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它,我在文昌“玩泥巴”
海南大学准毕业生一枚,浑身丧青年气质也阻止不了我对大海的热爱,所以,我来到了智渔。一不小心给正经的智渔可持续渔业加了点画风不一样的佐料。
——马婷婷
20世纪初,抗生素正式被作为药物使用,开始了它与致病菌之间的拉锯战。其在战争中的应用,甚至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进程。然而,大量不能被人体或动物代谢的抗生素进入自然环境中,在水体与土壤中残留,并通过城市排水系统与河流在入海口汇集。环境中的细菌在残留的抗生素折磨下,开始九死一生的渡劫修仙之路,活下来的细菌英勇无畏有如辛巴达战士,所向无敌,盘踞水体与土壤中,由此衍生的病菌耐药基因问题,成为了如今不能忽视的新污染源。
因为生产高度依赖于水资源,水产养殖业被推到了抗生素污染的风口浪尖。其实,在动物的养殖生产中,抗生素不是不能使用,而是应该像人类使用抗生素一样,需要遵循一定的管理规范。用药往往增加养殖成本,在日趋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和绿色消费需求旺盛的当下,用了药的产品卖不出好价钱,作为养殖户,没人会喜欢这种吃力不讨好还花钱的抗生素。但是,独自战斗的养殖户往往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不知道如何科学规范的用药,急需更“接地气”和与时俱进的指导。
近几年,罗非鱼价格持续低迷,养殖环境退化、苗种品质参差不齐、病害频发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行业发展。随着病菌的变异和耐药基因的加强,主流药效越来越低,养殖户只能换药或者加剂量,与药物残留和耐药基因加强形成恶性循环。
高密度养殖池塘里充满活力的罗非鱼
怎样才能跳出药效不好就加量或盲目换药的怪圈,如何帮助养殖户们少用或科学用药,是行业上下都在思考的问题。想要科学规范地使用抗生素,需要我们对抗生素在水产养殖环境中的残留状况有基本的认识。
2017年岁末,智渔邀请了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厦门)的资深环境学者俞慎老师来到海南文昌采集罗非鱼池塘底泥样品,他的团队将对样品进行抗生素残留、重金属和耐药性基因的分析,为海南的罗非鱼养殖改善提供指导依据。
从左到右分别为:智渔志愿者、俞慎老师、养殖户两位、促进会韩雪峰秘书长 (摄影:马婷婷)
俞慎老师指导智渔志愿者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池塘底泥样品采集。作为志愿者的一员,我跟随老师和海南省罗非鱼品牌建设促进会(简称“促进会”)的韩雪峰秘书长在海南文昌多地,共计20个罗非鱼养殖场进行了采样,每塘采集3到4个样品,采集点主要选取了池塘投料台、出水口、离投料台较远点等几个位置,均采集上层10cm厚的淤泥,以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性。我们将每个池塘的底泥样品与投喂饲料样品进行编号、冷藏,并详细记录各养殖场的养殖基本信息。
作者根据研究需求设计的池塘采样记录表
用采样器刚从池塘采上来的样品
由于采样过程中碰到池塘淤泥沙质化、符合条件的底泥量太少、或缺少筏子等各种问题,让原本计划3天完成的采样工作延长到5天。不过这也为我们日后的采样积累了宝贵经验。
帅气的养鱼大叔与采样到模糊的志愿者
养殖户知道我们是对他们的池塘进行“健康检查”,所以,对我们的工作都非常积极地支持配合。
在与养殖户的交流中,我观察到,平时大部分养殖情况的相关信息他们都是靠纸笔手记,记录的信息繁杂且难查找、又易丢失。在互联网时代手机APP横行的今天,街上的小贩都用上了移动支付,养殖户们难道依然无法拥有属于自己的简单便捷又潮的记录方式吗? 这些没有得到有效整理的养殖信息,被埋没了它本来的规律性与科学性,无法在养殖过程中发挥其该有的作用。
俞慎老师(左一)指导志愿者采集饲料样本
我们了解到,眼下的养殖用药主要针对水和鱼。对于水,养殖户通常会使用碘类消毒剂、菌克(含噬菌肽、溶菌酶等的水质改良剂)等杀灭水体中的有害原生动物、链球菌、有害微藻等,用水利爽(生物絮凝剂)等试剂培养适宜的养殖水体;而对于鱼,则通过在饲料中拌入发酵的有益菌以及中药渣泼洒等方式,增强养殖鱼的免疫力,预防鱼病。在鱼病爆发高峰期,养殖户才会使用一些抗生素类的药物。
但另一方面,部分养殖户依然对于鱼药的使用比较盲目,在用药种类和药量选择上不甚确定。因知识水平有限,他们往往无法准确判断自家鱼生病时适合用什么药,用量多少。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常只能依靠养殖户自己摸索,凭自己多年养殖经验进行选择。
也正因此,当我们向对方详细解释了这次采样的目的后, 养殖户出乎意料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抵触或回避,不少人向俞慎老师和促进会询问关于养殖科学用药的问题,对自家池塘的检测结果非常期待,希望检测出来的数据能对自己日后的养殖有所帮助。
我们也向养殖户保证检测结果出来后会发到每个人手上,以完善他们池塘的基线信息,为池塘管理以及用药选择提供帮助。我们也会将这些池塘底泥的分析数据上传到海南罗非鱼品牌建设促进会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帮助更多周边养殖户了解鱼塘底的“那些事”。
这也是智渔为促进水产养殖行业合理用药、科学用药、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产品价值了所做的尝试,希望我们的分析成果能够帮助养殖户在养出安全、绿色、高品质罗非鱼的同时,保护养殖区周边的生态环境,推动养殖区土地与水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除特殊标记外,文中所有照片均为韩寒拍摄)
—END—
本文为智渔原创,欢迎转载
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
编辑 | 陈婷
排版 | 李雅琴
感谢SEE基金会、劲草同行计划
爱佑基金会对智渔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