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络文学创作和影视化改编——遇见施定柔(下)

云里峰主 云里阅天下 2021-04-22


编者按

本期推送“云里阅天下”对著名作家、编剧施定柔老师的独家访谈下篇。施老师丰富的网络文学创作和编剧的经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角,来了解当代中国文化生产的机制和逻辑。访谈集中在三个问题,一是作家如何看待文学网站这个创作平台;二是作家如何看待文学创作的IP化和行业的垄断趋势;三是小说改编电视剧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 白若云


下篇:网络文学生态与影视化改编


受访人 | 施定柔

与谈人 | 白若云、张泽坤

编辑 | 韩隽祎、王佳丽

03丨创作生涯:网络文学平台与网文生态

Q:您当初选择在晋江文学城发表作品,是出于哪些考虑?A我写的第一部网络小说《迷侠记》最先发表在McMaster University的一个中国留学生论坛里。当时我的朋友在论坛做主持人,呼吁大家连载小说吸引人气,我于是就写了一篇武侠小说,也就是《迷侠记》的头几章。写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读者太少了,因为那个大学本来就没有多少中国学生,大家学业很忙,真的愿意看小说、给评论的很少,然后我就在想要不要在国内发表。
先去的是武侠小说家温瑞安先生的粉丝网站,名叫“神侯府小楼”,因为我也是温先生的粉丝,上面有很多女生在创作武侠小说,我在上面连载完了《迷侠记》的全文,比较受读者欢迎。之后就想去更大更综合性的网站。
那时候晋江文学城才刚刚建站不久,比较大的文学网站是“榕树下”,有很多古早大神在那里发文。于是我就把《迷侠记》的第一章发到了榕树下,发完了才知道需要编辑审查通过才能正式发表,审阅时间大概是两三天的样子。我有点郁闷,对业余作者来说,发表自由才是在网络写作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当时也没有VIP制度,这么高的脑力劳动,都是免费的,还不让即时发表,太不好玩了。当时就有朋友向我介绍了晋江,说在晋江只要写完上传,一按键立马就能发表,不需要审核。于是我就把《迷侠记》全部上传了。过了一段时间,晋江文学城一个内容负责人就过来联系我了,问我的写作计划,我觉得很受重视,就继续创作了两部续集。我在晋江写作了十几年,算是跟着这个平台一起成长吧。

晋江文学城网站首页,图片来自网络

那时候晋江是没有VIP的,因为是初始阶段,网文创作呈现出一个野蛮生长的状态,榜单也全部是野榜。当时跟我同时写作的有明晓溪、顾漫、水心沙、蓝莲花等等这些作者,我在上面认识了很多写手朋友,十几年的友谊,但从来没见过面。当时晋江完全靠读者点击来计算排名,编辑也完全不干扰你的创作,你的实力就是你的竞争力。
Q:网络写作平台对原创作者有哪些保障?A我目前主要是在“火星小说”的平台上连载最新作品。记得在晋江上写《沥川往事》的时候,就开始有VIP阅读了,它对作者的影响是双向的。首先是让作者写稿终于有了收入。写作是很辛苦的脑力劳动,让一个作者长时间免费地提供知识产品,其实非常打击创作热情,导致很多作者因为兴趣写了几个故事之后就放弃了,退圈了,完全销声匿迹了。其中不乏一些在我看来是天才的作者。如果创作有一笔稳定甚至是不菲的收入,这些人想到放弃的时候,可能会权衡再三吧。VIP制度让作者有了收入,同时也证明了一个作者的商业价值。因为不花钱看书和花钱看书是两回事,愿意花钱的读者都是潜在的消费人群。网络给作者的福利一般就是一定比例的分成、公平的推荐位还有就是全勤奖、完结奖之类,其实就是激励作者日更、多更、尽早完结。
网络平台的榜单刚开始的时候是很粗略的,后来就开始细分了。举例来说晋江首页每天的浏览量非常吓人的,你的作品能进榜单和不进榜单就有了巨大的区别,收入上也会不一样。因为作品一般是按积分数来进入榜单的,而积分的系数与你签约的年限和是否进入VIP相关。此外,VIP销量的排行榜可以说是晋江最重要的榜单之一。榜单有自动的也有人工手选的,这样,一些有文学价值但可能比较小众的作品也能出头。这些都是VIP的积极之处。当然也有不利的地方,因为进入VIP是有更新要求的,晋江和火星小说都比较宽松,但有些网站听说比较严格,或者说采取了很厉害的激励机制促进作者每日更新。


写作速度这件事,因人而异。有些作者天生就写得快,一个小时三千字没问题,日更六千、一万都可以的。以前我根本不相信这种可能性,但听说了唐家三少之后就觉得,唉,就是有人做得到。就我个人的看法是,一个全职作者每天写两千字是可以做到的,如果是日更六千,就觉得很累了,到最后有点硬着头皮赶工的感觉了。而且创作这种东西是需要灵感的,要求作家每天定时定量的输出,这就有点为难了。国外的作家也有一年写两三部小说的作者,但质量是打问号的。总体来说,大部分作家都是一年一本小说,长度在三百页左右,这算是产量稳定的了。两、三年才出一本书的大有人在,其中不乏百万销量的作者,他们为什么不一年写两本或者更多呢?难道他们不想挣钱吗?因为写作还有一个审美的问题,你写贯了精致的东西让你写一个滥竽充数的,你下不了手啊,自己会鄙视自己嘛。
VIP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可能会越写越长。因为VIP是按字数来给钱的,写300万字和写30万字在收入上区别巨大,这也导致了一些作者不得不使用套路。套路管用因为它容易复制。一个小说如果要维持三百万字的长度而且日更,里面的ideas如果全是独创而且前所未有,就不大可能了,必须有很多的梗在里面重复。有时候也会影响到你对故事全局的构思。比如本来你只想写一个三十万字的小说,或者说想到的内容只够三十万的长度,现在你想变成三百万字。然而构思一个三百万字的小说和构思一个三十万字的小说要做的工作是不一样的,结构、人物的格局也很不一样。有些伏笔需要很早就埋好,到了后期也加不上去,一味的拖长只能是咬牙硬扛。
所以我觉得VIP有好处也有坏处,但从对于作者的生活保障来说,VIP还是利大于弊的。至于希望作者日更或者多更,是网络平台的要求,更是读者的要求,日更作品的点击率肯定更高一些。当这个惯性被培养起来后,作为作者你想不日更都不行了。
我印象很深,在2003年的时候,我最快频率是一周更一章,经常两三周都不更,顾漫就更严重了,经常千呼万唤才更新一章,可大家都很愿意等她。但是对现在的作者来说,你第三天没有更新,马上读者就来问候你了,说你最近在干嘛呢,怎么不更了?实际上就是因为读者花钱了,就想要每天都看到更新。有很多读者是同时追三到五本小说的,如果你长期不更,他就把你忘记了,也想不起来你前面写的是什么了,最后干脆不看了,你也失去了竞争力。
当然,读者对知名的作者会更有耐心一点,相信她们前面写的几本还可以,后面也差不到哪去。但是他们也很聪明,会等你全部写完再进坑,或者干脆直接买纸书。很多像我们这样最后有纸书出版的作者,出版社有要求不让公布最后两万字的结局,然后读者会觉得自己掏了钱还看不到结局,还不如刚开始就不掏钱,最后直接看纸书或电子书呢。
Q:网络平台有没有帮你们联系影视公司,或者负责把你们的作品进行市场推广?A当然有。一般的网络平台都有专门的影视部门负责这件事。他们会向一些长期合作的影视公司推荐本站的小说。也有法务部分帮你看合同,如果你把影视代理也签给网站的话,这一系列联络、询价、谈判的事宜也是网站帮你代劳了。越是著名的网站,影视资源也就越多,而且他们经验丰富,会给你拿到合理的价格。如果你是重点作者,你出了新的作品他们也会花钱帮你推广。


Q:这些年网络文学的平台被资本重视之后有很强的垄断的趋势,您觉得这种产业的变化会对文学创作产生哪些影响?A对平台来说垄断的原因可能是为了占据市场、整合资源。我个人认为,长此以往,对写作行业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平台应当允许作者流动,合约应当相应宽松和多样化,因为每个作者的情况不一样,应该允许他们有选择的自由。这样作者才会有好的创作环境,也容易形成作者与平台共赢的局面。
Q:网络平台有应对国家文学审核的相关的措施吗?A当然有。一般都有好几层的审核。比如当你上传一个章节的时候,如果写了不合适的内容,触动了关键词,就会被要求修改,否则不能发表。此外还有读者审核、编辑审核、举报等等。网站也经常会贴出公告告诉大家哪些能写哪些不能写。网络小说的主要读者群是青少年,这跟纸书不同,所以一些少年不宜的东西是肯定要禁止的,要对他们的身心健康负责嘛。

Q:网络平台对待国内网络文学审核政策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A网络平台也是一种企业机构,当然要听从国家和政府的法令政策。所以我想信他们的态度肯定是积极配合的,出了问题也肯定会认真整改,不然就面临着被关闭的风险。
Q:对网络文学进行分级的看法?
A如果没有实名制的话,创作分级其实还蛮难实现的。首先是,读者的年纪有可能是虚报的,或者干脆是盗用别人ID的。其次是盗版的情况太多,所以如果有什么十八禁的小说,你很难禁止不该看它的人去看它。所以只能是从创作的源头上进行制约了。有时候只能是一刀砍的硬性规定,比如说脖子以下的亲密动作都不能写之类。如果平台要求实名制,那读者就可以按照年龄段进行分类了,通过不同的入口看文,从而达到分级的目的。

Q:如果当时没有互联网的发展,您会尝试用传统的方式写小说吗?
A可能不会。最多也是玩票性质。因为传统出版是图书编辑审稿,杂志一个月一期,竞争激烈、挑选严格,我很可能试过几次之后就放弃了。所以我很感谢网络平台,因为它给了我们这些“意志不坚定”作者一个出头的机会。实际上文学爱好者、业余写手的数量是远远大于专业作家的。这是个巨大的池子,里面有很多只螃蟹,但是不提供平台,有些螃蟹可能永远都爬不出来。网络平台对于发掘新作者、新作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04丨资本的双刃剑:影视化改编


Q:现在IP是一个很火的词,有人说文学作品一定要有转化为其他的文化商品的能力,比方说影视和游戏,您认为这种以跨界为核心的IP文化对文学创作有哪些影响?

A从影响上说,我觉得积极大于消极,我自己也是这种IP文化的获益者。IP文化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它带动了原创小说的阅读。从作者这方面来说,影视化提高了作者的商业价值,作者更有钱了,可以拥有更好的创作条件。以前的大部分作者、甚至是顶尖作者、都不敢全职,大家都是兼职写作,每天用于创作和构思的时间非常有限。现在IP的版权收入已经足够作者全职写作了,创作的时间更充裕了,效率也更高了,他们可以请助手查资料,可以出去采访、采风,写国外的故事还可以请翻译陪同——这些对作者来说都是好事。


此外,IP剧播出后会吸引大量的读者去读原著,去读原著作者其他的小说、去读与原著同类型的小说——读者和粉丝的热情反过来又会吸引更多的影视公司去购买新的IP,从而变相地刺激了作者的创作、促进了纸书的出版,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当然,无节制地追求IP的影视转化也有一些不良的影响。首先就是导致了小说创作的“剧本化”。小说与剧本是两种不同的文类,在审美追求上也不尽相同。剧本创作是追求戏剧冲突的,但小说就不一定了,它的形态更多,变化也更多,有时候并不追求激烈的冲突、极致的人物和清晰的结构,比如一些意识流作品,又比如川端康成的小说,情节都很平淡。很多小说非常有名,文学价值也高,但它就是拍不了电视剧。如果咱们鼓励这些本来想走纯文学创作路径的人去写一个容易转化成影视的故事,实际上是在限制她。


第二个原因就是当你打算写一个未来可以转化成影视作品的小说时,你会提前进入到一个“预审”的状态,比如说,在广电政策上审查会比较严格的内容,你多半是不敢写了。整个故事都发生在国外的也不大敢写了,因为拍摄难度比较大嘛。发生在两个星球之间,而且跟地球没啥关系的故事,也不好写了,特效不一定做得出来。如此种种,让你有太多考虑动不了笔,实际等于限制了自己的写作范围和创作自由。


再就是,一个IP项目,资本总想尽早介入,做定制的小说,想在源头控制生产,这也是个很闹心的事。他们付了定金,肯定想要拿到自己满意的故事,会对作者进行各种的“建议”,从题材到人设到话题全方位包装,实际上对作者的创作是很大的干扰。


IP改编是个双刃剑,但这个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在国外也是这样,热门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这太常见了。当然对那些一门心思创作Literary Fiction(纯文学小说)的人来说,总有这样的一群人存在,商业化也影响不到他们。


Q:您平时有没有兴趣看好莱坞或者是日韩的影视作品?海外文化对您创作的影响?A由于海外版权的限制,我基本上看不到韩剧,在写《沥川往事》之前我没看过任何一部韩剧,韩剧对我没什么影响。对我来说影响比较大的还是美剧,导致了我写的人物都比较西化。比如男主都有海外生活的经历,女主要么是英文系出身,要么英文很好。故事的地点也发生在国外等等。我比较喜欢写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在《结爱:南岳北关》里我写一个类似移民的故事,这些都与我在海外的生活与经历有关。
Q:针对目标受众会对作品进行哪些改编?A剧本和小说是不一样的文类。一部三十几集的电视剧需要一千多个桥段,同样长度的小说不需要这么多。电视剧一集有三、四十场戏,需要很多的情节点。小说有时候三章都在写一场戏,释放的信息量跟剧本没法比较。《沥川往事》的小说只有27万字,去掉场景和内心描写,纯粹的对白最多十五万字,在相同字数的情况下剧本是四十多万字,相当于我写了两本小说。剧本创作更加追求情节的翻转、线索的繁复、和人物命运的弧度。
剧本在塑造女主的时候我们针对电视剧受众的喜好做了一些改变。原著中的谢小秋非常倔强、有点玩世不恭,喜欢挑战权威。改编时就把她设计成了“邻家女孩”。因为我们要让女观众有带入感,要让长辈们也觉得这个女孩不讨厌,在道德观上也尽量把她限制在传统审美的层面上,不要过于出格。年龄也调大了几岁,因为故事里有一些成熟的爱情场景,制作人担心会对少女有不良的示范。

谢小秋,焦俊艳饰演,图片来自豆瓣
Q:您的剧好像常有外籍华裔艺人参演?A是啊,因为我的故事里确实有很多具有国外背景的人物,找华裔来演,会在气质上更接近一些。比如演沥川的高以翔就是在温哥华长大的,他演得很出彩,得到了观众的肯定。而且演员们来自不同的国度接受不同的演技训练,最后都融合到一个电视剧里面来,给这个项目也带来了一些多元化的色彩,中国的观众也很宽容,只要剧好看,这些他们都可以接受。
Q:在《沥川往事》改编过程中剧方有什么改动都会征求您的意见吗?A会的。一些小的临场改动当然不需要征求我的意见。导演、制作人都很懂戏,他们知道怎么改不伤戏,所以我也很放心。一些比较大的改动,一般都是我自己来,毕竟我更熟悉剧情嘛。有些对白是前后照应的,你删了前面,后面就显得突兀了。有些桥段看上去是闲笔,其实是伏笔,你以为没什么作用删了,到了后面意识到它的功能就抓瞎了。所以已经定稿的剧本就不要乱改了,人家编剧、策划、制作人已经杀过好几轮的bug了。
当然,由于拍摄的现实情况总有变动,比如场景换了,演员档期调了,作为编剧就必须要配合改剧本。这种情况一般会牵涉到连锁的改动也都是由我来改的。比如《彩虹的重力》里有一个角色本来是40岁的,我就把他的对白写成了一个40岁油腻大叔的风格,说话痞痞的。结果片方决定找王德顺老师来演,王老师80岁了,他直接就说这台词不对,他说不出口,因为80岁的老人是不会这么说话的,也不会开这种玩笑。我赶紧全部重写,记得接到任务时,我正在登机,就在飞机上改完了。
Q:《沥川往事》在台湾的反响怎么样?A这个剧在台湾八大电视台播出过。陈铭章导演是台湾著名的偶像剧导演,拍过很多的经典偶像剧,他的戏在台湾很受欢迎也很好卖。我听说这个戏反响不错,收视率也不错,我还收到过一些台湾观众的来信呢。
Q:在当时创作《沥川往事》的时候是想讲一个非常独特的中国故事吗?还是一个跨国的叙事,还是一种就是说跟地域没有什么太大关系,就是一个都市的爱情故事。

A其实跟地域还是蛮有关系的,我倒不是说想写一个跨国的故事,是因为我自己本身就在国外,所以写不了很纯粹的国内故事。写这个小说的时候,我出国已经有十年了,已经不知道国内是什么状态了,比较幸运的是,现在的大都市都是中西融合的,西方看到的东西,比如我写的星巴克文化、金融街……这些东西中国也有,所以并不影响观众的理解。


关于地域,我的定位也是很清晰的。我说的清晰是指地域与故事是紧密粘合在一起的,无法拆开或者取代的。在《沥川往事》的小说里有苏黎世、昆明、北京这三座城市。它们的地域特征、标志性建筑物、土特产都跟故事紧密地关连在一起了,最后导致电视剧必须要在这三个地方拍,要知道这样的转场是很贵的,也感谢制作人满足了我的心愿。


王沥川钱夹中的合照,背景为昆明。图片来自豆瓣


我想写这个故事的初衷,其实是要写一个中西融合的故事,写两种文化的冲突。谢小秋和王沥川的情感冲突有时候就是文化冲突,是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同导致了处事态度的不同。比如沥川对疾病的看法,对隐私的态度,对矛盾的处理都是很西化的,让土生土长的中国女孩谢小秋产生了误解,是这些误解这些错觉在推动情节的发展。
Q: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您的新作品《你给我的喜欢》吗?

A这个故事最初是在火星小说上连载的,目前已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你给我的喜欢》还蛮类似《沥川往事》的,不是情节类似,而是气质类似,男主也是从国外回来的,遇到一个女孩,产生了一段恋情。这是我第一次写“爱情悬疑”,整个故事的结构是倒着来的,从中间写起,在我写的故事中是结构最新奇的一个。我曾经在一个儿童福利院实习过,接触过一些孤儿和弃儿,后来就老想写一个跟寻亲有关的故事。这个故事还没有写完影视版权就售出了,项目由企鹅影视负责开发,会是个很好看的故事,请大家期待一下。

- END -受访人简介


图片由施定柔老提供

施定柔,湖北武汉人,多伦多大学东亚系博士研究生,著名作家、编剧。代表作有《迷侠记》《沥川往事》《结爱》系列和《彩虹的重力》《你给我的喜欢》等,其中《结爱》获得了2009年 “彩虹杯”十万大奖女性文学原创征文大赛系列冠军,2017年第二届网络文学双年奖优秀奖。
与谈人简介


图片由白若云老提供

白若云 (Ruoyun Bai),北外英语系学士和文学硕士,伊利诺伊大学传播学博士。现任多伦多大学文化和媒体研究系以及比较文学中心副教授,研究兴趣包括媒体与社会、媒体与性别、大众文化和比较媒体研究。学术著作包括专著Staging Corruption: Chinese Television and Politics”(UBC Press, 2015)等。最新研究为丑闻(scandals)事件中所反映的新媒体、流行文化与政经和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

主编按

本公号是立志于促进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的一个平台。公号文章目前由几位北大学生自愿者负责编发。所有打赏金额和文末广告所得,将优先支付ta们酬劳

本号内容欢迎分享,但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非经本号和作者专门授权, 请勿改动内容或将文字和授权图片挪用。


欢迎大家积极有效地使用公号刚开通的直接留言功能。违背基本语言文明规范的留言将被删除, 而屡犯或进行人身攻击者将被禁止留言或永久请出读者群


下面为独家专访上篇,别忘了看完了回来点赞留言喽!

【独家访谈】从多大校园到沥川往事——遇见施定柔(上)



责任编辑 | 王佳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