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家庭的困境:职业女性与全职祖母的育儿接力|China Review 特刊

计迎春、郑真真等 缪斯夫人 2021-05-25

来源:www.pexels.com


撰文

计迎春(上海大学教授)

郑真真(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

王会光(上海大学博士候选人)

刘岳(上海大学博士候选人)

许若男(上海大学硕士)

责编:钱岳


写在前面

随着中国生育率的长期走低,历时近四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也徐徐拉上了帷幕。从2013年的单独二孩到2015年的全面二孩政策,总和生育率并没有出现井喷式的增长。关于中国低生育原因的探究,大体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是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所致,一派则强调经济发展导致人们的生育意愿降低。这两派观点都是从经世纬国的宏观角度来讲的,却没有从微观的个人角度来理解中国的低生育率问题。

我们的文章则综合家庭和性别视角,把女性置身于父系母系并重的双系家庭(不是传统的儒家父系家庭)和代际关系中。我们试图从家庭制度变迁的视角,关注个人的家庭日常互动,来理解女性的育儿困境和生育意愿。希望以此帮助我们理解中国长期的低生育率,也希望为公众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视角。

1

家庭模式变化和长期低生育率的背景

计划经济时代,单位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来支持劳动者的家务、照料等社会再生产活动,极大地缓解了家庭的困难和女性的工作—家庭冲突。

随着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单位体制日益式微。实质上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福利体系逐渐市场化和私人化,然而旨在覆盖全社会的福利体系尚在建设之中,还相对薄弱。随着教育、住房和医疗等福利的市场化,公私领域渐渐分离。家庭失去了经济、福利依托和集体的温情怀抱,因此,家庭成员必须在经济上、情感上和精神上相互依赖,抱团取暖;在传统规范和现代期待之间寻求生活的意义和生存的策略。这就产生了传统、现代杂糅,各种要素互动,具有显著性别维度的马赛克家庭模式。与此同时,女性的工作—家庭冲突也日益尖锐化,育儿成本节节攀升。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在长三角一个城乡高度融合,私营经济相对发达的三四线城市调研当地的家庭、代际关系和女性的生育意愿、育儿现状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她们的二孩生育意愿。在2017年夏季,我们一共在当地的城乡居民社区和工厂进行了5场共计100余人次的座谈会。

来源:www.pexels.com


2

我们的发现:双系家庭的代际照料接力赛

我们的研究发现不同世代的女性对于二孩政策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同时,在长期独生子女政策下,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当独生子女成人结婚之后,他们往往生活在父系母系并重的双系家庭中。正是通过这种模式普通人才能维持当今中国社会昂贵、密集的现代育儿方式,这也是中国长期走低的生育率背后的家庭互动机制。

1

代际差异

祖母辈多半对二孩政策欢欣鼓舞,不少人表示,只要子女愿意生二胎,她们很乐意为子女带孩子。

70后的一些女性对于自己的生物钟与生育新政失之交臂,颇感遗憾、懊恼。

80后的女性则在挣扎之中,想生二孩的人,担心时间、照料和金钱的问题,也有人处于家庭的压力之下举棋不定。

在90后的女性中,有人表示只要老人愿意带就没有问题,有人则表示要把全部的爱给自己的孩子,根本不会考虑二孩。 

2

家庭为重

a)     现代大家庭

90后工人小高刚刚怀孕几个月,她和丈夫生活在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除了他们还有丈夫的父母、爷爷奶奶和曾祖母。小高夫妇和公公婆婆都有全职工作,奶奶在工厂剪纱头,爷爷是看门人。奶奶上班,爷爷在家给全家人做饭;爷爷上班,奶奶就在家做饭。据小高说,有时在家不想吃水果都不行,因为大人们早就削好水果,插上牙签。她和身为独生子女的丈夫坚定地只想要一个孩子,表示并没有皇位要继承,一个孩子才能得到父母全部的爱,单独培养他可以培养出一个本科生,如果有两个孩子,资源稀释,也就只能培养出两个大专生了。

我们看到这种大家庭为小高无偿地提供了住房、生活照料、家务劳动和日常开支,大大减少了她的工作—家庭冲突,然而,她并不想生二孩。所谓撼山易,撼生育意愿难也。

b)     双系家庭实践

在这里,我们发现年轻夫妻经常在双方父母的家里“两头住”。如果有两个孩子则流行“两头姓”,当然往往是男孩跟爸爸姓,女孩跟妈妈姓。而双方老人也会“两头带”照顾孙辈。 

根据村民蒋妈妈的介绍,她家的房子专门留有一个房间给做小学教师的女儿一家来住。女儿、女婿和孙辈会在周末以及寒暑假住过来,一年也有一半时间住在蒋妈妈家。

而工人小范则表示,现在普遍都是独生子女,一般都是两头带,两头住,已经没有回娘家、回婆家的说法了,两边都是家,都叫回家。

c)     照料的家庭接力赛

古老非洲的当地谚语说,养大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之合力。那么,现代中国的家庭神话则是一个双系家庭的代际照料接力赛。要养育一个孩子,在婴儿抚育、学前照料、学校辅导等等方面,两边的祖父母和年轻父母必须历经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夜以继日,默契合作,无私奉献。祖父母白天带孩子,妈妈下班回家后晚上接着带孩子。所以说每一个全日制职业女性背后,都有一个全日制全职祖母。

d)     都是为了孩子?还是养儿防老?

作为独生子女夫妻,工人小白担心父母公婆病倒后,自己和丈夫不得不离职照顾他们。如果自己有了两个孩子,她们以后就可以分担养老负担。村民小艾则表示,一个孩子太少了,父母亲一旦老去,谁来帮你呢?两个孩子至少可以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e)     密集母职和教育军备竞赛

很多受访者都不约而同地表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工人阿鹿的同学,小孩还在幼儿园,每个周末有六个才艺班,把一家人的时间塞的满满当当。

工人艾芭一直想有两个孩子,她说以前总想,孩子嘛,穷就穷养,富就富养。但是一旦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只想给他最好的,她尤其不能忍受别的孩子在外面上学习班,自己的孩子却在家虚度时光。生活压力山大,艾芭也就打消了生二孩的念头。

来源:www.pexels.com


3

结论

我们看到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危机和不稳定性增加,社会福利薄弱,个人必须依赖自己的家庭,而大家庭一定程度上为个人提供了经济、照料和安全的一个福利网。传统儒家父权、父系家庭制度正在被双系家庭体系慢慢取代,代际依赖和共生性增强,传统和现代规范交融对峙。而中国式的密集母职恰恰是建立在密集祖职双系家庭代际照料接力赛之上。也就是说,这种马赛克双系家庭体系产生于生活成本高昂,未来的不可预期性变大,而社会福利相对薄弱的社会情境之中,一定程度上去满足人们的需求,提供生活的意义。那么,可想而知,在这种昂贵的马赛克双系家庭体系支撑之下的生育率,也是难以走高的。

我们呼吁,如果中国社会需要维持一定的生育率,我们必须为家庭提供更好的福利支撑,这里的家庭既不是传统的儒家父权父系家庭,也不仅仅是核心家庭,还包括正在兴起的双系家庭,我们必须适应不同类型的家庭的需求。进一步,公共政策必须有性别视角,我们这里讲的双系家庭代际照料接力赛,其实主要由不同代际的女性在传递、交换和分担照料职责。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在养老和育儿产生冲突的时候,光靠单个家庭往往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依靠社会政策、社会福利来托底扶助。


参考文献

Ji, Yingchun, Wang, Huiguang, Liu, Yue, Xu, Ruonan, and Zheng, Zhenzhen.(2020).Young Women’s Fertility Intentions and the Emerging Bilateral Family System under China’s Two-Child Family Planning Policy. The China Review, 20(2), 113–141.



制版编辑:杨楠      


- 更多相关文章 -



权威、严谨、客观

我们带你体验不一样的

情感婚姻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