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庄子的智慧----国学六法(57)

2016-11-29 赵士林 赵士林文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1309c4nfiq&width=500&height=375&auto=0

庄子的智慧

(1)庄子说:生和死其实都差不多

在老子那里,善和恶其实都差不多,祸和福其实都差不多。这种相对主义到了老子事业的继承者庄子那里,就发展到了极致,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齐物论》),连生和死都相对到了一起,看来,《老子说》之外还可以编一首《庄子说》,庄子说:生和死其实都差不多。因此就发生了庄子妻死鼓盆而歌的著名故事。庄子老婆死了,他居然敲着瓦盆唱歌。他的好朋友惠施看不下去了,斥责他说:“朝夕相处的老伴儿去世了,你不悲伤都说不过去,反而敲着瓦盆唱歌,太过分了!”

庄子辩解说,老婆刚死的时候,我当然也很悲伤,但是一琢磨,我就想开了。我的老婆生是从自然中来,死呢,又是到自然中去。来所当来,去所当去,生生死死,都是自然的气化现象,就像一年四季的交替一样。我们既然不会为季节的交替而悲伤,那么为什么要为亲人的死去而悲伤呢?

庄子本来是从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得出结论,老婆死了不应该悲伤。但是一般人自然不理解,也不相信,总怀疑他们夫妻感情有问题。于是后来就编了出京剧《大劈棺》。说是一天,庄子外出碰到一位新寡的妇人用扇子使劲地搧自己丈夫的新坟。原来那时的礼仪规定,丈夫死了,必须要等到丈夫坟上的土晾干了,妻子才能再嫁。这位寡妇等不及了,于是就用扇子使劲搧坟,想把坟土赶快扇干了,好尽快出嫁,真的是迫不及待。

庄子看到这妇人如此薄情,就想考验一下自己的老婆。于是就装死,老婆田氏将庄子放进棺材,庄子又变成楚王的儿子来吊唁。这位王子又帅又有地位,田氏暗暗就动了心。王子说和庄子是铁哥们,感情很深,要求在庄子家住上一段时间,陪陪老友,正中田氏下怀。不料夜间王子突然头痛欲裂,对田氏说,我的老毛病又犯了,犯病时必须吃人的脑髓。在宫里时,我一犯病,父王就赶紧杀一个死囚取出脑髓。现在我在这儿犯病了,这可如何是好?田氏听了,立刻拿起斧子劈开装殓庄子的棺材,要劈开庄子的脑袋取脑髓给王孙吃,这时庄子现出真身。田氏又羞又愧,就自杀了。

媳妇这样,她死了,庄子当然要鼓盆而歌。

这自然是一种民间的演绎,但却是出自一种人之常情的演绎,因为一般人无论如何不能理解庄子的高论,就连他的好朋友惠施都不能理解,要知道,惠施也是一位大哲学家呀!因此大家都怀疑庄子和老婆打冷战,否则老婆死了,怎么可能在老婆的坟前开演唱会!

别人怎么想不管他了,庄子确实就是出自于对生死的达观,才有妻死鼓盆而歌。不仅妻死鼓盆而歌,庄子对自己的死,同样是这种态度。临死前,学生要厚葬他,他不同意,又发表高论:我死了,棺材也不要准备,人也不要埋。你们瞧,那天地就是我的棺材,那日月就是我的玉璧,那星辰就是我的珠宝,那万物都是我的陪葬。还有比我的葬礼更隆重的吗?

学生不同意,说老师您这样,乌鸦老鹰的吃了您怎么办?庄子答道:“那么你们把我埋了,我还不是要被地下的蚂蚁吃掉吗?”

你瞧,庄子对待死亡,就是这么想的开。

因此后来庄子的粉丝、晋朝的大酒鬼刘伶走到哪儿都让人带把铁锹跟着,说我在哪儿死了你就在哪儿把我埋掉。把死根本不当回事。但到了东晋,那位中国最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就批评庄子说:“故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这里的彭指彭祖,是古代著名的老寿星,相传他活了八百多岁,而殇则是夭折的意思,年轻轻的就去世了。例如我们把为国捐躯的战士称为“国殇”。王羲之的意思是,把死亡和生存当成一回事是荒唐的,把长寿和短命当成一回事也是虚妄的。这位书圣引孔子的话感慨说:“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兰亭集序》),死是人生最后的大事呀,怎么能不为之悲痛伤怀?王羲之的话,好像更能引起共鸣。

当然,谈到庄子,他把生死看成一回事还不仅仅是相对主义,其中有深层的文化含义。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宇宙智慧,从自然的角度理解生死,更从自然的角度超越生死。从自然的大道来看,有生就有死,不是最正常的事吗?如果有生无死,反倒坏事了!那人口问题就不是计划生育能够解决的了。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有一次到城外公款旅游,饱览自己国家的山川秀色,突然伤心落泪,大臣们连忙问怎么回事。景公对大臣们说:“我的国家这样美,我却不能永远拥有,因为随着时光的流逝,我总有死的一天。能够长生不死该多好啊!”他的大臣们听了连忙也陪着一块儿流泪,边流泪边说:“大王哭的好英明呀!连我们这些卑贱的人一想到死都要伤心落泪,都觉得活着好呢,何况大王您呢!”只有景公的丞相晏子在一旁发笑。齐景公问晏子,别人都在哭,为什么你一个人笑?晏子回答说:如果您的先祖们也像您这样想,都能长生不死,还轮得到你在这里做国君吗?正是由于您那些当国君的先祖一个一个死去,才轮到您坐在国君的位子上。您却要为此而流泪,这能不令人发笑吗?齐景公倒是很民主,听了晏子的话觉得有道理,立刻自我批评,还命令那些和他一起流泪的大臣们又一起喝罚酒。

当然,话虽如此,碰到生关死劫,我们还是要像王羲之那样,岂不痛哉!我们还是要不断地感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感慨时光飞逝,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感慨多少青春已不再,多少情怀已更改。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是凡人,凡人就有凡人的喜怒哀乐。特别是我们中国人最能清醒地认识到人生的一次性,就是人只能活一次,因此讲究好死不如赖活着,十分珍视人生,十分珍视这辈子。因此,我们就很难跳出世俗的诱惑,很难挣脱名缰利锁。为利所绊,为名所累,人生的争名逐利,让人立刻想起《红楼梦》里的“好了歌”。

《红楼梦》第一回,有一位瘸腿道人一拐一拐地一边走,一边嘴里念念有词。念叨些什么,有点像周杰伦唱RAP,根本听不清。有位叫甄士隐的跟着听了半天只听清两个字,一个“好”,一个“了”。于是走上前去问这道士:你念叨些什么呀,好啊了啊,了啊好啊的。道士答道:不错!你能听清好和了两个字,就不容易了,你就是个明白人!须知世间万物好便是了,了便是好,不好不了,不了不好。你看这位道士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来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这是说求名。

大家都想做神仙,逍遥自在,但是功名二字无论如何也忘不了。当了科长,觉得自己早就应该当处长,当了处长,又天天盼着当局长。他就不想一想,别说什么处长局长部长,古往今来,那些大名鼎鼎的帝王将相都儿哪去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哪儿去了?都在坟地里埋着哪!他的那个坟地呀,也早就被荒草埋上了。当代民谣说得好:正处,副处,最后都不知落在何处;正局,副局,最后都是一样的结局;正部,副部,最后都在一起散步;总理,副总理,最后都是一个道理;主席,副主席,最后都会一样缺席。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金钱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即到多事眼闭了。

这是说求利。

大家都想做神仙,逍遥自在,但是赚钱的事无论如何也忘不了。赚了一千万,不高兴,总问自己什么时候能赚上一个亿。赚上一个亿,还发愁,又问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进富豪榜。最后呢,像黄光裕,进去了。或者赚得差不多了,又来个小沈阳,眼一闭,不睁了,死掉了,你说你的“利”对你还有什么意义?世间有多少人为了一个利字累死累活,百病缠身,或者作奸犯科,锒铛入狱?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中国是最讲究孝的国度,但是从古至今,不是也有很多打爹骂娘的逆子?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这立刻又让人想起庄子看见的那位搧坟的寡妇,想起庄子的老婆,想起《大劈棺》。

好了歌宣传佛道讲的人生虚幻,但是也透露了中国人对人生的痴迷。

对人生痴迷的代价不仅是跳不出名利场,更跳不出生死劫,面临死亡的问题总是惶惑不已,无法解脱。庄子提出同生死,庄子说生和死其实都差不多,就是要进入一种不为生死所累的自由境界。

庄子编了一个寓言来说明这个道理。一天,他在路边碰上一个骷髅,也就是死人的脑瓜骨。他拿起这个骷髅发了一番感慨:

你这个骷髅啊!生前是做什么的呢?你生前是卖大葱的,送外卖的,死后是这个样子,你生前是大总统,大明星,死了也是这个样子呀!

说着说着,庄子犯困了,于是枕着这个骷髅就睡着了。睡梦中,骷髅竟然和他聊了起来。骷髅对庄子说:你以为你们活着很幸福吗?其实死了比活着幸福多了。你看这死:

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至乐》)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上面没有领导再欺负你,下面没有同事再算计你,也没有一年四季的烦心事。从容地在天地间来来往往,悠然地度春秋,就是当皇帝,也得不到这种快乐呀!

这其实是庄子借骷髅之口宣传自己的生死观,发表了一次关于死亡的著名演说。

你瞧!庄子根本不是在提倡宗教式的死的寂灭解脱,他分明是在高扬一种审美式的人生自由境界。这不就是神仙吗?中国的神仙,道教的神仙和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神都不一样。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宗教智慧都认为人的生活世界充满种种缺陷,将人这一辈子视为罪孽,当然不可能实现不朽或永生,不朽或永生都只能在另外一个神圣的世界里实现,它是上帝之城、天国或者极乐世界。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道教尽管也是宗教,但却渗透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也就是珍视人生的精神。因此道教的神仙和其他宗教的神都不一样,他不是抛弃这个现实世界,他就在这个现实世界中追求永恒,追求不朽,他要的是长生不死,他讲的是“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神仙就是长生不死的人。我们看庄子谈死,其实就是谈自由的生。这样的死,已经不仅是死和生其实都差不多,而是超越了世俗的不自由的生,超越了名缰利锁,超越了种种人间的羁绊,而进入自由的无拘束的境界。

这个境界,庄子把它叫做“逍遥游”。

(2)逍遥游,蝴蝶梦

逍遥游是一种什么状态?逍遥游就是“乘云气,骑日月”、“游乎四海之外”。也就是腾云驾雾,骑在太阳和月亮上,作航天飞行。这比今天的航天员潇洒多了。在这个逍遥游中,你就能体会“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地和我一起长生,万物和我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壮观的境界。什么人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只有“神人”。庄子说的这个神人,就是以后道教神仙的原型。由于庄子对道教的理论贡献非常大,所以《庄子》一书就和老子的《道德经》一样,成了道教的圣经。《道德经》被道教徒称为《道德真经》,《庄子》被道教徒称为《南华真经》,为什么叫《南华真经》,因为唐玄宗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这本书就变成了《南华真经》。

回过头来再说逍遥游。逍遥游又像做梦一样。庄子做了一个非常美丽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翩翩飞舞,也不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梦醒后,他感到非常迷惑:“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齐物论》)是庄周作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作梦变成了庄周?我是蝴蝶呢,还是蝴蝶是我?蝴蝶和庄周,究竟哪一个才是我的真身呢?多么美丽,多么迷惘的胡思乱想。这真的又是庄子说:梦和醒其实都差不多。

后来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就写诗道:“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子的这个梦是个很哲学的梦,那个蝴蝶也是只很深刻的蝴蝶。庄子是想通过这个寓言,比喻万物一体,蝴蝶和庄周其实也差不多。

因此他的粉丝李白就专门写了首《古风》诗宣传这个寓言:“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

蝴蝶是我?还是我是蝴蝶?这本来就搞不清楚。你所谓的清楚其实就是不清楚,你所谓的清楚焉知不是说梦话?因此,蝴蝶和我都差不多,再引申一下,人和我都差不多,物和我都差不多,万事万物都是彼此彼此,都差不多。庄子就是想通过梦蝶的寓言,讲这个道理。为什么讲这个道理?庄子是要你明白了这个道理,进入忘我境界,解脱人生痛苦。人为什么烦恼?人为什么痛苦?庄子认为根本原因就是人太执着。执着于我和物的分别,争腥逐臭,贪得无厌;执着于我和人的分别,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我们为什么都羡慕小孩子的天真?因为小孩子就没有那么多执着和分别。他既没有我和物的分别,也没有我和人的分别。没有这个分别,他就不会天天盘算着利己,天天盘算着坑人。有了这个分别,他的天真就丧失了。小孩子这种天真状态,就是一种忘我、无我的状态。为了解脱人生痛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能够忘我,无我。

说到这儿,我想起老子有一句打穿后壁、说到底儿的话:“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13章)

我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这个身体;我如果没有这个身体,那么又何患之有呢?

这句话已经透出了佛家的信息。老子化胡,固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佛教徒为什么编老子化胡,而不编孔子化胡、孟子化胡,也还是有所考虑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的一切灾祸从根本上说,都是由于我太在意“我”的存在。如果忘掉这个我,或没有这个我,何来我的灾祸?庄子就是想通过梦蝶来宣传齐物我,同生死,超利害,也就是物和我其实都差不多,生和死其实都差不多,利和害其实都差不多,然后超越这一切,实现逍遥游,追求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庄子讲养生,全都奔向一个精神世界,精神的自由和洒脱,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但是庄子的思考还是有问题。我们不妨追问:庄子为什么梦见的是蝴蝶,而不是蟑螂呢?

想一想,如果庄子梦见的是蟑螂,醒来后还会发愣,念叨什么:我是蟑螂呢,还是蟑螂是我吗?

庄周之所以梦见蝴蝶,而不梦见蟑螂,就因为蝴蝶是美丽的,蟑螂是丑恶的。

再想想历史上美丽风流的故事,为什么都拿蝴蝶作形象大使,而不拿蟑螂或臭虫作形象大使?

你看梁祝化蝶的凄美。两位痴男怨女生不能同床,死也要同穴。合葬后,坟墓里居然飞出一双蝴蝶来。西方有个类似的爱情悲剧,就是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位最后的结局是双双横尸冰冷的墓穴,大幕落下。较之这个结局,梁祝的化蝶,加上了中国人特有的那种寄托和祝福,冲淡了恐怖的悲剧性,虽虚幻但却令人憧憬,令人心碎,也令人得到一丝安慰。

欧阳修的风流蝴蝶更是别有一番情致:“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敷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风流中透着一种沁人心脾的韵味。

就连西方人也要歌唱蝴蝶。意大利大名鼎鼎的歌剧作家普契尼,他的杰作叫做《蝴蝶夫人》。

到了今天,就有乔羽老先生作词,毛阿敏演唱的《思念》:“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还有庞龙,也要唱《两只蝴蝶》:“亲爱的,你慢慢飞”,这回是要“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

必须是蝴蝶,而不能是蟑螂、臭虫、跳蚤。庄子只能梦见自己变成蝴蝶,而不能梦见自己变成蟑螂;《思念》必须唱:“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而绝不能唱:“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跳蚤跳进我的窗口。”

庞龙唱的也必须是“两只蝴蝶”,而不能是“两只蟑螂”,“亲爱的,你慢慢爬,小心前面灭蟑灵把你杀”,这样就太煞风景了。为什么?里面有很深的美学道理。它体现了美的形式的普遍性和永恒性,体现了时代差异中的不变追求。但在这里,我们只是强调,它意味着相对主义的破产。蝴蝶和蟑螂,不能说其实都差不多。

同样,我们也不能说爱和恨其实都差不多,是和非其实都差不多,民主和专制其实都差不多,君子和小人其实都差不多,清官和贪官其实都差不多,爱国者和卖国贼其实都差不多,真善美和假恶丑都差不多,这就出大问题了。我说现在有的电视剧怎么专门替汉奸翻案呢!居然有人喊出:“让岳飞跪下去,让秦桧站起来”,还有吃儒家饭的居然也一本正经、大言不惭地为汉奸如何不是汉奸摇唇鼓舌地辩护。

这也许就是后现代?后现代的大旗上就写着四个字:“怎么都行”!

因此,后现代往往颠覆一切权威,否定一切传统,主张玩世不恭,推崇享乐主义。但是,值得后现代注意的是,就在后现代流行的欧美,就拿后现代最典型的文化代表,美国大片来说,你看《泰坦尼克》,它在回归温情和挚爱。结尾处,那位小伙子把自己心爱的姑娘托上水面,自己却沉到水底。这不是十八世纪那种骑士般的为爱现身吗?你再看《拯救大兵瑞恩》,那是在回归英雄主义、生命尊严和人道关注。就连《哈利·波特》、《阿凡达》也都充满了善于恶、美与丑、光明与黑暗,天使与恶魔的斗争。最后,还是善的一面获得胜利。在红尘滚滚的中国,《千手观音》以明净的慈爱、美丽的温暖抚慰了亿万颗躁动的心。《孔雀之灵》则以自然的宁静、单纯与真趣引领我们回到古典。总之,又都回归真善美的主题。当然形式可能是现代的、后现代的,宏大的、高科技的、震撼的、魔幻的。
    人类文明永远要有一个标准、底线。不能什么都“恶搞”,不能什么都颠覆,不能对丑恶现象无动于衷。“恶搞”搞到专门拿人类普遍认可和敬重的崇高价值开涮,“恶搞”搞到专门剽窃别人的成果以欺世盗名,“恶搞”搞到放肆地宣扬法西斯主义、恐怖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甚至反人类,那就不是“怎么都行”,而是“怎么都不行”了!

梦阑时,酒醒后,后现代是否也需要一种生命的安顿,文化的皈依?

总之,任何时代,任何地方,真善美的追求是永恒的,不能被假恶丑吞没。由于我坚持美的永恒性,有朋友曾对我说,“美”这个词儿已经过时了,现在都说“对劲儿”。我立刻开玩笑说:“以后我夸你老婆长得好看,就不说你老婆长的很美,而说你老婆长得很对劲儿,好吗?”

他又不同意。

当然,这样说不是否认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艺术形式、不同的审美趣味。三千年前我们怎么唱情歌?你看美丽的《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多美呀!但那是古典语言形成的距离美。如果翻译出来就不一定美了!

搞搞笑,这几句诗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

关关关关叫的鸟啊!就在那河滩上。那个魔鬼身材的姑娘啊,我一定得把她搞到手。

这样的诗,谁给你发表?

同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也都非常美,但这也是古典的美。

今天哪位小伙子去和自己心爱的姑娘约会,一见面就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姑娘大概就要骂他傻冒,跑掉了!今天唱情歌得这样唱:“我确定我就是那只披着羊皮的狼,你就是我的猎物,是我嘴中的羔羊”、“狼爱上羊啊,爱的疯狂”、“就像老鼠爱大米”。这样才刺激,才煽情,才对劲儿!

但是狼也好,羊也好,同样充满着爱的真挚和执着。任何时代的情歌都不能歌颂负心郎,都不能赞美西门庆。


道的智慧-----国学六法(56)

老子的宇宙智慧---国学六法(55)

历史人生的大智慧---国学六法(54)

正直但不得罪人 精明但不伤害人----国学六法(53)

功成身退----国学六法(5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