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正直但不得罪人 精明但不伤害人----国学六法(53)

2016-11-18 赵士林 赵士林文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13096h81ka&width=500&height=375&auto=0

儒道两家的智慧启示我们,人生要当进则进,当退则退,云卷云舒,张弛有致;该清醒的时候清醒,该糊涂的时候糊涂,该紧张的时候紧张,该放松的时候放松。这样才有节奏,有韵味,有韧性,有生命力。

冯友兰先生曾经赠给李泽厚先生一副对联:上联是:西学为体,中学为用。下联是:刚日读史,柔日读经。下联的八个字取自曾国藩家书,但有所改动,曾国藩原来的对联是: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怒而写竹,喜而绘兰。我们且不管冯先生的上联,也不管曾国藩,更不用管刚、柔原来的意思,那都无关宏旨,和我要谈的没有重要联系。就看这刚日读史,柔日读经。真是有深意,耐琢磨。

什么叫刚日读史,为什么要刚日读史?我的心得是,刚日就是一个人剑拔弩张,志得意满的时候,这个时候要读读史,历史的沉重阴暗会使你清醒冷静,不至于得意忘形。什么叫柔日读经,为什么要柔日读经?柔日就是一个人消沉萎靡的时候,这个时候读读经,经典的道德呼唤会使你振作昂扬,不至于得抑郁症。

现在我们应该明白了,老子正是由于深通历史的兴亡教训,才告诫人们要学会韬光养晦,要学会谦卑不争,要学会不为天下先,懂得柔弱胜刚强,要从根本上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要利欲熏心,贪得无厌,这样搞政治的才不至于身死非命,老百姓也才能过上安稳日子。例如,

老子的大智慧更在于他深通历史人生的辩证法,请听他的悟道之言: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58章)

意思是,灾祸旁边就是幸福,幸福里面藏着灾祸。有谁能明白它们的奥秘?它们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正忽然变成了邪,善忽然变成了恶,这已经成了人们永远解不开的迷惑。

《淮南子·人间训》上有一则塞翁失马的故事,最能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说是北方边塞有一位先生,擅长马术。一天,自己的一匹马丢失了,跑到了边塞外胡人的领地。大家都来安慰他。他的父亲却说:“怎么知道这是祸不是福呢?”过了几个月,丢失的马回来了,还竟然带回了一大群胡地的良马。大家又来祝贺他。他的父亲却说:“怎么知道这是福不是祸呢?”。家里多了几匹良马,这位先生又喜欢骑马,于是天天骑着马兜风。终于有一天在马上摔下来,把腿摔折了。大家又来安慰他。他的父亲又说:“怎么知道这是祸不是福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壮丁全都被征兵,上了战场,抵抗胡人的入侵。仗打得十分惨烈,上战场的壮丁绝大多数都牺牲了,唯独这位先生因为腿摔折了,没有被征兵,于是保住了性命,父子得以平安。福之为祸,祸之为福,真的是深不可测。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此言,真的值得琢磨。当然。这不是主张消极地顺应祸福。老子通过祸福相依的道理告诉我们:

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圣人总是十分谨慎,他正直但不得罪人,精明但不伤害人,坦诚直率但不肆无忌惮,心地光明但不惹人注目。

这才能够避祸得福,保身全生啊!

这样做人似乎也不能说是以不争为争,心最毒等等。面对凶险异常的官场,眀争暗斗的职场(我们叫工作岗位),复杂多变的人生,深不可测的社会,更需要的还是通达睿智、深思熟虑、谦卑宽容、绅士风度、有理有节,而老子天下第一、刚愎自用、咋咋唬唬、不知利害、不管轻重,能不误事吗?

功成身退----国学六法(52)

知足常乐---国学六法(51)

自然能满足人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的贪欲---国学六法(50)

少则得,多则惑----国学六法(49)

最大的罪恶就是贪得无厌---国学六法(4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