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云可能入股猩便利?三个关键点看懂无人零售下半场

万德乾 零售老板内参 2019-04-05


如果深入了解蚂蚁金服和猩便利,会发现这个投资案值得看好。



文 | 万德乾

零售老板内参独家专稿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4月15日下午,有关阿里系的蚂蚁金服集团,或将入股无人零售创业企业猩便利的传闻,开始蔓延在零售圈子里。


《零售老板内参》APP(微信ID:lslb168)通过各类途径所掌握的信息显示,双方已经完成各类前期的谈判,蚂蚁金服已经开始对猩便利做包括财务层面的各种背景调查。

 

如同一个公司招聘员工,进入到背景调查阶段,说明这个员工在面试环节,已经得到甲方的专业认可了。

 

虽不说蚂蚁金服一定会最终入股猩便利,但在这起业界传言的意向投资案中,有太多值得解读的价值信息:

 

现有的无人零售企业和资产下一步怎么办?无人零售模式还有无值得发展的必要?


- 1 -

蚂蚁牵手猩便利的三个关键点 


2017年快起快落的无人零售现象,要看其转折点,裁员、关店撤点,还不是重点。

 

收购,才是关键。

 

这说明,无人零售模式在大公司的业务体系里,得到了更务实的价值肯定。

 

这是看懂蚂蚁金服或将入股猩便利的第一个关键点所在。

 

很多人以为,蚂蚁金服还是一个纯粹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更为“偷懒”的一种眼光,还在将支付宝和蚂蚁金服划为等号。

 

其实,今天的蚂蚁金服,已经是一家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

 

无人零售底层技术的探索,以及在消费场景下的无感支付和技术解决上,比如生物识别、人脸支付等,蚂蚁金服的技术储备,走在了世界前列。

 

这是看懂蚂蚁金服或将入股猩便利的第二个关键点所在。

 

当无人零售经过风险资本和创业者的不谋而合,带动了2017年新零售元年一次喧嚣热闹的过程之后,有关无人零售是不是值得继续推进探索的怀疑意见,已经在很多人的思维里形成定势看法。

 

但这显然也是一种不够有全局眼光的“偏见”。

 

一个行业的迭代前进,一个趋势的演化推进,一个需求的生长渐进,其实都有一条看不见的”主线“力量,决定着每一件事情,都有一个大家虽然说不清,看不见,却也深刻相信存在的指向性,驱使着纷繁万事为什么发生,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发生。

 

就像在人类认识世界的历史早期,会将万事万物的因果关系,指向为“上帝”的旨意。



 

回到蚂蚁金服的“主线”力量,就是不断以技术为驱动,去完善“人-钱-场景体验”这个蚂蚁金服业务基本框架的成熟度。

 

已经在无人零售底层技术的探索上,取得领先地位的蚂蚁金服,在今天,需要一个相对“靠谱”的无人零售企业,继续推进在无人零售这个细分赛道,完成以技术驱动“人-钱-场景体验”的成熟模式。

 

猩便利,就是这个横向对比其他无人零售创业类企业,相对“靠谱”的唯一一家。

 

因为,猩便利是2017年如此狂热浮躁的一年里,唯一敢在创业初期,就将体验的亮点,品牌的价值撬动点,聚焦在零售业的基本点——自有商品。

 

这是看懂蚂蚁金服或将入股猩便利的第三个关键点所在。


- 2 -

猩便利的优势和挑战


去过猩便利门店的人,一眼就能看到猩便利的亮点和怪点。

 

说有亮点,猩便利是所有无人零售企业中,唯一敢在门店做鲜食、做干果休闲食品的自有商品。回归零售本质的猩便利,这个亮点的价值会贯穿始终。

 

猩便利的COO,是来自前罗森中国副总裁福田晓村。可以相信,正是有着传统顶级便利店,并且擅长开发鲜食盒自有商品的专业人士加盟,猩便利才敢于在自有商品大做文章,就凭这点,猩便利就比一些只做基于技术,做浅层体验优化的无人零售公司,基础打的更牢固。

 

一个奇怪的点是,猩便利的无人门店,其实让人很容易看得出来,猩便利野心很大,初心很强,却也矛盾重重。因为,猩便利的无人店,有很多人——工作人员。某些便利店行业大佬,就带着玩笑的口吻,表示看不懂猩便利一边打着无人店的招牌,一边店里布满了工作人员。

 

有很多工作人员,或者说导购,其实大家也看得明白,是为了现场引导进店顾客下载安装猩便利APP。

 

这反映的就是在概念层面不是问题,甚至可以说非常优秀,却在执行策略上出了问题。因为,猩便利野心太大了。

 

绝大多数现有的无人零售企业,基本都是基于微信和支付宝,这两个中国仅有的两个超级APP,实现顾客进场进店的身份验证和支付完成。

 

但是猩便利却想推自己的APP,颇有点盒马和便利蜂的雄心壮志。看得出来,猩便利对自己基于自有商品和鲜食打造的竞争护城河,也颇为自信。

 

但这样做的成本增加,和今天消费者意识里,对再安装一个购物类APP的抗拒,让本来很好的概念,执行上却变成了问题。

 

猩便利无人实体店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猩便利无人店,带着复制三大日系便利店的强烈企图心。鲜食和自有商品就不用讲了,连整个的货架陈列和商品组合,也是标准的传统便利店模式。

 

说明在猩便利决策层的价值判断里,便利店的价值点,其实不在无人和有人。而在用技术的力量,怎么去更好的放大传统便利店的优势。

 

所以大家会看到,别家无人零售企业,费劲在门口设闸机,设自动门,想尽办法确保顾客身份验证和商品支付、门店安防的精准度。

 

只有猩便利的门店,自动伸缩门让顾客无感、无时间损耗的自由进出。引导首次进店的顾客,在电视屏上扫脸打通APP和顾客的相互验证。

 

很矛盾!什么卖点和亮点都想有,却也没有什么重点的突出。矛盾重重,就是这个意思。




- 3 -

蚂蚁金服和猩便利的化学反应

猩便利犯的这些很矛盾的毛病,属于很典型的小公司才会犯的毛病。

 

就拿今年初,猩便利在无人货架上,遭遇的一轮撤点位,裁员的风波。无人货架这种模式,可以做,但不该被赋予过多的期待。一个敞开式的传统货架,一不能承载技术的演化,二又拖累企业的补货成本,三又不能展开品类宽度的空间,凭什么要做得那么大?

 

大家看盒马有过丝毫对无人货架的觊觎吗?说到底,无人货架还不在上文所说的零售行业“主线”轨道上。猩便利无人货架的撤点裁员,在逻辑层面,其实和他们的无人便利店一样,什么都想有,什么都想要。

 

去年,夏天看到行业热起无人便利店,猩便利赶上了时候。都了秋天,全行业在热炒无人货架,猩便利架不住心动,或者为了给投资方一个好的交代,也不分轻重的高调进场了。

 

其实如果无人零售没有那么浮躁,按照猩便利的在商品面的快速复制力,说不定反而走的可以很健康稳固。

 

当然,这只是假设。

 

现在,蚂蚁金服集团意图携带资本、技术和对无人零售一个更大框架的整体设计,有可能和猩便利走在一起了。

 

2017年7月7日,第二届淘宝造物节上,淘咖啡大出风头。

 

很多人也许还不知道,淘咖啡这个无人店模型,店内的领先技术:IoT(物联网)智能传感器、无感支付通道、桌面点单智能屏幕,其实都是蚂蚁金服提供的。

 

淘咖啡之后,蚂蚁金服很快在杭州肯德基K-PRO餐厅上,上马了人脸支付。并在农历春节前,推出基于无人零售的新一代应用体系——WithAnt无人体验店。坐落在蚂蚁金服杭州Z空间总部的一楼。

 

在这个WithAnt无人店里,相比淘咖啡在IoT(物联网)传感器上的部署,蚂蚁金服在WithAnt上面,已经开始利用计算机视觉,开始对进店的每一个的每一个身体动作、行为和表情,都有数据化捕捉和分析。

 

计算机视觉捕捉到的商品和人的细节,通过算法模型分析后,能帮助实体店老板更好的了解客人和店铺,并有针对性地作出决策。

 

比如,爆款商品是不是应该调整一下货架位置。顾客最常走的动线,是否应该再优化匹配货架及商品摆放策略。

 

按照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负责人蒋国飞的看法,“如果参照无人驾驶技术的五级技术图,无人零售技术的第五阶就是纯计算机视觉技术。”

 

可以说,蚂蚁金服在无人零售底层技术上的探索,是和Amazon Go基本站在一个水平线的。

 

蚂蚁金服做这些,完全不是为了自己去开店,而是希望打造一套输出给无人零售企业一套成熟而完整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不知道是不是实际过程推进的缓慢,投资入股一家无人零售企业,由蚂蚁亲自在这个企业上,测试摸索出真正成型、成熟的模式应用,才能更好的打动其他无人零售企业。

 

就像阿里巴巴在银泰、大润发上正在做的那样。

 

也因为这样,猩便利在自有商品开发的经验储备,所建立在无人零售赛道上的独特价值,其实有可能是蚂蚁金服心目中那个理想的“银泰、大润发”。

 

这个投资案,不一定是两全其美的。但至少在目前看,还挺不错的。

 

蚂蚁金服和猩便利的组合,好比一个资金丰厚的投资人,可以继续无压力的投入于研发。并亲自担任董事长主导公司的基本框架,担任CEO决定着公司经营管理的主次轻重判断,还一个优秀的CTO身份,提升公司的整体技术方向和高度。最后,由猩便利这个抓住零售本质的COO,做好门店的日常运营。

【 看报告】95后消费大数据报告:40页PPT揭秘5大趋势和3大特征

▶【系列专题】便利蜂王紫:移动互联网让便利店多了一条护城河【北京便利店专题①】

🔍

- 加入交流群 -

零售老板内参小助手|微信:15210567973

- 商务合作&内容转载 -

零售老板内参小秘书|微信:15901560304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零售老板内参APP洞察新零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