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善若水的真意---国学六法(45)

2016-10-31 赵士林 赵士林文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1309g4gn8r&width=500&height=375&auto=0

老子的人生智慧:不争哲学——柔弱胜刚强

谈到老子的人生智慧,我想起了宋代大儒朱熹PK老子时说过一句最狠的话:“老子心最毒”。

为什么?据朱熹的说明,老子表面上总说不争,实际上他内心深处正在和你争。他的不争是一种不争之争。不争只是手段,争才是目的。他的“柔弱胜刚强”正是这个意思。朱熹举例说,例如一个人大吵大闹,大蹦大跳,要和老子叫板。老子只是退到一边去不作声,等到那个人精疲力尽了,老子已经养足了精气神,就可以反过来掌握主动权,从容不迫地收拾他。朱熹还说老子是个只占便宜,不肯做事的人。外面天翻地覆他都不动心,只是琢磨怎样保护自己,十分自私。这自然是在批评老子讲无为等等。

朱熹的批评有没有道理呢?儒家讲担当精神,讲杀生成仁,讲以天下为己任,讲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都正好和道家唱对台戏。从这个角度看,朱熹的批评当然有道理。但老子也有老子的道理。道不同,不相为谋,老子和同时代的孔子还能谈几句,和朱熹这样的理学家就无法交流了。

那么,老子的不争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他的最有名的柔弱胜刚强又是什么意思呢?真的像朱熹说的那样阴险毒辣自私吗?

先来谈不争。

前些年日本出了本书。叫《日本可以说“不”》,过了几年,中国也有人出了本书,叫《中国可以说“不”》,“不”先生正经活跃了一阵子。后来又有人写了本书,叫〈中国不当“不”先生〉,这是对“不”先生说“不”了,抨击了“不”先生的狭隘民族主义。其实中国第一位“不”先生是老子,老子特别喜欢说“不”,也特别善于说“不”。一部《道德经》,满纸都是“不”字。

但老子说“不”,发自深刻的人生体会和哲学思考,和今天那些炒作狭隘民族主义的“不”先生们根本不是一回事。

老子说“不”,最主要的意思确实就是“不争”。《老子》全书八十一章,有七章八处谈到“不争”。其他的“不”,不要这样,不要那样,都围绕着不争,或者说都从不争开始。老子关于不争的核心看法是: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22章)

正因为不和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和他争。

或者说:

夫惟不争,故无尤。(8章)

只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不招人怨恨。

那么总是不争,资源都被别人抢去了,你还怎么活呢?从上海到北京的高速铁路就那么一条,德国人不争法国人拿去了,法国人不争日本人拿去了。奥运会每一次只能在一个国家的一个城市举办,你不去争就永远得不到举办机会。

老子立刻安慰说: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73章)

自然的规律,总是不争而善于得胜。

老子由此提出了他的著名的人生智慧:“柔弱胜刚强”。(36章)

不争看来是柔弱,但最后获得胜利的还是柔弱的一方,不争的一方。

老子创立了两个理论来论证他的柔弱胜刚强。一个是水的哲学,一个是婴儿哲学。先来看水的哲学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8章)

最善的品性莫若水了。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

但是水却是最终的得胜者。

老子进而指出: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78章)

天地万物,没有比水更柔弱的,

但最能战胜坚强的东西就是它。

老子说的没错,我们常说的水滴石穿,就是这个道理。


回归自然---国学六法(44)

大智若愚----国学六法(43)

反对暴政-独夫民贼心惊肉跳---国学六法(42)

独裁者遭受蔑视----国学六法(4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