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说|父母缘何为子女的大龄未婚所累?
撰文:陈丹 同钰莹
责编:靳永爱
写在前面
“三十而立”的观念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 父母常常期望孩子30岁之前能够成家立业。2010年普查数据显示,年龄在30岁到44岁且从未结婚的人口比例依然占同年龄组的5%。被标签化为“剩男”“剩女”的大龄未婚青年和他们的父母频繁现身于各大相亲角或电视台,并成为这些年来中国社会媒介讨论的热门话题。在很多中国父母看来,如果子女未按预期的年龄成婚,那既是自己为人父母的失败,也是自己子女生活上的失败。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推进,子女与父母的家庭观念的差异也越来越大,父母对子女大龄未婚的不理解和子女对父母“逼婚”的不认同深深困扰着这两代人。
1
强代际关系和弱婚姻控制
现代化理论认为,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个体不再完全依赖于家庭,因此家庭对个体的控制减弱。随着个体自主性的不断增强,成年子女与父母的代际关系纽带最终将被削弱。而在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亚社会,其代际关系的发展似乎与现代化理论预测的有所不同,成年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依然牢固。父母关心子女的大龄成婚,有文化和现实层面的多重因素:父母不仅忧虑自己的子女能否在合适的年龄生儿育女,儿子的大龄未婚更是对仍然持有传宗接代观念的父母具有重大威胁;相对于已婚子女,未婚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也相对比较弱,这对依然需要依靠子女来养老的父母(特别是农村的父母)来说有很大影响。
2
中国的大龄未婚现象
从子女婚姻形成的角度来说,男性和女性的大龄未婚原因不尽相同。一方面许多男性的大龄未婚是为现实所迫。婚姻选择理论认为,当下的婚姻选择并未完全脱离传统的“门当户对”模式,婚姻的形成依然受限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匹配。受“向上婚”传统的影响,女性通常被期待与社会经济地位高于自己或者至少等同的男性结婚。农村的男性,特别是受教育不足、经济条件较差的男性,社会上常常称他们为“丁男”,在婚姻市场的竞争中常常受到挤压,不得不接受找不到对象而无法结婚的现实。与此同时,他们的父母也可能因为无力承担高昂的彩礼费、购置城市房产,以致无法帮儿子完婚等原因而自责,甚至为此承担来自邻里等舆论的压力。
而对于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常常被称为“甲女”,如果她们坚持找寻比自己优秀或者同等的男性,那么她们的可选择男性范围比其他女性更少。这些女性也对婚姻自主性要求更高,更不可能囿于世俗眼光或父母压力成婚。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未婚,对于坚信成家和生儿育女是必须实现的人生目标的父母来说,父母对子女大龄未婚的忧虑不仅直接影响其自身的幸福感,也可能通过诱发代际冲突或矛盾使得与子女的关系疏离甚至恶化。
▲来源:微博一川月白Lina
3
子女大龄未婚与父母焦虑的形成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生陈丹和她的导师同钰莹教授最近在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发表了一篇关于子女大龄未婚的论文(Chen & Tong, 2021)。她们的文章结合压力过程理论和生命历程理论(the stress and life course perspective),使用了中国健康和养老跟踪调查数据(CHARLS),研究了子女的大龄未婚状况对父母心理焦虑的影响。文章创新性地采用分性别倾向值加权来减弱子女大龄未婚的选择性偏差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并从父母对代际关系的满意度和子女提供的经济支持两个角度分析了子女大龄未婚与父母焦虑关系的形成机制。
研究发现,女儿的大龄未婚对父母心理焦虑水平无显著影响,而儿子的大龄未婚会显著提高父母的心理焦虑,且父母对代际关系的满意度能部分解释这种作用。虽然儿子是否提供经济支持并不能显著降低父母的心理焦虑,但是可以弱化儿子的大龄未婚对父母心理焦虑的负面影响。她们的文章通过成婚时机及子女性别角色认同对父母心理焦虑的影响,验证了文化变迁的滞后性,也从代际关系的角度反映了传统文化在与现代化交互过程中的持续性。
虽说婚姻是围城,但选择在合适的年龄结婚依然是当下社会的主流。以往对大龄未婚的研究多关注大龄未婚青年本身,殊不知一桩婚姻的背后是两代家庭,站在大龄未婚青年背后的父母可能正备受煎熬。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承认,个体对婚姻形成有自主选择权。当年轻人有着不同于父母辈的家庭观念时,两代人之间如何保持有效的沟通以增加相互理解,避免不必要的关系恶化是值得子女和父母思考的问题。当然,父母如果能淡化以孩子为中心的观念,将更多精力投注在自身发展以及兴趣爱好上,或许可以帮助其建立更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以保持良好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Dan Chen and Yuying Tong. 2021. “Adult Children's Marriage Formation and Parental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China.”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DOI: http://dx.doi.org/10.1111/jomf.12749
陈丹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研究领域含老龄化和生命周期、代际关系、人口健康等。
同钰莹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社会人口学,人口迁移和家庭研究
制版编辑:杨楠
- 更多相关文章 -
权威、严谨、客观
我们带你体验不一样的
情感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