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大的罪恶就是贪得无厌---国学六法(48)

2016-11-07 赵士林 赵士林文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1309mdcox6&width=500&height=375&auto=0

老子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有些老谋深算。例如他说: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7章)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够长久,乃是因为它们的一切运行都不是为自己,所以能够长久。

因此圣人凡事不当头,不扛旗,不抢先,反而能赢得爱戴。碰到利益置身度外,反而能保全自己。这不正是,由于他不自私,反而能够成其私吗?

老子又说: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63章)

因此圣人从来不自大,所以能够成其大。

但历史的事实是,很多利欲熏心、不学无术、热衷钻营的无耻小人却青云直上,很多光明磊落、胸怀韬略、无私敬业的正直君子却终身不得志。上下五千年,从赵高到袁世凯到康生,有多少奸佞小人不可一世?从屈原到谭嗣同到彭德怀,有多少耿介君子身死非命?看透了历史的污浊,官场的黑暗,才有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去;才有李太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老子的高调,能够抚平历史的不公吗?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老子又很有道理,甚至很有境界。

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你挖空心思地争名逐利,上蹿下跳,丑态百出,疯狂炒作,拼命作秀,甚至出卖灵魂,献出肉体,最后也许除了露怯,跌份子,什么也得不到。相反,你虚怀若谷,宠辱不惊,谦卑低调,心态平衡,或许就能得到你该得到的。

那么,这是不是以退为进,吃小亏占大便宜,或者用老子自己的话说:“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呢?有人更由此认为老子是阴谋家,鲁迅的老师、清末民初的大思想家章太炎就说老子“为后世阴谋者法”,老子成了后世阴谋家的老祖宗。

如果再恶搞一下老子,老子的柔弱胜刚强,或者说不争哲学,说得好听,是君子大度,谦卑礼让,虚怀若谷,说得难听,就是装孙子,以求一逞。春秋有孙子兵法,还有孙子哲学。老子的哲学就是孙子哲学。不过是装孙子。

这种恶搞朱熹肯定爱听,因为给他出了气,尽管他是一本正经的理学家。

但问题没有这么简单。如果仅仅把老子的不争哲学或者“柔弱胜刚强”理解为装孙子,是以退为进的狡诈伎俩,甚至是某种阴谋,就抹煞了老子智慧的文化深度,就是把老子妖魔化了。如果是在今天,老子就可以告你诽谤。那么老子的深度何在?

老子当过周朝的守藏史,官名又叫柱下史。因为这个官儿上朝时站立的位置是大殿的一根柱子旁,因此被称为柱下史。(由于老子担任过周朝的柱下史,后来有人也把老子这个人和《老子》这本书称为“柱下”)。这个官儿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档案馆馆长、文物局局长。总之,是最有文化的官儿,最懂历史的官儿。

毛泽东在文革的时候讲过一句话:“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老子既然是搞历史的,对历史的经验自然十分注意。什么是历史的经验?历史的经验就是“成败、存亡、祸福”。老子最懂历史,出于职业的敏感,他始终关注着历史的成败、存亡、祸福,他最清楚历史的无情、诡诈、血腥、黑暗和防不胜防的阴谋。什么是历史?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就是历史的定义;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就是历史的现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就是历史的安排;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就是历史的命运。就拿历史中最得意的君王阶层来说,他们又往往是最悲惨的历史牺牲,所谓刀光血影帝王家。你从春秋战国一路看过去,一直看到明清帝国,哪一个王朝不是在杀戮的循环中血腥登场。改朝换代不用说,就是在任何一个王朝内,君臣相害,父子相残,亲骨肉互相算计,不正是王朝新闻的永不厌倦的主题吗?不正是宫廷内的日常生活吗?因此,苏东坡说:“高处不胜寒。”真实的历史,真的比电影还电影,比电视剧还电视剧。老黑格尔曾说:东方专制国家只有一个人有自由。这个人的自由也不能是真自由,因为他生活在猜忌,虚伪、仇视和恐怖中,他不仅遭到来自政敌的挑战,而且还遭到来自亲人的暗算。我们去看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看那个皇帝当的有多遭罪。

生活在表面尊荣富贵,暗里四伏杀机的恐怖环境中,很多皇帝都神经质,变了态,甚至丧失了人性。例如汉武帝晚年最宠爱妃子钩弋夫人,还立了钩弋夫人生的孩子当太子。但也就是因为立了钩弋夫人生的孩子当太子,汉武帝却杀害了无辜的钩弋夫人。他为什么这样做?您瞧他的理由:自古以来,国家之所以发生动乱,大多是由于帝王幼小,母后干政。如今我垂垂老矣,将不久于人世,这太子年纪小小就要当皇帝,到那时他的母后如果干政,岂不要危及大汉江山?就这么一个理由,就杀了自己心爱的妃子。汉武帝的心理该有多么阴狠?

再拿曹操为例。曹操为什么害死荀彧?这个荀彧本来是袁绍的部下,他看曹操能成大事,才离开袁绍投靠了曹操。一生为曹操出了很多好主意,差不多成了曹操的参谋总长。曹操本来对他也很信任,很器重,称他是自己的张子房,像刘邦尊重张良那样尊重他。但就因为荀彧不赞成曹操封国公,享受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待遇,还给曹操讲了一番忠于汉室的大道理,曹操就不露痕迹地害死了他。手段是赠他一个食盒,装事物的盒子。荀彧打开盒子一看,里面什么也没有。他立刻就明白了,这是断了自己的活路啊!于是吃毒药自尽。荀彧看来是明白得晚了点,他没有想到,早就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怎么可能屈居汉室之臣?在攫取最高权力的道路上,一切反对者,不管他是谁,他曾经是你什么样的亲人,他曾经对你如何有恩,如何重要,如何有贡献,都只能除之而后快。荀彧死后第二年,曹操就称了魏公。但他称了魏公又怎么样呢?你看到了曹氏家族怎样篡夺了汉的政权,怎样欺负汉代的刘姓皇帝,你就看到了司马氏家族怎样推翻了魏的政权,怎样欺负魏国的曹姓皇帝,你会感到司马氏绝对是克隆了曹氏的凶残和冷酷,真的好像苍天有眼,报应不爽,它简直是一丝不苟的报应,其实这就是历史的规律,历史就是这样不断重演。

为什么历史会如此可怕?为什么人对人会如此凶残?老子认为祸根就是人的贪得无厌的欲望。

因此,他警告我们:“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46章)

最大的灾祸就是不知足,

最大的罪恶就是贪得无厌。


小编点评:贪这个字很有意思,今天的贝。太有寓意了,其实万事万物都在执行着利益最大化,包括一个小小的电子和水滴。所以,利益最大化不是问题的根源,人类大同就是全人类利益最大化。那贪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就是你贪今天的贝,而把未来的贝都丢掉了。就像涸泽而渔,把鱼虾都断子绝孙了,以后就没得吃了。你把子孙后代的资源都挖了用光了,除非科技大爆发,否则以后子孙等着受苦吧。土地、地下水、空气能污染的都污染了,你把未来的活路给掐断了。所以,贪不是问题,贪得无厌就是罪恶。

知进退的智慧---国学六法(47)

婴儿哲学---国学六法(46)

上善若水的真意---国学六法(45)

回归自然---国学六法(44)

大智若愚----国学六法(4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