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人说|大学专业影响结婚生子?!

韩思齐 缪斯夫人 2020-09-02
夫人说:


本周我们来聊聊女性的身份、职业、社会角色、与婚姻家庭的关系。


俗话说:“知识改变命运。”周一的推送将告诉大家:大学学什么专业不仅影响你的职业和收入,也影响你何时结婚生子。其中女科学家的人生轨迹显露出独有的苦涩与艰难。读过文章,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周二,我们将来谈谈中国的性别观念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差距。为什么从建国时的“妇女能顶半边天”变成了如今的“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周三,我们则读一读梁实秋和程季淑的“完美婚姻”里的故事。王晓慧博士将带着我们思考,为什么男性视角下的“完美婚姻”里,却渗透着知识女性的苦闷?为什么为数众多的女性,在接受了新式教育之后,却又自甘居于家庭,回归传统婚姻模式,乐意成为丈夫的“贤内助”?

 

小女孩最终会长成女人。周四,我们则带着大家看看,通话故事中的女性角色塑造和剧情设置,会如何限制小女性的自我定位。家长如何引导小女孩阅读童话故事,也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各位女性、男性,愉快地阅读吧!读完文章记得留言哦,周五有惊喜!


——钱岳




撰文:韩思齐

责编:钱岳

 

大学选专业,是大家高考过后最谨慎的决定之一,因为这一选择似乎与我们的前途息息相关。
目前学界已经达成共识,大学专业常常与工资和职业地位相联系。理科、商科和医科最容易获得高工资和高职业地位,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则是相反。然而大学教育不仅仅只影响收入和职业地位,它也影响着家庭生活的种种方面。
我们今天来看看大学专业如何影响你“顺利成人”。


正式工作、结婚成家以及为人父母是成人的三大标志(Arnett 2000)。


大学的专业选择,如何影响我们向成人转化的时机?我和我的合作者以本科专业为根据,把大学毕业生分为了科学(自然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通常简称STEM)、人文学科(如历史、文学等)、社会科学、教育、商科以及其他专业进行了研究。


大学专业如何影响我们的家庭生活?


第一,由于有些专业赚钱多,外加有对口的工作所以不容易失业,所以选择这些专业的男女都容易比较早找到工作,工作稳定了也就容易比较早结婚生子。


第二,大学的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在入大学前的性别角色偏好。选择护士的女生,和选择机械工程类的男生,有比较大的可能性在入大学前就已经是比较女性化/男性化的人。他们的性别角色偏好在入大学后进一步被强化,学护士的女生可能变得更加温柔会照顾人,而学机械工程类的男生可能更加阳刚。在这两个例子中,男性和女性都体现出了传统的性别角色偏好,而传统性别角色偏好容易导致更早地结婚生子。


第三,由于最有地位的职业往往是男性比重很高的职业,在这些职业工作的女性比较难尽快地结婚生子。在这些职业工作的女性往往被认为是“女强人”,她们自己也用身边男性同事的职业形象(“ideal worker image”,Acker 2006)来要求自己。这些男同事大多为工作狂,家事由妻子处理、自己在单位超时工作、不需要过多时间上的灵活性。这些对于有着婚姻和育儿压力的女人而言几乎是不可想象。所以如果女强人们选择了工作,就多半已经做好了晚婚晚育或者不婚不育的准备。




这三个理由听起来并不是很陌生,尤其是第三条,就是性别研究领域常见的“工作家庭冲突”(work-family conflict) 研究。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Glass et al. 2013) 给了我们新的灵感。这项研究发现,工作家庭冲突对于就读科学和就读商科的女性有着不同的影响。两类女性似乎都可以依赖高收入、高职业地位而早日完婚生子,然而也都同时面对着工作和家庭的冲突而有延缓结婚生子的可能性。


面对两类机制,女科学家和商业领域的职业女性的反应不尽相同。女科学家更容易被工作家庭冲突的负面压力影响,选择退出劳动力市场在家当全职妈妈,而在商业领域的职业女性却更容易被高收入和职业地位所鼓舞,降低她们离开工作岗位的可能性。近年来商业领域的收入增长超过科学领域,外加商业领域的男女比重并非如科学领域那么失衡,所以商界女性所受歧视不如科学领域那么严重,因而就读不同专业的女性的人生路径的差别也变得更加明显。既然两类女性对于激励和约束条件的反应不同,那么除了“工作或当全职妈妈”这个选择之外,是否也会在何时结婚、何时生子方面有不同的反应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使用了美国数据,追踪调查了美国1997年12-16岁的青年人。我们从数据中选择了有大学文凭的2147个受访者,观察了他们在大学毕业后五年内的就业、婚姻和生育状况。


我们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 发现,科学专业和商科,不论男女,都比社会科学更快找到工作,然而,只有科学专业的男性在快速找到工作的同时,也快速结婚。科学专业的女性并没有把她们的劳动力市场优势转化为婚姻优势。


同样,在生育时机上,也只有科学专业的男性有速度优势,科学专业的女性没有。 相对比,商科男女都比社会科学的男性和女性要更快结婚,但是商科男性在婚姻和生育的时机上相比商科女并没有优势,反而,商科女性比商科男性更快地结婚生子。


这样看来,商科女性确实比科学专业女性的劣势要小,尽管两类女强人都工作在非常高压的环境之中。换而言之,科学专业的女性比较难一并实现不同的成人角色 (劳动者、妻子和母亲) ,然而商科女性却可以做得到,说明女科学家相较其他“女强人”有一种独特的“苦涩”和艰难。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能够直接用数据来证明“女科学家更容易被工作家庭冲突的负面压力影响,而商界职业女性却更容易被高收入和职业地位所鼓舞”这一机制。




虽然无法直接证实因果关系,但我们基于Glass等人做出的关于“为什么商科女性和科学专业女性转入成人期的时机不同”的推论得到了不少讨论。目前读过这篇文章的同行们提出了两个意见。


第一,为什么明明科学领域有着很大的男性比重,却没能成为其中的女性结婚的有利因素?


Eika和同事们 (2014) 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那就是科学专业的“领域内通婚”并不是很普遍。科学领域和高领域内通婚的社会科学及法律有着很大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女科学家可能不会选择男科学家做伴侣,因此没有利用上大学同专业的大量男性资源。


第二,这项研究仅仅关注了获得本科学位的人,而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一步攻读研究生,且可能从科学领域转专业到商科,这是否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假设一个人根据自己的专业以及与专业相联系的就业前景来规划家庭生活,那么她所转入的专业是否是她早就预期的,决定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换而言之,如果她选择本科科学专业的时候早就把它当作进商科的跳板,那么她很可能是以商科的工作家庭冲突程度、商科的收入水平来规划日后的家庭生活。把这类人归入科学领域有可能低估科学领域女性的劣势。对于转专业的人群的研究目前还非常稀少,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我的一篇发表在Social Science Research上的论文。


总而言之,这篇研究最大的亮点就是发现了女科学家独有的一种“苦涩”和艰难。在进入家庭生活、结婚生子的时机上,选择‍科学专业的女性承受了比其他职业女性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似乎给了女性不就读科学专业更多的理由。然而与其因为婚姻家庭的不确定性而不鼓励女性走上科学之路,不如思考如何改变教育政策和职场规则,帮助未来的女科学家们降低抉择事业与家庭的压力。 

参考文献


Acker, Joan. "Inequality regimes gender, class, and race in organizations." Gender & society 20, no. 4 (2006): 441-464.


Arnett, Jeffrey Jensen. "Emerging adulthood: A theory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late teens through the twenties."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 no. 5 (2000): 469.


Eika, Lasse, Magne Mogstad, and Basit Zafar. Educational assortative mating and household income inequality. No. w20271.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14.


Glass, Jennifer L., Sharon Sassler, Yael Levitte, and Katherine M. Michelmore. "What's so special about STEM? A comparison of women's retention in STEM and professional occupations." Social forces 92, no. 2 (2013): 723-756.


Han, Siqi. "Staying in STEM or changing course: Do natives and immigrants pursue the path of least resistanc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58 (2016): 165-183.


Han, Siqi, Dmitry Tumin, and Zhenchao Qian. "Gendered transitions to adulthood by college field of study in the United States." Demographic Research 35 (2016): 929-960



韩思齐
俄亥俄州立大学
社会学博士候选人



她还没有往期文章,点击这里鼓励她啦
权威、严谨、客观我们带你体验不一样的情感婚姻生活

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