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道的智慧-----国学六法(56)

2016-11-24 赵士林 赵士林文集

谈起《道德经》的魅力,我想起武则天。据说武则天八十几岁还容颜如玉,脸上只有几条皱纹。她为什么能够青春常在?

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原因,是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武则天能保持心理平衡。武则天当皇帝,对于男尊女卑的传统社会,是大逆不道,被称为“牝鸡司晨”,也就是母鸡打鸣,那就像公鸡下蛋,非常不吉利。因此,不光是政敌反对她,就连亲人也反对她,包括她的女儿太平公主。这样武则天面临的政治斗争十分残酷。但是不管政治风云如何险恶,武则天纵横捭阖,软硬兼施,一个个全都摆平,她自己却始终气定神闲。

第二个原因,是武则天有和谐的性生活。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是全方位的压抑。女性不仅社会地位低,经济地位低,就是在身心需要方面,也被剥夺了应有的权利。“万恶淫为首”,首先针对的就是女性。中国古代女性被要求束胸,和今天的女性正好相反,今天的女性是想尽办法丰胸。为什么要束胸呢?就是让你尽量掩饰性特征。中国的男人特没出息,国家出事了,不说自己没本事,首先就往女人身上赖,皇帝昏暴误国,总得扯上女人垫背。例如所谓“祸水论”,就说女色迷惑了皇帝,导致他不理朝政,于是才误了国,女人实在是祸水呀!

五代十国中的后蜀国遭到宋朝军队入侵,当时后蜀有军队十四万,宋朝侵略军不过四万人,但是后蜀君臣不敢抵抗,一个回合没打,就连忙在城头竖起降旗,开城投降了。后蜀皇帝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专门给宋太祖赵匡胤写了首《述亡国诗》,讽刺此事:

君王城上树降旗,

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卸甲,

更无一个是男儿。

你当皇帝的一点不敢抵抗,早早在城头竖起降旗投降了,我这个女人在深宫里哪里知道?知道了又能怎么样?你十四万大军面对四万人马,齐刷刷地丢盔卸甲,那里面有一个够得上男人吗?

这首诗抨击了后蜀君臣畏敌如鼠,葬送了国家,辛辣地讽刺了祸水论,博得了赵匡胤的赞赏。

但是武则天当皇帝,情况就不一样了。鲁迅说得好:“武则天当皇帝,谁敢说男尊女卑?”

你男人当了皇帝,就三宫六院,荒淫无度。我女人当了皇帝,干嘛要客气?于是武则天也经常选些帅哥猛男,弄到宫里享受。充分的性生活,使武则天阴阳调和,这对她养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个原因,就是武则天喜欢读《道德经》。据说《道德经》有一个气场,武则天捧起《道德经》,就进入了这个气场,于是小宇宙和大宇宙交汇融合,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样她血脉贯通,经络通畅,从心理到生理,身心俱佳,焉能不青春常驻?这个说法固然有些玄,但是你读《道德经》,读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读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读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读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那种荡气回肠的气势,那种黄钟大吕的气韵,那种畅通无阻的气流,那种心旷神怡的气感,每每诵读,都好像做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气功。焉能不延年益寿!

老子的语言是诗中之诗,高屋建瓴,境界如登珠峰,气象似临大海。读老子,令人耳聪目明,神清气爽。以道养生,奥妙就在这里。

那么,道的规律是什么?我们怎样认识它?

老子说:

反者“道”之动。(40章)

反者“道”之动,这就是道的规律。反的一个意思是相反。老子认为,相反才能相成,相反相成,也就是对立统一决定着天地万物的运行。现在我们明白了,黑格尔为什么那样赞赏老子,就因为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本来是黑格尔的独门功夫,看家本领,而老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并把这个辩证法确立为最高存在的规律,宇宙的规律,道的规律。

老子最善于从相反的角度看问题,最善于逆向思维,有时还来点儿脑筋急转弯,就连正面的话他也要反面说,用他的话说,就是“正言若反”。

例如,儒家谈仁说义,要求人讲道德,应该说天经地义。老子偏从反面兜头一盆冷水。例如他说: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家庭纠纷,才显出孝敬和慈爱;

国家昏乱,才看得出谁是忠臣。

突出宣传忠臣孝子不一定是好兆头。在自然纯朴和谐的社会中,无所谓忠和孝,或者说每个人都自然地尽忠尽孝。只有六亲不和、家庭不睦了,内忧外患、国家昏乱了,才格外见出孝子忠臣的可贵。一个社会拼命提倡忠和孝的时候,往往就是出问题的时候,就是不忠不孝非常严重的时候。老子就是这样逆向思维,正面文章反面做。

但是最精彩的还是他的对立统一。

看他怎样说: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4章)

没有有,就没有无,没有难,就没有易,没有长,就没有短,没有高,就没有下,……

万事万物都是既对立,又统一。既互相PK,又互相依存。

这里我们只挑出有和无简单地讨论一下。有和无的问题在老子哲学中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老子的宇宙生成论。宇宙怎么来的?

老子说: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1章)

无是天地的开始,有是万物的根源。

那么无和有谁先谁后呢?尽管老子也讲有无相生,就是说,有离开无无法有,无离开有无法无,但老子还是认为无在先,有在后,无中生有。他说: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0章)

天地万物,大至日月山川,小至草木蝼蚁,都是从无到有。就好像生孩子,那是从无到有。就好像盖大楼,也是从无到有。

需要交代的是,在老子这里,无还有空的意思,他非常强调这个空无的价值。例如他举例说: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an )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1章)

三十根车条汇集到一个车毂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能放车轴,车轮才能转起来。揉合陶土做锅碗瓢盆,有了锅碗瓢盆中空的地方,它们才能用来盛东西。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四壁围着的空间,房屋才能住进去。

房地产商最懂老子哲学。他说这房子使用面积是180平米,那其实就是180米的空间,也就是180米的无,在这个空间里,这块是客厅,那块是厨房,所谓“当其无,有室之用”。但老子举的所有例子,都不能说无比有更重要。卖房子,也要卖那个有。售楼小姐循循善诱地向你介绍的,总还是我这墙是用什么材料造的,我这石头是从哪儿运来的,我这地板是从哪儿进口的,我这柱子又是什么风格,等等、等等。没有那堵墙,就没有墙内的空间。因此,还是说“有无相生”更稳妥。

有无相生,虚实相生,这就是道的规律。别看它听起来很抽象,落实到人生中,真的是妙用无穷。

听我讲一个流行在美国的并非笑话的笑话:

老爸对儿子说,我想给你找个媳妇。儿子说,可我想自己找! 老爸说,但这个女孩子可是比尔盖茨的女儿!儿子说,要是这样,太好了!

接着,老爸找到比尔盖茨,说,我给你女儿找了一个老公。比尔盖茨说,不行,我女儿还小!老爸说,这个小伙子可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比尔盖茨说,啊,是这样!当然好啊!

最后,老爸找到了世界银行总裁,说,我给您推荐一个副总裁!总裁说,可是我已经有太多的副总裁了,本来就多余了!老爸说,可是这个小伙子是比尔盖茨的女婿!总裁说,啊,是这样!那欢迎啊!
    生意就是这样做成的。

这位老爸,应该说深通老子哲学,他的预设本来是无,比尔盖茨的女儿也好,世界银行副总裁也好,比尔盖茨的女婿也好,开始都没有这么回事,都是无,但是这些无都符合对象的预期,于是无就变成了有。这就是妙用了有无相生的道理。

分众的蓝海战略,耐克的虚拟化,都是妙用了有无相生的道理。

由于老子总是说反话,正面文章也反面做,有时还玩儿点脑筋急转弯,这样很多人都不理解他。老子似乎也预感到自己的思想以后要遭人误解,甚至遭人嘲笑,于是他先堵住别人的嘴,他说: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也。(41章)

意思是说:

上等智商的人听了我说的道,努力实践;中等智商的人听了我说的道,半信半疑;下等智商的人听了我说的道,哈哈大笑。但是,不被嘲笑,那就不是道了!

老子就是老子!看谁还敢嘲笑老子!嘲笑他就是智商有问题了。

老子重视相反相成,对立统一,也就是矛盾的对立面的相互转化,当然是一种大智慧,但过于突出这个智慧,也就陷入了相对主义。正像流行歌曲《老子说》,输和赢其实都差不多。输和赢怎么能差不多?拿这话去到赌场说——输红了眼的赌徒不和你拼命才怪。

但是将相对主义发挥到极致的,却是老子事业的继承者,同样大名鼎鼎的庄子。下面就来谈庄子的智慧。

老子的宇宙智慧---国学六法(55)

历史人生的大智慧---国学六法(54)

正直但不得罪人 精明但不伤害人----国学六法(53)

功成身退----国学六法(52)

知足常乐---国学六法(5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