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慈悲心--色即是空---国学六法(60)

2016-12-05 赵士林 赵士林文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1311owjnef&width=500&height=375&auto=0


先来看禅宗第一心。

一、慈悲心

明朝末年,张献忠滥杀无辜。每攻下一个城市,就把城内居民杀个精光。一次,他的部下李定国攻下一个县城,又要按惯例屠城。这时城里的破山和尚挺身而出,来见李定国,恳求他不要再屠城。李定国也够损的,他令人摆上羊肉、猪肉,甚至还有狗肉。对破山和尚说:“你出家人只要吃了这些东西,我就封刀留人。”

没想到破山毫不犹豫,拿起肉就吃,还边吃边说:“老僧为万千生灵,何惜如来一戒!”

李定国虽是强盗,却也盗亦有道,信守承诺,封刀留人。

破山和尚为拯救百姓而违反了佛家的戒律,却以一颗慈悲心从根本的层面上发扬了佛家的精神。

慈悲心,是以禅清心要培育的第一心。

慈悲心其实是一种关注人间的崇高情怀,类似儒家讲的道德心。禅家讲: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禅要寻找的这个“行迹”,就是在人间万象中展现的人生至情,在人生至情中透露的人生至理。关注人生的至情和至理并不违背佛的意旨。发慈悲心,作菩萨行,饶益有情,普渡众生,正是大乘佛的基本诉求,所谓“观色即空,成大智不住生死;观空即色,成大悲不住涅槃”。  

观色即空,就是悟到天地万物的存在,都不断变幻,所谓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沧海桑田。就像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所说:“你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就像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所说:“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你看,我们同在一个课堂上,我站在这儿讲,你们坐在那里听,不知不觉地,我们从体内到体外,都在一点一滴地发生着变化。最后变成什么样,大家都知道,“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科学家告诉我们,连宇宙最后都要毁灭。我们看到的大千世界,终究要归于空无。佛家认为,认识到这个道理,就是大智慧,有了这个大智慧,你就不会太执着于人生表象,不会被生死所困扰。

观空即色,是说空不是离开色之外单独有个空,空就在色中。你要透彻地理解这个色,也就是关注这个大千世界,人间万象,先不忙着自己成佛,也就是先不忙着进入涅槃的最高境界,而是发扬“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伟大精神,慈航普渡,发大悲愿接引众生。

禅宗作为中国佛教,鲜明地体现了这种关注人间的性格。

因此禅心不像某些人所理解的,不食人间烟火,对社会没有责任感。其实,任何宗教,不管如何地超越,根子总是扎在大地上,你看那基督教哥特式教堂尖顶,那高高耸起的十字架,无论阴云密布,还是晴空万里,都坚定地指向苍穹,引领你向往天国,仿佛在宣示着一个不灭的信念:皈依上帝,是唯一得救的路。但是教堂还是要矗立在坚实的大地上。“为了上帝”也还是为了人。人要寄托于上帝温暖光明的怀抱,为自己寻求一个最后的归宿。佛教同样如此。佛法无边无量,皆为普度众生,与人无关的神是没有资格成为神的。因此你看禅宗的圣经《坛经》就这样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法就在人间,离不开人间的觉悟,如果离开人间的觉悟去寻找佛法,就像在兔子的头上寻找角一样荒唐。

破山和尚碰到的事件,毕竟是战乱中的非常事件。慈悲心的发扬,不光在这些非常事件,非常之举。就在日常生活,人间处处,都可以发扬慈悲心。最重要的是,慈悲心重在落实,也就是行,因此发扬慈悲心普度众生就叫菩萨行。

唐代杭州有位高僧,叫道林禅师。他住在一棵大树上,大概当时的杭州也和今天一样,房价太高,道林禅师就只好住在树上了。他的邻居是一窝喜鹊,这位高僧和喜鹊朝夕相伴,邻里关系十分和睦,因此又被称为“鹊巢和尚”。鹊巢和尚名气很大,一次杭州太守、大诗人白居易来拜访他,看他住的这样另类,就说:“你住在这么高的大树上多危险,赶紧搬下来吧!”

不料鹊巢和尚却说:“您这个太守的位置比我住在树上危险多了!”

白居易很纳闷:“我是太守,是杭州最大的官,最有权力的人,出门都是警车开道,交通管制,哪里会有什么危险呢?”

鹊巢和尚答道:“正应为你身处官场之中,就免不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你难道不晓得官场上人和和人之间互相都是特务吗?阴谋诡计无时无刻不包围着你,嫉妒和算计真是防不胜防,烦恼和欲望烧得你片刻不得安宁,这难道不是最危险的吗?”

白居易恍然大悟,立刻请禅师指点:“您看我该怎么办呢?”

鹊巢和尚说了八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意思很简单,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白居易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不客气地说:“这么简单的道理,三岁孩子都懂,还用得着你教我吗?”

鹊巢和尚回答道:“没错,这句话三岁孩子都知道,但是恐怕八十岁的老人也做不到呀!”

很多做人的道理说来都很平常,但是做起来就难上加难。做人的道理难在行,而不是难在说。有很多人说起做人的道理天花乱坠,慷慨激昂,信誓旦旦,但是做起事来却怎么缺德怎么做。“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的伪君子代不乏人。因此俗话说:“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孔老夫子也告诫我们说:“听其言,观其行”。

有句话说得好:你能够把一切简单的事都做对就是不简单,你能够把一切平凡的事都做好,就是不平凡。

因此,禅宗要培育的第二心,就是平常心。


第三法以禅清心----国学六法(59)

以道养生全集---国学六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