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 福州:守护“根”与“魂”,激发“活”和“用”
10月25日,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现场会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出席会议并讲话。经验交流环节,福建省福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朱训志分享了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经验——一以贯之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精心守护历史文化“根”与“魂”;创新推进历史文化遗产“活”和“用”,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20世纪90年代,福州就在全国率先启动制定《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组织修复林则徐系列遗迹、林觉民故居、三坊七巷街区等。30年来,福州市坚持“全域推进、分类保护、活化利用、传承弘扬”,进行一系列开创性的探索和实践,构建了全市域、全体系、全要素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格局。
据朱训志介绍,目前福州市政府部门已累计投入400多亿元,对三坊七巷、上下杭等500多处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及各类预保护建筑进行保护修缮,辐射带动集中成片保护。同时,福州成立了市属国有企业古厝集团,累计投入自有资金约106亿元,开展朱紫坊、南公园等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群的保护利用及运营管理。
会上,朱训志分享了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四点经验:其一,原风貌为基底——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和“镶牙式”“渐进式”“微循环”“不间断”的步骤实施保护修复;其二,原居民为辅力——三坊七巷等街区内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盘点、梳理、挖掘工作,饱含原居民的在地智慧;其三,原工艺为支撑——成立古建筑保护修缮队伍福州市坊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集聚老工匠,在修缮工艺、改造技术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其四,原材料为保障——专门开设砖厂,通过对砖、石、瓦、木、石灰等古建筑传统材料定制应用,保留当地传统文化记忆。
福州还在历史文化遗产活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助力产业发展方面,福州以一街区一特色、一院落一故事、一店铺一业态的形式进行规划引导,打造富含文化底蕴和现代特色的活力街区。比如,朱紫坊成为福建省首个省、市、区三级共建的基金集聚区——基金规模达1230多亿元,上下杭成为“福州传统商业博物馆”,三坊七巷、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还入选了首批国际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散区。
在助力数字文创方面,福州市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打造凸显传统、承载时尚、激发情感的文创互动产品。比如,依托历史文化街区创新打造“福州有意思”“闽越古城”等文化产业IP;依托三坊七巷文儒坊8号建成国内首个以“中国传统商业印信”为主题,集商印收藏保护、商业文化研究、文化创新产品展示于一体的展馆。
朱训志还介绍了福州历史文化保护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经验。近些年,福州市鼓励社会资本和人才参与农村闲置历史建筑资源保护开发,培育新农人和农创客,有效激活了乡村的“沉睡”资产。比如,永泰县嵩口镇推出松口气客栈、嵩口公益图书馆、月溪花渡图书馆综合体等一批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范本,打造了乡村文化复兴的“嵩口模式”;连江县三落厝打造精品度假酒店、传统村落文化街区、休闲观光农业区和民宿区,成为乡村文创中心,让历史文化重焕生机。
此外,在助力非遗传承方面,福州开展了“非遗进古厝”活动,常态化开展软木画、漆器、石雕、油纸伞、角梳、茉莉花茶等非遗项目的教学、展示、宣传活动,增强闽都文化魅力;在助力教育实践方面,福州拓展了历史文化遗产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等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实践的主阵地。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现场会,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和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的最新行动。除福州外,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牛锐、青岛市副市长解宏劲、扬州市市长潘国强、景德镇市副市长徐辉也分享了当地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践经验。
现场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秦海翔主持。当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宣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发改委、各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城乡建设(规划)部门领导,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代表等150余人参加现场会。(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蒋彤)
|内容来源:新华社
推荐阅读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我国城乡规划工作的非营利性行业组织。致力于制定城市规划执业规则、推广规划相关行业标准、搭建行业研究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