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儿童节,“集体狂欢”更要特别关注|山栀子

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2-03-28


儿童节,“集体狂欢”更要特别关注

/ 山栀子

 

又是一年一度“国际儿童节”。

节日未至,先闻其声。你听,校园里,歌声、笑声,呐喊声,声声入耳;你再听,超市、商场、美食店,打折送礼的广告声,响彻耳际。儿童节的氛围,提前一周甚至更长时间就已开始酝酿,并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

此时,孩子比其它任何时候都要快乐。此刻,在他们的眼里和心里,世界都在为之欢呼、喝彩和祝福。

天真的儿童,对于这个一年一度属于自己的节日,人人都有预期,倍加珍视。他们心中期待的节日“礼物”,或是属于自己的一个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或是一个梦寐以求的玩具,或是心仪许久的一套书籍,或是一场电影,或是一顿美食,或只是来自远方的一个电话或视频。节庆的氛围越是浓厚,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渴望越是强烈。心理学表明,只有当孩子的预期得以满足的时候,他们才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因此,重视孩子的节日,回应孩子的期待,值得孩子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心。

年年岁岁节如是,岁岁年年景不同。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儿童节,怎样让每一个儿童年都能在孩子的成长中打下烙印,教育的智慧如涓涓流水,灵动鲜活。于是,儿童节扩展为科技艺术节、读书节、美育节,时间延长为一周,内容融科技、艺术、经典、书法、绘画、体育等为一体,空间从班级到校园、从校园到社区和乡村。节庆的故事精彩纷呈,节庆的声音响彻大地。

然而,一个群体的狂欢,可能正在掩盖某一个体的落寞。我们既要重视一个群体的活动效应,也要珍视某一个体的情绪反应。因为,同属于一个群体的孩子,身后却是不同的家境和独特的个性。

因此,我们在普天同庆、集体狂欢的时候,还需要特别关注。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大群体。于他们而言,父母陪伴正是稀缺品,也是奢侈品。在儿童节这个特别的日子,能够有亲人回家陪伴的毕竟只是极少数。集体的狂欢代表不了个体的愉悦;节日里短暂的快乐也消除不了年复一年沉淀下来的寂寞与伤痛。这些缺少陪伴的孩子,内心往往比外表更丰富,也更脆弱。这些从小就承受着生命之重的心灵,在和同伴们享受节日喜庆时,也会更加刻骨地体味到留守的孤单,与同龄人的差距感会在这一瞬间被突然放大。

身体患有残疾的孩子,在节日集体活动中,他们可会显得更加敏感。智障儿童,对快乐的追求丝毫也不会降低;只是,在集体欢乐时,他们显得与同伴不能合拍一致。

生活中,还有一些孩童,看似正常,内心却极其自卑。他们从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艺,也从不喜欢轻易向他人吐露自己的心声。这个时候,可能越是热闹,他们越是沉默安静;越是狂欢,他们越是内心难过。

属于儿童的节日,我们更要关注特殊个体在想什么,真正需要什么。

如果你是老师,请把你爱的目光扫过每一张脸。看看这每一张脸,是否都笑颊粲然;想想这每一副笑容,是否都发自孩子真实的内心。如果你是老师,请把你爱的目光扫过每一个角落。看看在教室里,楼道里,树荫下,是否有一个独自静坐的小女孩。如果你是老师,请在心中默念每一个孩子的名字。他们放学回家后,是否有父母陪在身边;然后,请你悄悄地去问问他:父母是否回家,或是来过一个电话,或是寄回一份礼物;然后坐下来,认真听一听孩子心中的“风暴”。

如果你是企业老板或是一个单位的负责人,请给那些远离孩子的年轻父母们放上半天或是一天假;或是代替这些没有时间的父母,给孩子准备一份属于他们的“礼物”。

如果你是政府官员,请在这个日子,走进特殊学校,或是在普通中小学走近那些极少数特殊的孩子,送上党委政府特别的爱。

如果你是在外打工的年轻父母,如果你实在回不了家,请别忘了电话和礼物。

赤子之心,源自一颗童心。每一颗童心,都需要我们精心呵护。

快乐,是儿童节永恒的主题。让每一个儿童节都快乐,不能少了每一个儿童的快乐。我们更加期待,不远的明天,“儿童节”能成为全民节日,亲子同乐。

(本文已刊于5月29日荆州新闻网“荆江评论”和《中国教育报》蒲公英评论。欢迎点击左下方的“阅读原文”。)

推荐阅读:

1.又是栀子花开时|山栀子

2.人生第一粒“扣子”中不能缺“英雄”|山栀子

3.石头记|山栀子

4.做一名有梦想的教育人| 山栀子

5.在“故事”中成长的不只有童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