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足常乐---国学六法(51)

2016-11-14 赵士林 赵士林文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1309v96w59&width=500&height=375&auto=0

印度圣雄甘地说得好:自然能满足人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的贪欲。

怎么办?老子提出了他著名的知足论。

知足之足,常足矣。

知道适可而止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知足常乐,这个中国人熟知的人生智慧的知识产权也是属于老子的。

看了范伟主演的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心里很感动。这部电视剧应该是范伟艺术生涯的一个里程碑。他塑造的老大是个十分普通、其貌不扬的小人物,但就是这样一位小人物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观众。他的幸福观比目下所有关于人生幸福的演讲加在一起都更有说服力。老大为什么幸福?第一,他拥有一颗纯真的爱心,他对亲人、对一切人都是那样真诚的关爱,就在这个关爱中,他感受到无边的幸福,这不是一种占有的幸福,而是一种付出的幸福。第二,他总是那样知足。老大靠足疗为生,但他不以此为下贱,为失败,而是十分敬业地从事自己的工作,在里面挖掘人生的价值。他动不动就介绍自己是养生专家,那绝不是自嘲的调侃,也不是虚荣的粉饰,他是实实在在地在很多人看来是平常微贱的工作中体验着、追求着事业感甚至神圣感。一个咸鸭蛋,永远那样有滋有味,一个酸菜馅包子,胜过任何山珍海味,他就在这种知足中活得那么滋润,幸福得不得了。有人可能说老大没出息,但什么叫出息呢?看看他的四个弟妹,无论是面子的追求,金钱的追求,别墅的追求,官位的追求,傍大款的追求,当这些追求本身成了人生的唯一目的,代替了人生更根本的价值,代替了亲情、友情和爱情时,就都陷入了病态。结果非但得不到幸福,反而是心理脆弱,情感变态,性格乖戾、烦躁不安,最后差点连命都搭进去。老大的幸福,生动地体现了儒家讲的爱满天下,又生动地体现了老子讲的知足常乐。就像剧中主题歌唱的,“知足才是最幸福。”

当然,知足常乐不等于不求上进。你看那些浙江人,走南闯北,什么苦都能吃,什么活儿都能干,掌鞋,弹棉花,点点滴滴,集腋成裘,其中有很多就成就了大事业,你知道温州炒房团中有多少原来是弹棉花的!所谓大人物,就是一直不断努力的小人物。你不能说人要知足,就要那些浙江人总是掌鞋、弹棉花。有一句大家都知道的话,据说是拿破仑说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讲进取,讲志向高远,讲你当了兵,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争取有一天也能当将军,这有点儒家积极进取的精神。孟子说得好:“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舜怎么着?我怎么着?我好好干也不比他差。但实际的情况是,绝大多数士兵都肯定当不上将军,从这个角度看,你可以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你不能说,当不上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那么,当不上将军怎么办?就闹心吗?就玩邪的吗?就不好好干吗?还是要好好干,尽士兵的责任。《中庸》说得好:“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你是富贵之人,就想想富贵之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例如你应该乐善好施,你应该回报社会;你不能为富不仁,你不能骄奢淫逸。

    你是贫贱之人,就想想贫贱之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例如你应该自强不息,你应该吃苦耐劳;你不应该自暴自弃,你不应该人穷志短。

老大的幸福观启发我们,人生要以道家的精神做儒家的事业,这样你就为自己筑了一道心灵上的防火墙,有了这道防火墙,你就可以像庄子说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事情只能这样了,目前的经济条件只能在门口摆个摊儿,那就好好摆摊儿,不要天天看着对面的超市妒火如焚,老想着我现在怎么就不能开个超市。人生很多烦恼都来自于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境遇,能力和条件,不切实际地好高骛远,一味攀比。为什么我们觉得不快乐?是因为我们追求的不是快乐,而是比别人快乐。

这个时候,你就要发扬道家的知足精神,在现实中、在自我中安顿生命,心态平衡,在心态平衡的基础上,你就可进可退,能屈能伸。

老子为我们筑的防火墙就是: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9章)

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

占有太多,不如适可而止;

锋芒毕露,势头难保长久。

金玉满堂,无法永远拥有;

富贵而骄,难免自取祸殃。

功成身退,才合于自然的大道。

自然能满足人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的贪欲---国学六法(50)

少则得,多则惑----国学六法(49)

最大的罪恶就是贪得无厌---国学六法(48)

知进退的智慧---国学六法(4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