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春力量|规划与信息化融合技术创新青年论坛即将在武汉举行!

“导读


在规划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道路上,青年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新生动力,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为了促进规划和信息化青年人员技术交流,活跃创新思维、碰撞智慧火花、拓展行业视野,由信息管理工作委员会联合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工作委员会和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召开的“规划与信息化融合技术创新青年论坛”,即将于2023年8月19日上午在湖北武汉召开。



规划与信息化融合技术创新
青年论坛1


点评专家


廖正昕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周宏文

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党委书记


王  伟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城市管理系主任


报告人


金贤锋

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

 城市体检评估中的 
 公众意愿感知技术与应用 

报告简介:“注重群众实际感受”、“查找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宜业、宜居、宜乐、宜游方面突出问题”是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的重要内容。针对“客观指标计算易、主观意愿感知难”的现象,基于问政文本数据和街景图像数据开展了公众意愿感知技术和应用探索,旨在丰富体检评估中不同空间尺度及主题纬度下群众实际感受的获取与演变分析,为问题的发现与措施的制定提供支撑。


刘丽芳

厦门市规划数字技术研究中心

 厦门市实时体检评估技术应用与推广 

报告简介:以“城市大健康理念”为核心,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新方法,形成了一套体检评估信息化解决方案,有效提升城市体检评估工作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为国土空间规划实时体检评估工作的高效推进提供了智能应用支持。


孙光华

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

 宜居街区体检评估智能感知技术应用研究
——以南京市天津新村省级宜居街区为例 

报告简介:在南京市天津新村省级宜居街区的体检评估工作中,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针对街区中微观的空间尺度和居民生活特征,借助新一代5G通讯技术、AI 技术等智慧化方法,并充分考虑公众诉求和公众参与度,从人的视角对城市街区进行体检评估,形成宜居街区智慧化体检评估的技术方法体系。探索用新技术抽象“百姓智慧”,提升体检的科学性和温度,为街区人居环境品质补短板提供精准化决策依据。


吴锦海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财政发展视角下的 
 城市更新财务测算平台 

报告简介:今年国家高层多次会议强调,要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然而如今地方政府财政吃紧、城中村改造资金周转压力空前庞大,如何开展城中村改造才能促进城市以及政府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呢?本报告借助城乡规划学与会计学等工具,从政府视角建立城中村改造的资产负债表,找出目前城中村改造的财政症结;同时整理分析全国各地城中村改造的财务数据,构建出财政可持续的城中村改造财务模型。最后,借助财务模型与信息化技术,打造出城中村改造的财务测算平台,可快速评判项目的财政可行性。


王好峰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

 自然资源和规划知识图谱 
 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探索 

报告简介:自然资源和规划知识图谱建设是全面实施自然资源和规划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工作的现实需要。通过对基础理论、技术标准和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梳理和提取,探索了自然资源和规划知识图谱构建的关键技术、应用场景及实现路径,以支撑自然资源和规划复杂管理环节中的不同业务需求,并就其与大模型技术的结合进行了初步思考。


高永伟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自动化中心

 建设广州时空数据服务平台 
 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 

报告简介:采用以数据中台为载体,以业务中台为引擎,集中统一共享,分层分级管理的建设模式,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汇聚全市时空信息数据,建设智慧广州时空信息云平台,为广州提供统一、权威、动态更新的时空基准。基于云平台的时空数据和功能服务,助力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等城中村精细化管理;支撑疫情防控,为全市分级分类、科学精准疫情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保障;支撑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系统,助力管线规划、审批、建设、验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促进城市的智能化、科学化、动态化、精细化运行管理。


曹士强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大数据与交通模型融合驱动下 
 的交通规划辅助决策平台研究 

报告简介:围绕大数据资源的新特征、人工智能的新方法及信息化建设的新要求,介绍大数据与AI算法相结合的城市深度感知模型,传统数据与大数据相融合的首都通勤圈交通模型以及基于大数据与AI算法的交通模型重构。进一步,分享整合交通模型与大数据资源的交通与土地一体化辅助决策平台。报告相关研究成果实现了对传统数据与大数据的融合应用、传统算法与AI算法的探索应用、交通模型与大数据的整合应用,推动了交通规划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变革,更好地支撑了规划编制与评估工作。


王飞飞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探索实践总结 

报告简介:着眼于未来城市发展要求,从规划的视角来探讨了包括感知终端、智能接入设备、边缘计算节点、接入机房、传输管道、处理中心、汇聚机房等在内的智能基础设施体系在空间部署策略,将智能时代的“八通一平”(通数据)落地实处。其次,报告在总结雄安、北京、广州、武汉等围绕智能城市基础设施的进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首次明确提出了能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的“七步曲”,并以福州滨海新城智慧城市专项规划为例进行了示范。最后报告从标准、规划、融入、管理、保障5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以期促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与信息化融合技术创新
青年论坛2


点评专家


张尚武

同济大学教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院长,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重点实验室主任。


戴  晴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胡忆东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主任


报告人


周青峰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转型背景下机器学习支持空间开发利用 
 规划数字化的路径探索 

报告简介:城市空间开发利用具有越来越多的约束条件与目标导向,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建构多条件、细精度、可传导、易迭代的空间规划系统,是智慧国土空间规划重要命题。报告以深圳国土空间规划2035为案例,介绍了城市空间模拟测算与规划方案优化系统。该系统基于优化算法及多目标决策模型,以城市地块为决策变量单元,在设定规则下对地块功能、建筑量、人口就业等属性值进行分配方案探索,尽可能满足规划目标或为决策者探索规划指标底线极值。


罗文静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城市仿真实验室,武汉市规划编审中心

 “数字双碳”与智慧规划 
 ——基于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双碳”计算仿真模拟的探索实践 

报告简介: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对“双碳”的目标引领和过程统筹,是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关键路径。有必要面向自然资源全要素,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的“双碳”计算逻辑,通过构建集“碳模拟”、“碳管控”及“碳监测”的数字化跟踪闭环,从而将“双碳”理念全面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本研究利用数字科学技术的赋能,在“双碳”与国土空间规划之间建立系统层面的逻辑与规则转换共识,搭建国土空间规划的“双碳”计算框架。


胡腾云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特大城市存量、减量空间 
 的时空模式认知与优化决策应用 

报告简介:以特大城市(北京市)内部精细建筑空间变化的视角为典型案例,利用人工智能相关方法,提取建筑空间时空动态变化,并开展时空建模技术辅助腾退空间资源的再利用优化。辅助特大城市进入存量、减量发展新时期下功能优化的科学决策,为管理建筑空间规模,引导建筑空间的“拆”、“建”关系,提高城市空间治理能力提供了数据与技术支撑。


李佳宇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认知众包”模式下 
 的广州总体城市意象特色分析 

报告简介:立足于“人民城市”对城市特色传承与公众互动认知的关切,与移动网络、社交媒体的升级迭代,传统意象研究在数据深度、时效特性、分析效率、群众粘性方面均有了增强的可能,更高效深入的公众感知研究亟待被探索突破。研究引入“众包认知”这一概念,以社交媒体数据作为信息抓手,以广州市作为分析对象,逐级阐释“理论探析-信息提炼-转译分析”的意象特色解析流程,围绕交互场景数据(抖音)与推荐攻略数据(小红书),搭建了从网络素材到认知信息到意象要素的途径;从强度、等级、空间、对比个多个方面进行意象特色的整合剖析,得到了广州三能级交互的意象特色体系,同时捕捉到意象特色在新方法的促进下所形成的变化映衬、创新动力和凸显问题等情况,塑造出一个非介入式公众认可的广州城市特色体系,实现可读可看可感知的意象分析再创新。


李  晶

长春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基于模拟仿真技术 
 的城市内涝精细化治理 

报告简介:近年来,我国城市看海现象频发,数值模拟技术已成为城市治理的必要手段。本研究建立北方寒地城市降雨-下垫面(产流汇流)-管网-河道的综合流域排水模型,围绕城市内涝全过程物理机制模拟、精细化模拟、高性能计算等方面,对城市尺度、重要节点微观尺度的内涝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进行不同降雨模式下系统模拟,针对治理方案进行模拟比选,提高方案科学性与合理性。


迟有忠

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南京市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数字化转型探索实践 

报告简介:聚焦当前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机遇,结合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数据标准示范和监管平台试点相关工作要求,阐述南京以“互联网+”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建设为纽带,通过业务、数据、技术的融合,围绕构建规范化、数字化、协同化、智能化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履职能力体系开展的实践和探索。同时,为落实“全域、全要素、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管控要求,围绕实现分级监管、动态监管、智能监管目标,提出建设市级用途管制监管系统的相关思路,以“生产线、质检线”双线并举思路,探索用途管制业务运行轨迹、整体态势等业务资产画像,推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联协同应用不断前行。


高  帅

北京同衡和明光电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照明数字信息化管理技术研究 
 —规建管平台 

报告简介:照明建设实施的规划审批缺乏合理有效的手段,导致指标难落地,风貌难控制;照明设计效果图制作靠主观脑补,效果无法实现,群体效果缺乏统一制作标准,导致风貌差异;模式、画面的更新,调试反复,易产生民众负面反馈,管理难度大等。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照明效果的数字仿真,研发规划—建设—管理信息化平台,为城市照明规划审批、建设保障、运维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工具,客观真实的提供指标核查与孪生风貌评估,保障规划落地。解决城市照明专业中效果真实模拟的迫切需求,功能开发结合业务流程,解决照明规划到建设到管理全过程的痛点问题。平台应用与对应的流程设置,建立了照明规划实施管理的创新模式。


周祖浩

上海图源素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化支撑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和修复工程关键技术研究 

报告简介:研究聚焦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从立项、实施到验收全过程的项目管理、过程监测、成效评估、结果通报、统计管理等功能,实现全过程留痕、全流程监管,整体提升项目监管的技术支撑能力和水平,为统一行使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提供有力有效支撑。从而提高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管理效益,节约各级工程项目的管理成本,取得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运用遥感、物联传感、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进行比对核查,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实时动态、可视化、可追踪的全面监测监管;对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进行全业务、全流程、全要素统一精准管理,形成“内部联动、外部协同、上下互通”,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管控。


推荐阅读


重磅嘉宾介绍和全日程发布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信息化年会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城市信息化论坛下周举行

会议通知 | 关于召开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信息化年会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城市信息化论坛的通知(二号通知)

会议通知 | 关于召开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信息化年会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城市信息化论坛的通知(一号通知)

【长嘉会谈 共建共享】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规划展示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第一次主任委员会议在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召开

2023年重点领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课程虚拟教研室教学研讨会顺利召开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我国城乡规划工作的非营利性行业组织。致力于制定城市规划执业规则、推广规划相关行业标准、搭建行业研究交流平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