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番花信风 · 山矾】一朵被黄庭坚改错名的花
二十四番花信风 · 山矾
大寒 三候山矾
大寒三候,山矾值班。可惜大多数人不认识它。
看了图片,可能有人会想,这不就是我在某某山头看过的那种小野花吗!(当然另一部分人仍然冷漠脸)
“这是什么花?”“嗯,小白花”“嗯,小黄花”——这大概是今天的我们对陌生花卉的认识吧。
山矾,别名郑花、芸香、七里香。花期2-3月,多见于我国南方各省山林间,也有作为庭院花卉。
芸香和七里香都小有名气。“书香门第”的“书香”就来自芸香。古人为防止蠹虫咬食书籍,就在书中夹上一种芸香草,开卷便有清香,故称之为“书香”。(此处真该敲黑板划重点!)
七里香的名气来自于周杰伦的《七里香》,此处溯源君就不唱了。
但可怜的山矾,实际上跟这两种花并没有特别大的关系,这些别称只是古人对植物学科的一些不详尽的认识。没有了文化附加值,山矾沾不上名气,也上不了头条,还是得时常被人称为山间小野花。
第一个护花使者该是黄庭坚,有赐名之恩。
再来读这两首诗:
其一
高节亭边竹已空,山矾独自倚春风。
二三名士开颜笑,把断花光水不通。
其二
北岭山矾取意开,轻风正用此时来。
平生习气难料理,爱著幽香未拟回。
读完觉得,还是序写得好……
第二个护花使者可能是李时珍。
《本草纲目》:“山矾生江、淮、湖、蜀山野中,树高大者高丈许。叶似栀子,光泽坚强,略有齿,凌冬不凋。三月开花,繁白如雪,六出黄蕊,甚芬香。结子大如椒,青黑色,熟则黄色,可食。其叶味涩,人取以染黄及收豆腐,或杂入茗中。”在山矾的药用价值被李时珍记载后,我们的中药主要用山矾来清热利湿、治疗咳嗽。据说江西地区叫它“甜叶子”,端午包粽子时会用到,取其甜味。
”溯源君认为黄庭坚改名帮了倒忙有一佐证,南宋杨万里曾有一首《雨中送客有感》:不知春向雨中回,只道春光未若来。老子今晨偶然出,李花全落郑花开。
“李花全落郑花开”读一读这样的句子,“郑花”是不是比“山矾”来得率真天然?
绘图/白胖燕
鉴于多数人都不认识山矾,就再说一点题外话。有人说:“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半不认识、一半分不清。”说得正是很多人的心声,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无处赏花,也无闲赏花,只能看看屏幕上的一朵朵假花。在这个问题上,或许我们与古人之间隔的不是时间,而是城市文明与乡土文明之间的距离。曾经,与自然共处是他们的生活,是为乐土。如今,与自然共处我们称之为旅游,是为乡愁。一乐一愁,是否正是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呢?
想起钱穆先生曾说:从鸦片战争五口通商直到今天,中国人正在开始正式学忙迫,学紧张,学崇拜功利,然而忙迫紧张又哪里是生活的正轨呢。功利也并非人生之终极理想,到底值不得崇拜,而且中国人在以往长时期的闲散生活中,实在亦有许多宝贵而可爱的经验,还常使我们回忆与流连。
那么,就以今日花事,作为一种对旧往闲散生活的流连吧。本文版权归中华文化溯源(gmrbjzb)所有,转载须经授权。
撰文 | 陈陆寒 编辑 | 周梦爽
二十四番花信风
立春:一候迎春 二候樱桃 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 二候杏花 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 二候棣棠 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 二候梨花 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 二候麦花 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 二候酴醿 三候楝花
(↑ 点蓝字,寻花期)
中华文化溯源
追问与寻觅 开启一段自我确证的旅程
中华文化溯源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光明日报记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