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悟因缘与前提

乾一文化 一明 乾一学院 2023-08-24


将一个人唤醒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功德!


你自己醒来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






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开悟?佛陀是因为什么开悟了?开悟要具足七种因缘,即七种要素。觉醒是七种要素之一,觉醒并不是开悟,觉醒是种能力,是开悟必备的能力。






没有执著又能逍遥自在就是解脱


你的心一旦变得自由、不执著、不担忧,也不特别关注任何事物,那一刻你就是解脱的。这种状态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定点;你不集中焦点于任何议题或经验,眼前存在什么便是什么。觉得"逍遥自在",便是处于解脱状态。


为了达到这种解脱境界,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呢?我们在这里所做的每一件事其实都能促成解脱,不过我们现在要探讨的是它所需要的几个主要元素,这里称之为"解脱的要素"。什么样的要素能使你解脱,从最根本的角度来看,解脱大概有七个主要的元素。





能量带来转化,决心使你坚持


首先你需要的是能量。能量可以帮助你转化人格及其模式。有能量意味著你有足够的能力、勇气和耐力来转化自己。


有了能量你才会感觉:"是的,我可以办得到,我有潜力、毅力和勇气。"


这股能量将会提供你观察自己和理解事物的燃料。你需要理解和体认的事实在太多了,因此你需要大量的勇气和精力才能突破过程中的障碍,有能力对治那些障碍住觉知的幻象。


另一个元素是决心。缺少了决心,能量就会失去意义。你需要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动摇的意志,才能持续地面对挫败和失望。毅力能促使你坚持下去,因此,了解围绕著意志和毅力的人格议题是很重要的事:是什么东西障住了你的意志?


你要认清是什么东西在阻止你说:"无论发生什么事--失望、痛苦或恐惧--我都要坚持下去,我可能在开悟之前就死了,但我还是不会停止,死后我仍然要坚持下去。"


有了这种能力,你的内在工作才会言行一致。






仁慈使你信赖自己


另一个元素就是对这整件事的一种轻松感,一份欣喜的感觉。这是一种特定的喜悦感与轻松的态度,它是内在工作的本质,亦即对真相、看见真相及体认到真相的一份欣喜。它有点像好奇心-——对事物充满著欣喜的好奇。


如果你只有能量和决心,事情会变得过于沉重和严肃,但欣喜这个元素能帮你轻松地突破障碍。无论做什么,你都充满著兴致。这份轻松感之中带著一股孩童式的好奇,当孩子感到好奇时,他的心中并没有特定的目标,他不会想得到硕士或博士学位,他只是单纯地感到好奇罢了。


接下来的一个元素是仁慈。这是非常重要而必要的一种品质,因为过程极为艰辛,所以你必须仁慈对待自己。就因为你还没解脱,所以受苦是很自然的事,为什么要用驱迫的方式让自己更苦呢?为什么一犯错就必须惩罚自己?


仁慈这个元素会使你更信赖自己、信赖成长的过程、信赖你的心和你的本体。仁慈会带来无私的态度,一旦有了这种仁慈之心,你自然会友善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开悟需要安静和临在的能力


内在工作的另一个要素是内心的祥和,一种安静下来的能力,而不是永远都在活动和思考。为了体认到真正的解脱,你必须有能力让心安静下来,因为解脱境界是刹那即逝的。如果你永远都在思考和担忧,并且维持著一贯的快速活动,那么你就是在阻碍你对解脱的体认。


一旦发展出这份能够去除焦躁的安详感,我们就会从这种安歇的状态之中,自然生起直觉、洞见和细微的观察。


接下来的一个重要的元素是融入于某件事的能力,也就是完全融入于你正在做的事,不论那是什么。你完全专注于眼前的经验,彻底涉入其中,甚至到忘我的程度。


这是一种能力,一份与经验之间的关系,一种摆脱掉人格的解放感。处于这种状态里,你的头脑完全停止了区分或分别意识。你可以融入于任何一种行动、情绪、思想、感觉或本体的某个面向,印度教徒称这种境界为三摩地,自我的彻底消融。处于这种状态里,人格终于允许自己死亡、消失,与眼前的任何一种经验彻底融合。




觉醒是对治昏沉和愚钝的解药

最后一个解脱的元素就是觉醒。觉醒的品质是内在工作对治昏沉和愚钝的解药,你必须靠它来了解你所有的人格议题,也必须靠它来对治执著的倾向。你对眼前发生的事是充满着觉知的,里面没有丝毫昏沉的成分。

在你清明的觉知之下,事物变得清楚而明确,你能如实看见事物的真相而非通过潜意识在看。这样的状态就像万里晴空,没有一丝的云雾。但这并不意味你在看著一片晴朗的天空,因为你本身就是这片晴空。你的心是彻底开放及清明的。

开悟是因缘具足之后的必然的结果,这些因缘就是具足这七种要素,但是开悟的人是否具足这些要素呢?开悟的人没有对任何要素执著,因为他们就是要素本身。

【万行书院】开悟的前提条件

我们的头脑只记住这一世的信息。例如,我们现在五十岁、四十岁、三十岁,它储存的信息只有三十、四十、五十岁的经历。


但我们的八识心田里最深沉的意识,是不生不灭的,生生世世、刻骨铭心的信息都储存在里面。轻描淡写、鸡毛蒜皮的信息只储存在我们头脑里面,甚至更轻的信息,头脑里面都储存不了。


我们说这件事没有上心,就记不住,上心就记住了。如果是十分上心、刻骨铭心的,不仅进入了我们的头脑,连我们的八识心田也记录了进去,带到来世。


好多人不明白,开悟是怎么回事。开悟的第一步是我们身心合一,安住在当下,变成一,然后拿着这个一,再和大自然对接,叫作人和天合一,就把我们过去生生世世储存的信息全部接通了。

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这个三维空间,这个地球里面,轮回了无量世,轮回了很多世。


我们针对大自然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情,就如同我们今天的场景,以后,地球里面就会有我们今天这个场景。


如果你的收录功能很强烈,就会把我们今天这个场景收录到八识心田里面。当你达到人天合一,个体消失融入到整体里面的时候,就会和曾经......例如今天这个场景自动对接。


这就是所谓的开悟,就是把生生世世做的这个事情全部调出来,接通马上就可以使用。


就如同我们在电脑里面储存的信息,输入一个关键词,就可以把它调出来,如果这个电脑里面没有储存这个信息,你输入关键词,就调不出来。


整个宇宙像个大电脑一样,里面什么信息都有。谁输入的呢?就是你我他输入的。


所以当我们身心变成一的时候,安住当下,任何一个答案,甚至是你头脑从来没听过,没经历过的,只要你放松了,答案自动就出来。


甚至很专业的专家,会跑去请教禅师。虽然禅师对专家的专业知识是闻所未闻的,但是,当这个专家的理论遇到瓶颈、没有办法突破的时候,去请教禅师,禅师就会站在他的角度用禅的理论给他解答,他就能突破他理论的瓶颈期。


那么禅师的答案从哪里得到的呢?就这一世,头脑是没有答案的。禅师是已经融入到大自然里面,我们所学所想的,都超越不了大自然的信息。


我们大自然有两个场,一个是能量场,一个是信息场。

如果你今天接通的只是能量场,慢慢地,你就会变得很有力气,身体很好,满面红光,声音很大,体力很足,但你开不了智慧。


如果你今天接通的是一个信息场,我们说这个人的身体很差,但很有思想,有很多点子,很有智慧,因为他接触的这个频道,是信息场。


当然,我们希望既能接触能量场,又能接触信息场,它们两个合二为一,落在我们身上,身体又好,智慧又开了。


在过去,有一部分开悟的大禅师,他们就是把信息和能量合二为一,落在自己身上。


如果你只是得到了其中一项,要么身体很强壮,但是智慧没打开;要么是智慧打开了,身体呢,一阵风就被吹垮了。


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在修禅过程当中,你既可以接触到能量场又可以接触到信息场。无论是信息场还是能量场,都是我们的起心动念。


你动什么念头,就招感什么信息和能量。整个娑婆世界,这个三维空间所有的信息和能量,包括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众生,有形、无形的众生,全部是我们的起心动念招感而来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