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山乡赤子情,初心璀璨“木芙蓉”
更多文章,请点击上面的“乐乡树人”,关注即订阅。
扎根山乡赤子情,初心璀璨“木芙蓉”
——记荆州师德模范、松滋最美乡村教师陈蓉
文/山栀子
她叫陈蓉,来自素有“荆州屋脊”之称的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明德小学。每一名教师的背后,都有过动人的故事。她只是全国300万乡村教师中的平凡一员。而她,只不过多了一点逐梦的漫长,多了一点环境的孤寂,在相同的教育幸福中多了一点成长的苦涩。宋词云,“不肯嫁东风,殷勤霜露中。”她甘做大山深处的一株木芙蓉,耐热耐旱、抗污染,不与春花争艳,不与夏花比美,静静地守候着土家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不负青春,一颗痴心给梦想
1989年8月30日,这是她生命中一个重要的日子。就在她收拾好书本准备去复读高三时,乡教育组的领导和村小学的校长来到了她家:“陈蓉,咱们村缺老师,你来学校代课吧。”她父亲听了气不打一处来,毅然决然地回绝了两位。
当一名教师是她从小的梦想,只是,当一名代课教师却不是她的初衷。那一夜,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她想起11年前她入学报到的那一幕。父亲领着她走进简陋的村小,当父母们相互打听谁是孩子的科任老师时,校长无奈地说,现在还只能临时安排人来给孩子们上课,昨天新到岗的老师上班一天就辞职走了,一个萝卜一个坑,他们也正在找老师。选择复读,再冲一年,或许就迈进了那令人向往的大学,从此她就可以走出这祖辈困居的大山;选择代课,今天的孩子就不会再像她当年那样,为没有教师上课而忧心忡忡。半夜里,她来到父母的床前,和父亲一起回忆她当年入学报到的情景。父亲懂她,说,是复读考大学,还是留在山里当代课教师,你自己做主吧。
第二天,当她出现在老校长面前报到时,校长像得了个金元宝似地兴奋:这穷地方,没有人愿意来当教师,你是土生土长的土家人,希望你能扎根这里,用你所学的知识帮助土家儿女们走出大山。她从校长简短的话语中读到了家乡教育的窘迫,也第一次感到身上担负的责任。当她第一次走进教室,看到一双双充满稚气、求知若渴的眼睛,更加坚定了选择留下,扎根家乡教育的决心。
不曾想,她顶着“代课教师”的头衔,一干就是20年。
这期间,最初是每天往返,风雨无阻;大雪纷飞、冰冻封山,山路之行难以想像。后来是每周往返,因为实行了早晚办公,于是习惯了一个人在学校陋室简居,青灯相伴。
这期间,她每月的工资从89年的55元到09年的1000来元。
这期间,儿时伙伴,昔日同窗,有的外出打工,用勤奋打拼赢得事业有成;有的大学毕业,用学历智慧开创广阔天地。他们时常向她发出邀请,玩伴说,出来吧,外面多的是机会;我们都能闯出一番天地来,你窝在山里真是浪费了。同学说,来我这里吧,怎么都比在山里代课强!说实话,同学好友的珠光宝气她不羡慕,但外面世界的精彩浪漫她也曾有心动;在外打工的高薪优酬她不羡慕,但是目前一名代课教师的名份她心有不甘。然而,每当她的思想有所动摇时,眼前浮现的那一双双孩子的眼睛,那一束束父母信任的目光,顿时成了她选择留下的压倒性砝码:她走了,孩子们谁来教?她走了,家长们怎么办?
2009年,这是松滋无数代课教师的“春天”。她以代课教师招考小学语文第一名的成绩,有幸成为了一名公办教师。此后,时不时的又有一些好心人鼓动她往城区学校或山下面的乡镇学校调动。是啊,大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她也想去看看!只是那么一瞬间的心动,她又一次平静如初:我用20年的青春为之打拼的梦想已然实现,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大山滋养了我的教师梦,是一批又一批土家儿女陪我逐梦前行,永葆初心。我,必须留下!
厚爱留守,一腔赤情润幼苗
校园里,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叫留守儿童。她所在的卸甲坪土家族乡,依然是以打工为支撑的经济,成为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典型。她的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小学,孩子从三年级开始在校住宿。在这样的群体中,留守孩子比例高达70%,还有不少孩子是单亲离异家庭。近年来,松滋教育发起了“牵手留守儿童,践行师德宣言”行动,通过每名教师结对牵手一名或几名留守学生,来践行师德规范和誓言。父母缺位,老师补位;亲情遗失,师爱换回。这对每一名教师,都是新课题。
她注重用心管理,给学生安“家”;用心设计,让学生有“家”的生活。学生的宿舍,她帮孩子们布置得像家一样,环境舒心、温暖;她会经常设计一些班会活动,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宿舍,洗衣、叠被、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教育孩子们懂得感恩……放学后她会经常翻山越岭徒步上门家访,抽时间她会拨通班上那些留守孩子的父母的电话,让他们进行亲情交流。这些年来,她为此花去的电话费少说也有上万元。
留守孩子的心,大多是封闭的。走近、走进他们,需要老师始终怀着一颗同理心。2015年秋季的一天,她在检查学生的日记时,发现覃颖同学写满字迹的纸上,分明留有泪水的痕迹。她一惊,心中升起钻心的痛。“爸爸妈妈,你们不是说好了国庆节回家吗?好不容易盼到了国庆节,却看不到你们的人影啊!爸爸妈妈,你们好狠心啊!从我上学到现在,见到你们的日子好少好少。我才11岁啊!……妈妈,我恨你!”她的眼睛模糊了。覃颖那一行行带泪水的字迹,是一个留守孩子对父母无尽的思念呀!为了解开孩子心结,第二天,她与覃颖的妈妈在电话里沟通好后便把覃颖约到办公室谈心。
“覃颖,想爸爸妈妈了吧!”她摸着覃颖的头轻轻的问。可是覃颖什么话也不说。
“其实,我也很想自己的妈妈。”她自言自语。
“老师,你也想妈妈?”覃颖突然间冒出一句话。这使她感到意外,也似乎看到了希望。
“是啊!我妈妈都六十多岁了,可依然时常惦记我的冷暖,上次天气突然变冷,我妈妈还特意打电话给我,要我注意保暖,都那么大岁数了,还惦记着我的健康。”
“哦?!”覃颖似乎感到很惊讶。
“其实,天下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心头肉!你的爸妈也和她妈妈一样,无时无刻都在关心着你,爱着你。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外出打工,为了你读书,为了你的将来,他们拼命地挣钱。其实,他们的内心也很苦!上次你犯了一个小错误,你爷爷在家惩罚你,你妈妈知道了,专门打电话给我,让我多关心你呢……”
没等她说完,覃颖一下站起身来,扑在她的怀里,哭着,喊着“老师,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她一把搂住孩子,泪水夺眶而出。此时,她拨通了覃颖妈妈的电话,当她妈妈在电话那头问她学习、生活等情况时,电话这头的覃颖强压住那份思念有问有答,并且还关心地问起她妈妈的工作情况,说一些让她妈注意身体的贴心话。
多年以来,她还为她以同理心引导留守孩子的这个成功案例而引以为荣。看看留守孩子是多么地无助、可怜,他们本已身处封闭的大山环境,还要在亲情缺失中封闭自己的美好童心。老师,就像上天派出的使者,陪伴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教师的使命和责任,也成了她义无反顾扎根山村的不竭动力。当她看着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脸,当她看到一个个地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她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她留下的价值!当她曾经教过、厚爱过的孩子,在考上大学后,或是毕业工作后,专程来母校看望她,感谢她在小学时给予她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时,她无悔选择,无悔坚守,她是一个幸福的人!
立德树人,一颗初心永不忘
卸甲坪是土家族民族乡,深厚而丰富的土家文化孕育了土家儿女。不忘本,不断根,这是教育立德树人的重任。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引导孩子们做好一个土家人,这正是选择留下,甘当一名土家乡村教师的初衷。
她和学生一同走近土家民族文化。以手抄报、黑板报、绘制书画等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外显,如画画自己眼中的“黄林古桥”。以查阅、比赛背诵相关节日古诗文、现代诗歌的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介入学生心灵土壤,她申请学校,聘请“山歌大王”宁远俊先生来校给孩子们讲土家民歌的发展渊源,激发孩子们的热爱家乡之情。以模拟表演节日由来故事的形式,将传统文化细化到具体的人与事,使学生体味美好的情感,如请同学们表演“黄林古桥的传说”,以孝文化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以社会实践及“走向社区”等活动作为学生感悟优秀传统文化释放的突破口,在实践中使其坚定宏大的理想信念和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她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观卸甲坪土家文化广场、黄林古桥,学跳土家摆手舞,指导孩子们写好参观日记,激发孩子们的写作激情。
几年来,她以民族文化为抓手,打造文化班级,极富土家民族文化气息,她所管理的班级被授予“2017年全国班级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教学中,同事说她是“多面手”,“万精油”。她长期担任语文老师,学校缺英语老师时,她欣然兼起了英语教师。为了教好英语课,她自费购买学习机练习听力和口语,以此来夯实自身英语功底。学校缺科学教师时,她又兼起了科学课。面对陌生的领域,她坚持先在网上观摩学习,然后再教;所有实验,她都要亲自动手先做,确保课堂上百分之百的成功。天道酬勤。她的10多篇教学论文和案例在松滋、荆州乃至省里获奖,她也有幸被评为第五届松滋市骨干教师。那一本本厚重的荣誉,是特色教学的阶段性体现。
做一名老师,一名好老师。她初心不改,砥砺前行。
只问耕耘,莫问收获。可是,她的心中却有满满的收获。曾经一对双胞胎学生的奶奶逢人就说,她的一双孙女,没有陈蓉老师的帮助,是走不出大山的。还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学生,毕业之际,给她的信中问她:陈老师,我是一个没有妈妈的孩子,你能做我的妈妈吗?……这可是一个学生给予老师的最高荣誉啊!
“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她的教育人生里,张张真挚的画面、句句感恩的话语和双双智慧的双眸,紧紧地环绕在她的周围。她愿做大山深处的一株木芙蓉,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用师爱和坚守,成全土家孩子的美好未来,成就她一名土家教师的职业幸福!
(本文根据主人公的事迹材料采写,系原创作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