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O专栏丨2030年,可持续渔业将走向何方?
挑战一:全球气候变化
图源:粮农组织
在未来,气候变化问题将继续长期影响世界捕捞与水产养殖行业,同时还将辐射影响相关产业。FAO关于气候变化对捕捞和水产养殖影响的报告显示,目前已有55个承诺国家自主减排贡献(NDC)的国家产业受到气候变化的间接影响,涉及8个国家的食品安全、32个国家的自我恢复能力、1个国家的性别平等、17个国家的公众参与、5个国家的社会保障、7个国家的农村就业问题以及2个国家的社会服务的问题。
图源: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的爆发使得人类的海洋活动数量骤减,这或许为海洋提供了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但对于水产品全球贸易无疑是一大打击(戳我了解《FAO专栏丨鱼类产品和贸易——世界大回顾》),尤其是对主要依靠水产品出口贸易拉动经济,或是进口以应对国内需求的国家来说,实属一场“寒冬”。
FAO根据其在2010年开发的渔业预测模型,结合现有数据预测了全球渔业产量至2030年的情况(如下图)。不过此模型预测结果并非预报,而是以假设为基础而作出的合理预期,即假定:2020上半年全球渔业生产、消费和贸易短期内将因新冠疫情而遭到严重破坏,但将于2020年底或2021年初恢复(当然,我们都知道,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川建国同志能否稍微靠谱一点)。
数据来源:粮农组织
从图中可以看到,总的来说未来世界鱼类[1]总产量将持续上升,有望从2018年的1.79亿吨增至2030年的2.04亿吨,同比增长15%。其中,水产养殖产量贡献了绝大部分的增量,预计2030年将达到1.09亿吨,较2018年增长32%,增长2600万吨,而捕捞产量基本维持原本水平。
养殖物种在全球渔业产量(食品和非食品用途)中的占比预计将从2018年的46%增至2030年的53%,超过捕捞产量份额。其中,供人类消费的鱼类中,59%将来自水产养殖,高于2018年的52%。
然而,通过时间序列分析,FAO预测水产养殖的年均增长率将从2007-2018年间的4.6%放缓至2019-2030年间的2.3%。年均增长率放缓可能归因于:更加严格广泛的环保法规的颁布、水资源与生产的空间减少、集约化生产导致的水生动物疫病爆发等原因。
纵观全球水产养殖产量,到2030年,亚洲将占全球水产养殖总产量的89%,中国仍将是全球主要生产国,但总产量的占比将从2018年的58%降至2030年的56%。非洲和拉丁美洲预计将成为水产养殖增长最快的大洲,增长率分别为48%和33%。然而,非洲的水产养殖总产量仍然有限,2030年预计达到324万吨,相当于中国的3%。
而捕捞渔业预计将会受自然因素和部分国家政策影响而有所波动,比如:今后十年中厄尔尼诺现象会使南美洲渔获量减少,尤其是秘鲁鳀鱼产量将锐减,进而造成期间全球捕捞渔业总产量整体下降约2%。中国捕捞渔业也预计减产10%,原因是“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启动的政策已经得到实施,并可能会持续到下一个十年。
但总体而言,捕捞产量仍将处于高位,维持较平稳的状态,2030年达到9600万吨左右。主要是因为除了政策导致减产的国家以外,其他国家得益于资源管理的改进使得某些物种种群恢复,渔业资源未充分捕捞地区发现新的捕捞机会,在立法或市场鱼类价格上涨的驱动下丢弃、浪费渔获物的行为减少,渔获利用率上升等因素,渔获量有所增加,与之相抵。
而人类的需求则拉动了渔业贸易,预计2030年鱼类总产量的36%将以各种产品形式出口。预测期内,全球供人类消费的鱼类贸易量将增长9%,并于2030年超过5400万吨鲜重当量。但总体而言,出口量年均增长率将在2019~2030年间下降至1%,较2007–2018年间增长速度削减近一倍,主要还是受产量增速放缓及市场单价上涨的双重影响。
数据来源:粮农组织
未来国际、区域和各国国内的渔业管理法律体系和组织模式将不断增加与完善,成为全球可持续渔业顺利合作与管理的保障与基础。1995年《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通过以来,联合国及相关组织相应出台了一系列国际准则和技术规范,发展负责任水产养殖并建立法律框架的国家数量也从2011年少于40国增至2018年逾90国。
图源:粮农组织
现代生态系统可持续的另一发展方向是技术创新和信息化程度提升。首先,渔业和水产养殖综合数据库的建立,得以将产量、渔船、贸易、就业等数据进行了联通。基于此,各渔业相关组织间建立了信息系统与伙伴关系,例如渔业资源监测系统(FIRMS)、水生遗传资源监测系统、水生物种引进数据库等,这些技术的引入有助于有效地进行渔获量及产品合法性监控、生物遗传研究、渔业资源管理、信息交换共享等。
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性是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目前海洋渔业中约24.2%的鱼类种群处于过度捕捞状态,未来推动海洋渔业捕捞方式进行可持续化的转型将是一个势在必行的举措。比如经济价值较高的7种金枪鱼中,目前约33.3%的种群处于过度捕捞状态,未来将不断推行围网和拖网捕捞更换为延绳钓的作业方式。通过普及改良渔具渔法,将普遍减少约25%-50%的兼捕渔获物,并有助于保留与筛选高价值品种,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可持续性。
在可持续渔业生计方面,联合国将2022年设为"国际手工渔业和水产养殖年",小规模生产者参与可持续资源管理将成为主流。相应地,渔业和水产养殖价值链中被忽视的人权和劳工权利未来也将受到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国内和国际层面的法律和规定将得到进一步落实。
水产养殖是未来全球渔业的主导力量,中国作为水产养殖大国,也将从粗放型继续转型至集约型,采用对生态友好的技术创新,减小产能并提高效率。
温馨提示
粮农组织(FAO)预测结果基于以下具体假设:未来宏观经济环境;国际贸易规则和关税;事件发生的频率及对资源的影响;不受海啸、热带风暴(气旋、飓风和台风)、洪涝等其他严重气候事件影响;不暴发新型鱼类疫病;包括捕捞限制在内的渔业管理措施;以及不出现市场冲击。中国的政策影响(“十三五”)也被考虑在内。
[参考资料]
向上滑动查看
[1] 注:本文中“鱼类”系指鱼类、藻类、甲壳类、软体类及其他水生动物,不包括水生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其他水生植物。[2]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2020世界渔业与水产养殖状况》[3] FAO. 2012. The State of World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2012www.fao.org/3/a-i2727e.pdf
[4] Sustainable fishing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org/encyclopedia/sustainablefishing/#:~:text=Rod%2Dand%2Dreel%20fishing%20results,sustainable%20alternative%20to%20long%20lining.
[5]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http://www.fao.org/3/i9705en/i9705en.pdf
FAO专栏行动A组
赛 可
Data mining局外人,在巨人的肩膀上安家。
本文由智渔原创,图表均由原作者制作,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
编 辑 | 「数说渔业」FAO专栏行动A组
感谢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银杏基金会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对智渔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