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优秀课程思政案例示范 | 食品微生物检验

蚌埠学院 2023-01-05

为贯彻实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推进蚌埠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辐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学校即日起于蚌埠学院公众号推送课程思政系列典型案例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以期营造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推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优秀案例推送内容包括教师简介、课程简介、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思路图、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教学反思。优秀案例的分享将有利于锤炼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载体,提高我校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将思政元素浸入具体教学案例中,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01

# 教师简介 # 


陶志杰,硕士,讲师,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教研室老师,从事教学工作17年,主讲课程《食品微生物检验》及相关综合实训。曾两次获得蚌埠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发表教研论文3篇,主持省级教研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1项。

02

# 课程简介 # 


《食品微生物检验Ⅰ》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课程主要阐述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微生物的分离培养、生理生化反应、显微镜检查等方法来对食品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进行检测,以便对食品的质量及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情况进行可靠的评价。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较全面了解食品微生物检验在现代食品生产、贸易、消费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原理、基本步骤与方法,以及现代生物技术检测技术。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习,培养学生客观、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进行食品检验、食品品质控制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达到企业和检验部门的微生物检验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为国家培养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新一代有担当、使命感的食品安全技术人员。




              一、教学目标

1. 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选用国家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食品微生物检验》,主编青岛农业大学李凤梅教授。全书共介绍了各种食源性病原菌的基础知识及相对性的国家检验标准。课题组成员相互讨论,在全书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穿插课程思政元素。为国家培养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新一代技术人员。

(1)了解食品中致病菌的基本特点,其他一些致病菌的检测原理和流程。

(2)掌握不同食品中主要致病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检测原理、方法和流程。

2. 思政育人目标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检验中应诚实守信、使命担当、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加强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意识。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中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激发学生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以培养学生做好人民餐桌上的“守护神”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通过课程学习,引发学生共鸣,期望学生达到知识、能力和人格三位一体全方位的提升。从而可以更好地为国家培养知识面宽、能力卓越、素质过硬的一流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才。


二、课程设计思路图


三、 教学设计


 四、教学效果

1. 经验与创新

通过引入思政元素,使得原本枯燥的理工科原理、刻板的公式、冰冷的数据、严苛的规范变得生动有活力,课程如同富有了“精神”,有了“灵魂”。思政元素的挖掘并非难事,可从中华璀璨文化国学中引用名言语录,从小故事大道理中得到感悟,从中国共产党百年进程中弘扬不屈不挠奋进精神,从新时代功勋人物中学习奉献精神等。

2. 主要成效

通过自己的行为规范,传达一种正气,与学生亲切交流让学生认可自己并愿意接受我传授的知识,得到学生较好的评价。每年学生评教都被评为教学优秀。


五、教学反思

1. 存在的问题

(1)思政元素的挖掘需要教师具有丰厚的思政背景,提高了教师素养要求。

(2)思政教育从表面上看灌输给了学生,但不知其效果如何,不便考核。

(3)思政元素进课程需要把握“度”,否则会过犹不及,如同一道菜“盐大了”。

2. 改进思路

(1)注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思政案例较详细的内容可放入线上教学。

(2)加强个人对中华民族璀璨文化学习和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提高文化素养和政治素养。

(3)组织讨论,多听学生的发言,了解当代青年的思想,及时纠正一些不良思想,弘扬正气。

(4)把握好思政元素进课程 的“度”,穿插结合专业知识,点到为止。


往期推荐


蚌埠学院把助力乡村振兴书写在高质量党建的答卷上


来源:蚌埠学院教务处

编辑校记者团任梦月

审核:毛星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