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命的价值---国学六法(20)

2016-08-22 赵士林 赵士林文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1308a69qk9&width=500&height=375&auto=0

当然,在自然界,有很多动物也具有为保护群体而献出个体生命的行为,例如蜜蜂和蚂蚁。著名的斑羚飞渡的故事更是令人震撼。一群斑羚被猎人逼到悬崖边上。尽管这些斑羚十分善于跳跃,但是山涧太宽,它们每一只都绝不可能凭自己的力量一次性跳过山涧。这时,惊人的场面出现了。这群斑羚竟然自动地分成老少两队,一老一少一先一后地成对跳跃山涧。它们对时间和方位的掌握是那样精确。老斑羚非常准确地跳到小斑羚的脚下,小斑羚则蹬着老斑羚的背部二次跳跃,成功地越过了山涧,老斑羚自然跌到山涧里粉身碎骨。一对又一对,所有的老斑羚就这样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斑羚的脱险。这情景看起来惊心动魄,令人心里油然升起崇敬之情。但是老斑羚的壮举也完全是出自动物本能。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在于,他有理性,有选择能力,有意志自由。他清醒地认识到,每一个人都只能活一次,这就决定了生命的无上宝贵和尊严。他可以自由选择,面临生死抉择时,他选择自己逃生也未可厚非。但是他却能够将死亡留给自己,将生存留给别人,这就见出人的道德抉择的无比崇高。有句话叫做慷慨成仁易,从容赴死难。历史上很多人仁人志士,都用自己清醒的理性选择,超越生物性的求生本能,舍生取义,体现了人类道德选择的无比崇高和神圣。例如南宋丞相文天祥被俘后,长达四年,受尽折磨,也历经诱惑,但是始终坚贞不屈,最后以生命殉了自己的政治气节。“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铮铮铁骨,千古传颂。

明初方孝孺,拒绝为篡夺皇位的燕王朱棣服务。朱棣威胁他说:“你就不怕诛九族吗?”,方孝孺回答:“你就是诛我十族,我也不会为你这逆贼服务。”专制社会,诛九族,也就是将罪犯的亲属全都杀光,已经是最残暴的刑罚,所谓诛十族,就是还要杀光罪犯的学生朋友。方孝孺果然被诛了十族。残暴的朱棣命人将他的嘴撕开一直撕到耳根,将他的亲人和学生一个个在他面前杀害,一连杀了876人,他却始终坚贞不屈。

清末谭嗣同,变法失败后,本来有逃生的机会,但是他决心用自己的生命警醒世人。谢绝朋友的营救,终于将自己的一腔热血献给了变法事业。刑场上从容不迫,义正词严:“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慷慨壮烈,令人景仰。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的墓碑上刻着他生前的名言:“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世界上只有两种事物令人敬畏,一个是头上的星空,一个是心中的道德。

正是孟子所说的“舍生取义“的道德抉择,使人成为可以和天地相比并的“三才”之一。使人的道德性拥有灿烂星空一般的伟大、崇高和尊严。


-----

人的伟大---国学六法(19)

自强不息-易经传递的核心精神---国学六法(18)

《易经》的智慧---国学六法(1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