铁路源源不断地进入湖北,一般年份正月初五、初六,各配套产业都陆续开工。

“但今年由于防新冠肺炎,所有物流通路全部堵死,按目前饲料厂的存货,最多只能维持三到四天,湖北存栏家禽近4亿只,生猪存栏1692万头(2019年10月),再过几天这些猪和鸡就要断粮了,这些猪、鸡就会面临饿死的境况,大多数养殖企业就会面临破产、关门;很多企业、农民会抛弃猪、鸡,加大疫病的复杂性;打造了许多年的菜篮子工程也会毁于一旦;上百万从业者将面临失业……”湖北省饲料协会、家禽协会、养猪协会等多个协会不得不联合求助:“救救这几亿只鸡和1600多万头猪吧,救救这些企业和农民吧!

武汉的核心商圈,商铺房租一年要200多万元,占到一些企业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一,人们都盼着能等到像万达一样能免去一个月的租金及物业费的消息,看着加入减免租金的商场名单越来越长,他们希望这样不幸中的万幸,能够降临到自己头上。

“新型肺炎对经济最直接的影响是出门减少。”黄益平说,“不出门会影响消费,特别是服务类的消费,包括旅游、交通、娱乐、零售、餐饮等,加上现在适逢春节假期,影响就更大。根据美团等机构之前发布的《2020年春节假期旅游消费预测报告》,春节期间,全国酒店预订需求较平日明显增长,异地用户占比较平时上涨16%,而文博馆类景区门票销量同比增长五成,现在这些恐怕都已经泡汤。许多企业为春节假期预先储备了许多物资,这个打击就可能是双重的。

“人不能出门,生产、投资都会受影响,部分地区已经宣布春节假期后推迟开学,工厂、企业推迟节后开工也是大概率事件,更何况全国两亿多农民工,绝大部分现在都在老家欢度春节,估计大部分无法按原计划回到就业的城市。香港已经宣布2月底之前暂停所有来往武汉的高铁与航班,相信来华的外国旅客数量也会急剧减少,其中包括商务旅客,这就会影响出口与直接投资。”黄益平表示,“企业经营受到冲击,必定会影响到就业。2018年全国服务业的就业人数是3.6亿人,即便只有5%的就业人员因此失去工作,那也有将近2000万人。

他进一步分析,由于消费减少、部分经济活动中断、失业率提高以及GDP增长减速,宏观经济形势恶化就比较容易理解。一方面,经济不好,财政收入势必减少,但同时对财政补贴的要求反而增加,这些都会导致财政赤字增加、国家财政能力减弱;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可能会大幅增加,而随着经济基数缩水,杠杆率反而会进一步上升,增加宏观、微观层面的金融风险。

 

各国“提前行动”,疫情不改变出口趋势

但是会让实际出口变得略差

 

事实上,在世卫组织宣布将此次疫情列为PHEIC之前,很多国家已经提前行动。

据外媒报道,早些时候因担心新型冠状病毒扩散,朝鲜已经针对游客关闭了边境。1月30日,俄罗斯也关闭了远东地区的中俄边境。

美国和欧洲一些航空公司已宣布将在近期暂时取消部分赴华航班,英国航空公司则决定“立即”中止往返中国大陆的航班,香港决定内地暂停发出来港个人游签注;高铁香港段、城际直通车暂停,内地到港航班减半。

美国驻华使馆网站于1月26日正式发布通知称,美国国务院正在安排将驻武汉总领事馆外交人员撤回美国,包机已经于1月28日从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出发飞往旧金山,也可运送一定数量的美国公民。

截至北京时间1月31日11:30,海外18个国家确诊共88例新冠状病毒肺炎,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均有确诊病例。除了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及部分欧洲和东南亚国家也纷纷拟定撤侨方案。

彭博供应链数据库显示,武汉拥有500多家工厂及其他设施,在2000座中国城市中排名第13位。其所在的湖北省拥有1016家类似工厂,在32个同级别行政区域中排名第七。其中,总部位于日本的公司在当地开设约54家工厂,美国公司设有大约44家,欧洲公司约有40家。许多工厂涉及汽车和运输行业,其中包括百事可乐和西门子等。

世卫组织刚刚宣布将此次疫情列为PHEIC的决定,很可能将让这一趋势继续扩大。

对于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来讲,这当然令人担心。

据悉,在世卫组织《国际卫生条例》(2005版)中,如果上升为“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各国有权对主要疫区采取贸易和旅行限制,如拒绝受感染者入境等,对入境中国货物进行检查、收费等,最为严重的是:“如果现有处理方法均不成功,在受监控的情况下可以查封和销毁货物”。

“如果疫情继续恶化,即使其他国家没有恶意,但也可能造成事实性的全球孤立趋势。中国作为主要疫区,如果本次会议将其升级为紧急事件,可能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货物、集装箱、包裹、人员进出将受到一定影响,如直接拒绝产品货物入境(因为接触也可传染),或要求出入境都需完全消毒(提升成本和增加程序),则提升出口的难度。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家,一旦这种限制成为现实,对外贸企业的影响可能会超过预期,对上半年中国的出口乃至全年订单产生较大影响,这是本次疫情面临的最大不可控风险。当然,WHO的决定并非强制性决定,最终仍然要依靠各国政府,这为我国留出了外交工作的空间。”有分析称。

截至目前,世卫组织共宣布过5次紧急事件,分别是甲型H1N1流感(美国-墨西哥2009年4月)、脊髓灰质炎(2014年5月)、西非埃博拉疫情(2014年8月)、寨卡病毒(2016年2月),刚果埃博拉(2019年7月),根据以往的数据,部分人士认为对所在国经济和正常运转影响都在可控范围内。

有人曾以2009年墨西哥、SARS期间的香港、SARS期间的中国内地三个案例作为样本研究,对比疫情对出口的影响,结果并不一致。“看来疫情并非决定出口的关键因素。”该分析称,首先,一国出口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外部需求、本国生产能力等,疫情对出口的影响,不具有数据上的一致性;第二,从系数估计上看,疫情爆发后,虽然不改变趋势,但是会使得出口数据弱于无疫情。也就是说,疫情不改变出口趋势,但是会让实际出口变得略差。

 

此次疫情冲击超过2003年“非典”?

 

虽然2003年“非典”的影响具有多方面的参考意义,但是很多人指出,两次疫情之间,中国经济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经济已经和‘非典’期间不同。如今中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服务和消费支出,其对经济的拉动增长约占60%,考虑到2003年疫情高峰期间中国零售额下降了50%,遏制疫情对中国经济将变得非常重要。”此前华尔街一位资深投资人士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

李迅雷指出,反观2003年“非典”期间的中国经济,正处在重化工业化、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的高增长阶段,上升动力很足。如今,中国经济增速稳中下行,原本问题不大,也有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更好地推进,但遇到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可能就会出现一些原本不成为问题的问题。

有一种更为形象的说法,2003年“非典”时的中国,正在走出1998年开始的经济低谷,“非典”对经济的影响相当于18岁的年轻人起跑后又蹲下系了个鞋带,2003年全年经济增速达到了10%,开启了新一轮双位数高增长周期。现在的情况则可能更像一个45岁中年人,事业过了巅峰,家里上下老小事情很多,下楼梯的时候又把脚崴了。

更多的判断更为直接,认为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大于2003年“非典”,依据是,“‘非典’时期并没有封城。

但是李迅雷认为,拉长历史来看,新冠疫情不会促成经济拐点。

“记得2003年‘非典’时期,曾有经济学家惊呼:‘非典’的危害度相当于‘第二次亚洲金融危机’,冒出了不少‘非典经济学’。然而,实际在2003年5月以后,‘非典’疫情逐步衰减、消失,流行了半年左右。

李迅雷撰文称,2003年“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在二季度。2003年的四个季度,中国GDP增速分别为11.1%、9.1%、10%和10%,2季度GDP增速比前后两个季度平均增速低1.5个百分点。全年看,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7%,减慢0.8个百分点。“可见,当年‘非典’对经济的影响比较有限,若单纯看第三产业放缓(假设正常增速为8.5%,比上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对GDP增速的拖累,则影响GDP增速0.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32%)。

“从影响时间段看,主要发生在第一季度。因为第一季度的GDP占比是四个季度中最少的,所以,影响程度也相对有限。”李迅雷希望今年GDP在第一季度创出低点后,后三季度能稳步回升。

这或许是所有人的希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