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目送》,生命的修行

袁勇 乐乡树人 2022-03-28

《目送》,生命的修行

文 / 袁勇


“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这是龙应台先生《目送》中的一句话。我觉得:阅读就是一个人走路,私会的是一段曼妙的风景,修行的是俗世中如静水的心灵。

目送是对逝去无能为力

读《目送》,你能感悟到个人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最不可言喻的伤逝与舍去,一种欲罢不能的疼,一种刻苦铭心的痛。目送意味着对逝去无能为力,它是我们每个人命中注定逃不过的劫。

一本好书,是必然会产生共鸣的。我想起了我的求学岁月,每年秋天,我的父母也只能看着我的背影,看着我独自走下去。在那段艰苦难忘的时光里,我只能一个人走。纵然我看不到,可是我知道,他们眼中的担忧,他们眼中的不舍,他们眼中一闪而过的伤痛。我不回头,不是不愿意,是害怕。

若干年后,同样的情景,同样的画面,同样的心事重演,唯一不同的,是故事的角色与位置:我站在人生的中间,目送孩子的背影越长越高,却越飞越远,目送着父母的背影日渐佝偻,行将老去。世界终将归于孤单与清冷,伤感是免不了的。这时候,我翻开《目送》,读到了这样的文字:“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或许,在作者与儿子,作者与母亲三代人的角色扮演中,在消逝的时光里,他们目送一个背影,看着另一人走下去。

人生本来如此,父母子女早已和我们牵扯起情绪,缠绕成关系,氤氲成感情,和生命约定成一场生死劫,如影之随行。既然是注定,那么,回首,向目送你的生命感恩;昂头,向你终要目送的生命问好。

目送意味着迎接

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纠结,那是7年前开始的。7年前,孩子7岁,我们全家去南京玩,动车快到站了,速度很慢,窗外出现了一所学校,那所学校就像现在的城北,精致而漂亮。孩子忽然叫我们:“快看,好漂亮的操场!”我们没多在意。“要是我也能上这样的学校就好了,我们学校全是黑煤渣。”孩子的话让我心里隐隐一疼,我和他妈妈四目相对,目光黯然。

后来我们带孩子到实小、黄杰、一中,孩子总是透过围着的栅栏,把目光洒在漂亮的操场上。我们告诉孩子,爸妈是乡村教师,没办法让你上这样的学校,况且孩子就是应该和爸妈在一起,你不在我们身边上学,我们也不放心。孩子很懂事,反过来安慰我们说,和爸妈在一起就好,我以后会上比这更好的学校的。我们听了心里特别愧疚,恨不能给孩子好一点的成长环境。

最让我们焦虑和徘徊的是2016年秋天。就在我们全家面对着要不要改变一下现状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又翻开了《目送》:它所展现的,不正是眼前我们所经历的生活么?亲情,友谊,爱情,家庭,工作和关于幸福的思索,写缠绵不舍和决然,写尽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它告诉我,要真正的注视一切,必须一个人走在路上。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行云流水间,万物尽收眼里。 于是,我们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可以说,是阅读给了我们勇气和力量。

记得《小王子》中,狐狸曾对小王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对我来说,你只是一个小男孩,就像其他成千上万个小男孩一样没有什么两样。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也只是一只狐狸,和其他成千上万的狐狸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就会彼此需要。对我来说,你就是我的世界里独一无二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你的世界里的唯一了。”与城北相遇,相融,相亲,十分幸运,非常幸福,城北成了我们的“唯一”,我们也成了城北的“之一”。现在,我和孩子,各自行走在一段全新的人生之路上,我们一起努力,收获的是不一样的风景!

龙应台告诉我,目送意味着迎接。目送是对过去的告别,迎接的却是全新的世界。

阅读是对生命最华丽的目送

“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在作者清新细腻的文字里穿梭,我读懂了太多关于爱的信息,读懂了伤春悲秋的情怀,读出了世间的人生百态。阅读,是快乐的旅行,实现一种深刻的人生体味。放下书,闭上眼睛,更多领悟到的是生与死那一瞬间的界限。无法忍受,却需要面对的是:到底什么才是最宝贵的? 当我们再不能为过往的遗憾一一买单的时候,彼时的目送就成了眼下的悲凉。 

生命就像一辆行驶的车,没有“R”挡,更缺“N”挡,永远只有“D”挡。物质生活的富足,让我们冷漠了对生命质量的思索。“你能想象比‘被物质撑得过饱后的漠然’更贫乏的存在状态吗?”《目送》如是说;“有了物质,那是生存,有了精神,那才是生活。”雨果亦如是说,如醍醐灌顶。于是,我始阅读,不只有《目送》。

我跟风,读于丹的《论语心得》,读《易中天说三国》,读《明朝那些事儿》,读安意如《陌上花开缓缓归》,读《三体》,没时间读老祖宗留下的原著,没水平做研究,不要紧,有人帮我们读,帮我们研究,现成的文字拿来就读,拾人牙慧,倒也别是一般好滋味。

我好奇,特别爱读《读者》,尤其是“人物”这一栏目。比如苏东坡和李白的小资背景,萧红和端木蕻良的爱情与背叛,“一片冰心在玉壶”和“恨水不成冰”的执着与遗憾,黄永玉的老顽童性格和他与沈从文的叔侄情感,张爱玲对胡兰成的旷世爱恋,霞飞路上那一串串耀眼的足印……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偶尔在课堂之余提及,学生会特别感兴趣,顺便还可以帮自己圈一批忠实的小粉丝。

我追星,我是美女特级教师王君的迷粉,李镇西先生的教育思想令我着迷,李希贵校长的教改理念深入我心,荆州王掌门的生活化语文观迷津引渡。因为从没停止追逐,进入城北后,伍校长倡导的“卓越”课程理念,也能最快时间对接适应。

李校长曾说,奔跑在路上,我们永远年轻。我想改写一下,作为我分享的结束:行走在路上,努力是男人最性感的姿势,阅读是对生命最华丽的目送!

(作者系松滋市实验初中教师)

推荐阅读:

1、黄老师讲作文(21):除了“选择”,还要“提炼”

2、《红蔷薇》:给你一个可以触摸的“信仰”

3、【2018献词】感恩有你:若不离,我不弃

4、心中的一亩田

5、谢谢你,愿意做我的学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