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三法以禅清心----国学六法(59)

2016-12-03 赵士林 赵士林文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1311t6se2u&width=500&height=375&auto=0

直指人心

一天,佛祖在灵山大会上,正开着会呢,突然拿起一朵花给大家看,大家都没有理解佛祖的深意,沉默无言,全场一片寂静,只有佛祖的高徒迦叶尊者脸上顿时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于是佛祖说:我有更深的教义,微妙的法门,不准备编教材了,在教外再传一系吧!迦叶,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

这就是禅宗文献《五灯会元》记载的“拈花微笑,道体心传”,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生动,又多么意味深长的图景!

这个图景描绘的,是一个美丽的佛教传说,它传说的就是禅宗的来历。

佛教西来,中土生根,中国的佛学家们在研习佛法中不断地将佛学中国化,到了禅宗,则完成了佛学的中国化。禅宗的诞生,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大革命,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大革命。禅宗可以说是彻底的、地地道道的中国佛学。那么,禅宗作为中国佛学具有哪些特征,或者说体现出什么样的文化价值呢?

我的理解是,禅宗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人生境界。一般人都将佛家修行称为参禅。佛家修行有六度,六度又称六波罗蜜多,波罗蜜多是梵语的音译,意思是“到彼岸”,佛家认为未觉悟佛法的人生是“此岸”,此岸充满烦恼。觉悟佛法就进入“彼岸”,彼岸才是无烦恼的世界。从烦恼的此岸到觉悟的彼岸有六个途径,佛家术语叫“六度”。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其中第五度禅定就是修佛进入的一种纯净的精神状态。这里所说的禅宗的智慧,和这个含义有联系,但是也超越了这个含义,禅在中国,已经不仅是一种佛家修行,已经不仅是六度之一,甚至已经不仅是一种佛教宗派。禅宗的智慧,已经化成一种人生境界。就连禅宗的信徒自己,例如台湾那位圣严法师也说,禅的本身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对禅的体会是,禅是春意盎然的生命礼赞,充满深情的人间颂歌。在中国禅这里,已经没有印度佛教所描绘的苦难阴暗的人生图景,而是跳荡着生动活泼的人间情味。禅比宋祖英唱的颂歌更积极,更热爱生活。宋祖英的拜年歌唱的不过是“今天是个好日子”,禅的宗的云门禅师却说:“日日是好日”,天天都是好日子。

禅宗祖师达摩讲的十六个字,应该成为我们理解禅宗的总纲。这十六个字就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这十六个字,“教外别传”讲禅宗来历,“不立文字”讲禅宗教法,“直指人心”讲禅宗宗旨,“见性成佛”讲禅宗目的。

其中“直指人心”四个字格外重要,没有这个“直指人心”,就不可能有“见性成佛”。
    那么,“直指人心”是什么意思?

直指人心就是禅宗主张的心灵建设。禅宗认为,佛家教人,目的就是要以禅清心,培育一颗禅心。这颗禅心,就是西方净土,也就是佛。 因此禅家说: “西方只在目前”,西方净土并不遥远,它就在你的眼前。因此,大梅和尚问马祖禅师:“什么是佛”,马祖回答他:“你的心就是佛。”

禅心一悟,就进入极乐世界,也就成了佛。

    有几句禅诗说得好: 

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


那么,怎样才能培育一颗禅心?也就是说,怎样才能做到以禅清心?我的体会是,以禅清心就是要培育五种心灵境界。它们是:慈悲心、平常心、清净心、自由心、自然心。

有人说佛家不讲境界,因为境界总是有边的。他拿佛鼓说事儿,说你看庙中的大鼓,都是没有边的,这就意味着佛家不讲境界。其实佛家不是不讲境界,而是讲无边的境界。佛鼓无边,只是说境界无边。有了一颗禅心,你就可以心空万物,境界无边。

先来看禅宗第一心。

庄子一梦---国学六法(58)

庄子的智慧----国学六法(57)

道的智慧-----国学六法(56)

老子的宇宙智慧---国学六法(5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