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体验小记 | 银杏春聚,自然之旅

丰圣伟 智渔 2021-11-08


3月9日至13日,是银杏基金会举办春聚的时间。银杏基金会的前身为“银杏计划”,这是由南都公益基金会发起的一个资助青年人突破成长瓶颈,帮助其成为公益领域的领导型人才的长期计划,资助对象为公益组织和社会企业的领导者或创始人,以及在公益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学者、媒体人、个人行动者和未来的公益组织领导者。2018年11月,智渔创始人韩寒女士入选银杏伙伴,与银杏基金会的故事由此展开。今年3月,银杏春聚选择于海南举办,活动分为两部分,一是9日至10日的博鳌工作坊,二是11日至13日的滨海湿地探索。


银杏基金会LOGO


作为银杏伙伴社群网络建设的重要内容,每年的春聚和秋聚就像一次成人夏令营,给予在公益领域打拼的伙伴一次相互交流的机会。韩寒女士作为银杏伙伴参与了为期两天的工作坊,我则作为智渔的代表参与了滨海湿地探索之旅的筹备,同时我也有机会能够来到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切身体验红树林的周边生态环境和乡村风情。


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一角

(图源: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红树林湿地公园位于儋州光村镇泊潮港内,2016年被评审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此次活动的主要地点位于湿地公园内的东场村和墩吉村,两个村子都隶属于西联农场,相互之间隔得不远。两个村子临近海南的渔业大县临高,村民会跟随临高的大船从事远海捕捞。即使不出海捕鱼,年轻人还是会选择到海口或三亚打工,家里只剩下老人耕地种田。除了捕鱼,村子还有很多的养殖池塘。这些池塘大多数是上世纪80年代村民为了发展经济而开挖的,由于在红树林湿地公园内,儋州市政府已与农场成立了联合工作小组,有序推进退塘还湿工作。湿地探索活动刚好赶在退塘还湿之前,养殖池塘已经停止投苗了,但还保留着原貌。


东场村和墩吉村地理位置

(图源:谷歌地图)


湿地探索的活动很丰富,主办人员在湿地公园内安排了一天半的时间。第一天早上在东场村进行了村庄寻宝,这个海南西部的渔村存在着很多神奇的地方。东场村球场旁有一口涓涓喷水的自流井,井水硫磺含量偏高,虽不能饮用但冬暖夏凉,是孩子们嬉戏打闹的常见去处。


涓涓流水的自流井

(图源:罗理想)


村子东北角屹立着一块神兽模样的石碑,神态憨萌。据说这是早年村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而建造的,如今时过境迁镇海神兽依然伫立在那里。


憨态可掬镇海神兽

(图源:罗理想)


下午在红树林湿地挖螺,出发前刘毅博士给我们讲解了红树林里丰富奇特的物种,有活跃的跳跳鱼,躲在树林深处呱呱作响的鼓虾以及各种“横行霸道”的螃蟹,丰富的红树林“居民”不仅让小朋友们大开眼界,也让我对红树林中的生物有了更多的认识。


换上装备,我们准备出发了

(图源:冯璐)


3月12日当天恰逢植树节,活动还组织进行了红树林种植环节,小朋友们用稚嫩的双手将一株株秋茄种在湿地滩涂中的场景,让人深感欣慰与感动。


认真种树的小朋友

(图源:刘毅)


晚上则是进行夜观。沿着乡间的小路我们看到了很多小生物,蛾子、马陆、蜘蛛、壁虎,它们或是在安静休息,或是在捕食猎物,夜幕降临,湿地周边的热闹气氛却一点也不减。在我们的苦苦寻找下,终于看到了世界上唯一一种能在海水和淡水中生存的蛙类——海蛙。被我们发现后,海蛙匍匐在地上一动不动,心里像是在默念:你们看不到我,你们看不到我。


生活在红树林里的海蛙

(图源:崔澜馨)


第二天则安排了橡胶林和养殖池塘的探索,在村民的演示下,我们看到了橡胶的收割过程和养殖鱼虾的捕获。橡胶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被广泛运用于工业和生活中。来自松鼠学堂的春香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海南橡胶的种植历史以及生长在橡胶林里的各类植物,我则向大家介绍了海南渔业养殖的现状以及四大家鱼和罗非鱼的前世今生。村民介绍,由于橡胶价格的低迷,现在农场很多人都不愿意割胶了,养殖池塘也即将被清退,村子缺少相应的产业,这可能也是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的原因吧。


村民演示割胶过程

春香老师在一旁介绍


整个湿地探索的内容较偏向于自然教育。对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来说,通过此次活动,我发现了身边很多日常的、耳熟能详的动植物竟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本领与用处,也重新认识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足见自然教育的魅力。


在返程途中,我突然萌生了这样的一个想法——既然春聚活动能够安排得这么有趣好玩,那么当地村民是否也能自己开展这样的自然教育活动呢?这样不仅能保护好当地的红树林,还能为村民创收,也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但之后仔细一想,这当中也存在很多困难,首先便是出行和用餐。村子里虽然通了水泥路,但是部分路段树丛林密,车辆有时难以通行,加之村子里一般都缺少餐馆,要招待一队人马的用餐也并不容易。但最困难的可能是当地村民对于周边自然生态的科学认识:在我们的春聚活动中,刘毅和春香老师的讲解既有充足的科学理论知识,又能从大家的生活切入话题,将科普与生活相结合,深入浅出,而村民们要达到这样的讲解水平也需要下一番功夫才行。在第二天的活动中,同行的伙伴中还有一位附近酒店的经理,她表示酒店也会开展类似这样的活动,客人们也特别喜欢,但在带领这样的团队时领队需要补充大量的知识,不然就会出现误以为河鲀的学名是“生气鱼”的笑话了。


我的学名叫河鲀不叫生气鱼喔!


此次活动还是收获颇丰的,经历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来到儋州的小村镇,第一次在红树林湿地里挖螺和探索,也是第一次给那么多小朋友介绍养殖池塘的秘密。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有很多次,且在下一次举办的时候能有更多的当地孩子参与进来,去了解他们身边存在着的美丽自然。





你可能还想看:

虾兵蟹将 | 智渔er的vacation,我们都去干了啥?

世界野生动植物日 | 与你相约美舍河凤翔湿地

红鲤鱼与绿鲤鱼与“渔”?唐人与渔?唐诗与鱼?




我们需要优秀的小伙伴,详情点我






   —— END ——  


本文为智渔原创,欢迎转载

文中未标注来源的照片均由智渔拍摄

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


编  辑 | 杜   鹂

排  版 | 维   泽




感谢SEE基金会、劲草同行计划

爱佑慈善基金会对智渔提供支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