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说普通话会被打吗?”——聊聊我遇到的香港人
● ● ●
“HK is always in the news (香港永远出现在新闻里)”,用这句话形容2019和2020年的香港,再确切不过了吧。
曾几何时,说起香港,谁想到的不是五光十色的维港夜景、琳琅满目的购物天堂和车水马龙的金融中心呢?而如今,香港似乎成了新闻里的“反面教材”,内地新闻满眼都是示威现场的混乱和血腥,而外媒又不停鼓吹香港自由不再。
“如果现在来香港旅游,在路上说普通话,我是不是会被打呀?”——朋友担忧地问我。
“赶紧让你女儿回内地吧,香港已无出路!”——好心的长辈苦口婆心劝说我妈。
“HK is always in the news!”——来自英国的外教,每回上课都像个“吃瓜群众”,非要关心一下香港的真实情况是否如他在新闻中所看到的一般。
而“要不要离开香港”,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成为了港漂之间讨论的高频话题。的确,很多人对香港失望了,我身边也有不少曾经同行的好友选择了离开。
那我呢?
今年是我来港的第五年,这五年间,香港在带给我机会和挑战的同时,也时不时给我送上一个温暖“大礼包”,让我一次又一次感到自己被温柔相待,甚至逐渐有了一份归属感
● ● ●
一次示威现场的对话
这场对话发生在2015年。
那时候我刚来香港几个月,作为新闻系的学生,为了完成作业,我只身前往示威现场,用普通话采访了当时的一场示威活动。
“我就讨厌你们这些内地来的学生!”
指着我说这句话的,是一个25岁左右的香港女孩儿,当时她正在用不太流利的英文向一对外国母女解释她们此次示威背后的原因。
我介入了她们的对话,当她发现我是内地来港的学生时,她指着我说了上面那句话。
我一时有些不知所措,脱口而出“为什么”。
“因为你们占用了我们的资源啊,你知道很多香港人都上不了大学,因为名额都给了你们!”
我想了想,反驳她,“其实你知道吗?港澳学生去内地读大学,我们都是把最好的资源给你们,最好的宿舍,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待遇……”
就这样,我们聊了几个来回,竟然都没有聊崩,甚至互留了联络方式,日后还有些简单的寒暄。或许我们永远都不能认同对方,但至少大家都愿意聆听不同的声音。
● ● ●
一场千人同赴的浙江之行
我是浙江人,因为工作的原因,曾参与组织过一次1000名香港青少年同赴浙江之行。
这1000名孩子大多来自香港社区基层中学,父母都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带他们去内地看看。
我本以为1000个学生一起旅行,一定是件混乱又费劲的事儿,但这群香港孩子的纪律性、礼貌和自觉都超出了我的想象。
他们1000人从高铁列车出站到上巴士仅仅用了20分钟左右,虽然顶着8月40多度的艳阳,但基本上没有人迟到早退,大家都谨守导游的安排,还非常礼貌地逢人就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打招呼。
最让我感动的是,行程结束之后,我们竟然还收到了很多同学的感谢信。
有一个同学写道:
“我第一次到衢州时,导游说衢州的人很有礼,我一开始不太相信导游的话。因为我平常在社交网站看见的资讯,令我觉得内地的人民不太有礼,但经过这次衢州的两天,我对此想法有所改变,内地的人民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他们的人品很好,比起我在社交网站看见的资讯完全不同,感谢这次交流团,令我的看法改变。”
我也感谢这次交流团的经验,让我认识了原来香港的同学们是这么守时,这么有礼貌,这么可爱。
● ● ●
一次港资公司的面试
刚刚毕业的头两年,我一直混迹在中资公司。
在香港的中资公司,通常来说中高层会有一定比例的内地人。就算对外沟通需要说广东话,但公司内部都习惯于说普通话,况且内地人的广东话都说得不太标准,也都互相理解。
两年之后,我打算走出舒适圈,打入local的世界看一看。我早有听闻,这家公司的香港办公室,从来没有请过内地人。
那天的面试官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比我想象中年轻太多,个子小小的,目测还不到一米六,但霸气外露、气场逼人。我更加紧张了,内心潜台词:这么年轻的总监,一定是个厉害角色吧。
人在紧张的时候,就会用示弱来掩饰内心的不安。在当天面试的时候,我反复强调“我广东话不是很标准”。
“不用担心,其实我也有很多内地的朋友,我们都玩得很好。我们还有深圳办公室,负责人以前是外交官。”我未曾想过,一个素不曾相识的面试官,却愿意主动释出善意。
多么幸运,独在异乡的我,能够带着这样的善意进入local们的世界。
● ● ●
一壶爱心烹饪的广东靓汤
那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早上,我一如往常在公司电脑前面码字。
“这个给你。”
香港经理突然出现在我面前,和她一起出现,的是一个神秘的袋子。
我打开袋子后,发现是一个用保鲜纸牢牢包裹着的保温壶,里面装了满满一壶慢火熬制的花胶乌鸡汤!
“我妈刚好熬了汤,我看你一个人在香港觉得你要滋补一下。”
这些年我在香港喝过很多广东靓汤,但这是我喝过的最甜美的一碗。(PS:我真的有吃到鸡骨头旁边的肉丝都没有放过)
● ● ●
一次动乱夜晚的“顺风车”
众所周知,香港在2019年下半年经历了一段混乱的时期,本来营业到通宵的港铁,破天荒地宣布9点关门。
当时我正在上一个夜校的培训,晚上10点才下课,港铁一宣布提前关闭,搞得我是进退两难。一方面,我不舍得浪费高价购入的课程;另一方面,搭巴士需要转几次车,回家可能就第二天了呢;打的士?作为吃土少女的我着实心肝疼。
课程7点开始,我们才上了一个小时,我和一位同住一区的小伙伴就准备撤,赶末班地铁回家。
“上完课,我开车送你们回去。”
说这话的,是一位跟我们一起上课的香港男同学,我们不过是点头之交,没想到他会如此慷慨。
“不太好吧,太麻烦你了。”我是真心觉得不好意思,毕竟真的不熟,怎么能让人家送。
“没事儿,我顺路,我踩一脚油门的事儿。”
后来我才知道,我们真的一点都不顺路,他家和我们的小区相聚26公里路呢,他是特意送我们回家的。
那时候的香港,在路上还时常会撞见示威堵路,路面交通也不算通畅。后来听他说,他回家的路上遭遇了大堵车,凌晨3点才到家。
对此我深感歉意,他却云淡风轻:“没事,就是如果路上有个厕所就好了。”
● ● ●
写在最后
我研究生毕业的第一年,每天都在纠结,是否要离开香港。
当时公司有一位在香港呆了10年的港漂前辈,接受家乡电视台的采访,她说“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不懂。
我觉得香港对我们这些漂泊的人来说就是异乡,只身一人在香港,举目无亲,无车无房。
我曾经望着绮丽的维港夜景,心中黯然:在这个城市,牵绊我的不过只是一份工作而已;如果辞了工作,似乎随时都可以卷铺盖离开,就好像从来都没有来过。
她和我说,你再多待几年就会懂。
我想,现在我懂了。无论在别人眼中的香港,是华丽的大都市,是亚洲金融中心,抑或是满目疮痍,是黄金时代已经终结。我都真实地生活在这里,对我来说,香港已经是家一样的存在。
对,此心安处是吾乡。
-END-
● ● ●
/本 文 作 者/
康角湾一号
一个随缘出现、侃香港的公众号
TA的更多文章
/欢 迎 来 聊 聊/
你遇到的香港人和香港事儿
/往 期 回 顾/
/征 稿 时 间/
如果,你也想成为
一名香港体验官
想将自己在香港的经历
与更多港漂分享
请点击征稿启事
想要看更多体验官在香港的有趣/实用/奇葩经历
记得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