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少则得,多则惑----国学六法(49)

2016-11-08 赵士林 赵士林文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1309xoiz6q&width=500&height=375&auto=0

老子由此劝告我们:少则得,多则惑。(22章)

少取反而能多得,贪多反而陷入迷惑。

我常常想,老子如果生当今日,炒股票准能发大财。他不贪,知足常乐,见好就收,这样肯定套不住。可惜的是,我们的许多股民不懂得少则得,多则惑的道理,经常是在利令智昏的时候被牢牢套住,成了强势大户的炮灰。我建议股民们不用看什么证券报,听什么股评分析,越看越糊涂,越听越乱,还经常被有意无意地误导。你们只需要看看老子的《道德经》,每天背一背“祸莫大于不知足”,“少则得,多则惑”,就行了。

然而上面的话只能是炒股票的策略。从根本上说,人的贪欲毕竟是股票市场成立的前提。面对人的贪欲,老子的劝告似乎有些软弱无力。欲望的本性似乎就是贪得无厌。政治的贪欲是如此,金钱的贪欲也是如此。瞧人对金钱的贪欲有多大!

我们都听过那个吕洞宾度人的笑话吧!吕洞宾下山传道,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就想办法考验。一次碰到一个人,吕洞宾随手一指,点石成金,送给那个人,那个人说不要。吕洞宾又点了较大的一块石头,送给那个人,那个人还是不要。吕洞宾暗暗高兴,心想这个人不贪,是个成仙的好材料。他又最后一次点了更大的一块石头,送给那个人,那个人还是不要。吕洞宾于是觉得可以谈谈了。便问他:“这么大块的金子为什么不要?”心想这人一定回答一心向道,不贪恋人间财物。没想到这个人回答说:“我不想要金子,我想要你那个点石成金的手指头。”吕洞宾听了,只有赶紧腾云驾雾,开溜!

这就是人的贪欲。

然而,贪欲的后果是什么呢?老子从人的感性欲求的角度指出: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12章)

五色本来是视觉享受,但是光怪陆离的色彩把人的眼睛都晃瞎了。

五音本来是听觉享受,但是强烈刺激的音响把人的耳朵都震聋了。

五味本来是味觉享受,但是山珍海味都吃腻了已经令人舌不知味。

老子说的太有道理了,这是两千五百年前的中国人做出的最深刻的文明批判。他好像针对的就是几千年后的今天,针对的就是极度膨胀的消费主义,针对的就是艺术趣味的丧失,感官刺激的泛滥。我们来看今天的艺术,真的是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声色的刺激已经使人的感官逐渐麻木,麻木的感官需要更强烈的刺激。艺术从现代乃至后现代的历史就是不断地研究各种佐料,不断地制作浓度越来越高的精神麻醉品,来加强感官的刺激。这就像吸毒一样,开始一点儿就够了,就有幻觉了,吸着吸着就不够了,就不断加量了,最后就吸死了。

古典艺术什么样?那是高山流水,气韵生动,那是深沉隽永,耐人寻味。特别是东方艺术,那样讲究含蓄,讲究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甚至不堪入目的事情也写得那样美。

举个例子: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名作《西厢记》,写张生和崔莺莺恋爱的故事。张生和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但是崔莺莺的母亲不同意女儿和张生谈恋爱,理由是门不当户不对。幸亏崔莺莺有个小丫鬟叫红娘,聪明绝顶,巧妙安排这对恋人幽会,终于使“有情人终成眷属”,不像今天,是“有钱人终成眷属”。其中有个情节,在红娘的安排下,张生跳过粉墙,到崔莺莺的闺房里和心爱的人幽会。热恋中的男女到了一起,自然会有一番光景。这番光景,如果是今天的作家写来,肯定是血淋淋的刺激。但是你看人家王实甫怎样写:

软玉温香抱满怀,春至人间花弄色,露滴牡丹开。

这写什么呢?就写张生和崔莺莺做爱呢!但是你看到的只是一副美丽的画面,在这幅美丽的画面前,你去想象吧!

今天呢?黄色文学早就过时,毛片也早就没有感觉,剩下的只有零距离的体验了。这一切都还不够用,许多人索性就直奔毒品去了。

伴随着大工业社会商业规则的统治,我们已经进入了“脱衣舞”时代。在古典女性那里,暴露在外的最多是“一抹酥胸”,服装的掩饰,让她的美给人留下无尽的联想;脱衣舞却非常符合商业社会的经济原则,一览无余,赤裸裸的直奔一点,不需要联想,因为那不经济,那需要付出精神成本!

看现代的音乐。音乐已经变成什么了?古典音乐讲究旋律的美。“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韶乐的旋律太美了,以致孔子听了,好几个月,吃肉都吃不出滋味了,现在哪里有孔子这样的音乐发烧友?一唱三叹,余音绕梁,这才是音乐。但是今天呢?开始是节奏代替旋律,咣咣咣!咣咣咣!如今节奏代替旋律也已经不够用了,音乐已经变成了重金属加疯狂念咒。

舞蹈呢?古典的舞蹈是曼妙轻盈,深情款款,韵味无穷。是霓裳羽衣舞,是生命的美妙的律动,是天地间最动人的和谐。今天呢?迪斯科摇滚已经不够用,舞蹈已经变成群体发作的癫痫。

正像西方一位文化学家本雅明说的那样,古典的韵味在震惊中四散。美国大片给你的就是震惊,能够把人们留在电影院的只有惊骇、震撼、魔幻、还有血淋淋的怪诞。

总之,听觉和视觉本来是最重要的审美器官,它们应该将我们带入只有人类才能体验的精神境界,但是在今天,在后现代,视听享受已经蜕化为动物似的纯粹的感官刺激。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千真万确,老子说的多有远见!多精彩!

五味令人口爽。这又是深刻的批判。

中国的文化是一种实用的文化,是一种热爱生活的文化。凡是涉及到人生日用的文化,在中国都格外发达,中国人的吃,就是一个突出表现。东西南北,八大菜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世界上哪个民族还有中国人这样的好口福?

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说过:食色,性也。什么是人性?一个是吃,一个是性。这是人的根本欲望,叫做“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不光是人,任何动物,都离不开吃和性。吃维持个体生存,一顿不吃饿得慌。性呢,维持群体生存。群体繁衍要靠性。

但是人的吃不同于动物的吃,人的性也不同于动物的性。动物的吃和性不过是一种生物本能,在人这里,吃和性在生物本能的基础上,又升华为一种文化。

例如一只猫,它产生性要求叫发情,不叫色,你不能说那只猫很好色。并且任何动物每年只是在特定季节特定那么几天发情交配,完成生物繁衍的本能需求,这一年内,就不再干那事了。但是人就不一样了,人是一年四季没完没了。为什么,因为性在人这里已经不仅具有繁衍群体的生物意义,它更成了一种文化享受,情感享受。开个玩笑,以后谁再说你是好色之徒,你不要生气,那不是骂你,是夸你,夸你有文化。

吃也是这样。同样是吃,人拿起刀叉筷子、煎炒烹炸的吃,和一头狮子扑向一只羚羊的吃,肯定大不一样。特别是在我们中国,更把烹调发展到了极致,甚至把它变成了一门艺术,变成了一种丰富的文化享受。


最大的罪恶就是贪得无厌---国学六法(48)

知进退的智慧---国学六法(47)

婴儿哲学---国学六法(46)

上善若水的真意---国学六法(4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