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01】《种 爱》赏读|山栀子
种 爱
文 / 丁立梅 赏析 / 山栀子
认识陈家老四,缘于我婆婆。
(——开门见山,简洁明了。很多人作文,开篇总喜欢洋洋洒洒,却总是写得拉拉杂杂,入题太慢,让人读欲顿去。)
婆婆来我家小住,不过才两天,她就跟小区的人很熟了。我下班回家,陈家老四正站在我家院门口,跟婆婆亲切地说着话。看到我,他腼腆地笑笑说:“下班啦?”我礼貌地点点头说:“是啊。”他看上去年龄不比我小。
(——一个“亲切”,一个“腼腆”,人物的第一印象就鲜明地树立起来。)
他走后,我问婆婆,这是谁啊?婆婆说,陈家老四啊。
陈家老四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亲过世早,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都已另立门户。他们与他感情一般,与母亲感情也一般,平常不怎么往来。他和母亲守着祖上传下的三间平房度日。
(——此段并非闲笔,铺垫。)
陈家老四没正式工作,蹬着辆破三轮车,上街帮人拉货。婆婆怕跑菜市场,有时会托他带一点蔬菜回来。他每次都会准时送过来,看得出,那些蔬菜已被他重新打理过,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婆婆削个水果给他吃,他推托一会儿,接下水果,憨憨地笑。路上再遇到我,他没头没脑地说一句:“你婆婆是个好人。”
(——“准时”“重新打理”和“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人品跃然纸上。)
陈家老四却得了绝症,肝癌。因为穷,医院是去不得的,只好在家里吃点药。精神好的时候,他会撑着出来走走,身旁跟着他的白发老母亲。小区的人远远望见他,都避开走,生怕被他传染上什么。他坐在我家的小院子里,苦笑着说:“我这病,不传染的。”我们点头说:“是的,不传染的。”他得到安慰似的长舒一口气,眼睛里蒙上一层水雾,感激地冲我们笑。
(——一个“却”字意味深长。从“苦笑”到“长舒”,现出内心挣扎和情绪波动,极富有表现力。“水雾”之中充满了感激感动。)
一天,他跑来跟我婆婆说:“阿姨,我怕是快死了,我的肝上积了很多水。”
我婆婆说:“别瞎说,你还小呢,日子长得很。”
他笑了,说:“阿姨,你别骗我,我知道我活不长的。只是扔下我妈一个人,不知她以后怎么过。”
(——简洁直白的言语中,是孝顺。)
我们都有些黯然。春天的气息正在蓬勃。空气中弥漫着新生命的奶香,叶在长,花在开。而他却像秋天树上挂着的一枚叶子,一阵风来,眼看着就要坠下来,坠下来。
(——景物描写恰到好处,春天的活力和秋天的落叶形成鲜明对比,是反衬,以喜写悲,更见其悲。这种手法,类似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我去上班,他在半路上拦下我。那个时候,他已瘦得不成样了,脸色蜡黄蜡黄的。他腼腆地冲我笑:“老师,你可以帮我一个忙么?”我说:“当然可以。”他听了很高兴,说他想在小院子里种些花,问我能帮他找些花的种子。他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见我狐疑地盯着他,他补充道:“在家闲着也无聊,想找点事做。”
(——简单的肖像描写,病态和笑容的矛盾中,表现出乐观的心态。)
我跑了一些花店,找到许多花的种子带回来,太阳花、凤仙花、虞美人、喇叭花、一串红……他小心地伸手托着,像对待小小的婴儿,眼睛里有欢喜在荡漾。
(——细节描写,神态描写中的珍视和欢喜,折射其对生命的珍惜。)
这以后,难得见到他。婆婆说,陈家老四中了邪了,筷子都拿不动的人,却偏要在院子里种花,天天在院子里折腾,谁劝也不听。
我笑笑,我的眼前浮现出他捧着花种子的样子。真希望他能像那些花儿一样,生命有可以重新开始的机会。
一晃,春天要过去了。某天,大清早的,买菜回来的婆婆突然说,陈家老四死了。
像空谷里一声绝响,让人怅然。我买了花圈送去,第一次踏进他家小院,以为定是灰暗与冷清,然而,一院子的姹紫嫣红迎接了我。那些花开得热情奔放,仿佛落了一院子的小粉蝶。他白发的老母亲站在花旁,拉着我的手,含泪带笑地说:“这些,都是我家老四种的。”
(——“像空谷里一声绝响,让人怅然。”这是一个凄美的比喻,传神。第二次景物描写,特写镜头,映衬着这里曾有一个鲜活的生命,也暗藏着一个儿子对母亲的孝顺和牵挂。)
我一时感动无言,不觉悲哀,只觉美好。原来,生命完全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重新存活的,就像他种的一院子的花。而他白发的老母亲,有了花的陪伴,日子亦不会太凄凉。
(——散文之美,贵在点“睛”。结尾以花喻人,又借景抒情。)
推荐语:
从文体上看,这篇文章可是视为散文,也可当小说解读。
文章内容很美,一种人性的淳美,一种命运的凄美。
且看塑造主人公“陈家老四”的笔法,作者就很有“手段”。有出场时的“简笔画”;介绍背景时的“对比”;有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如传神的一双“眼睛”;有意味丰富的“景物”来烘托。这个人,类似于杨绛笔下的《老王》,不雕凿,不夸张,人物在平实的叙事和简洁的描写中栩栩如生,我们仿佛能感受到他的一呼一吸。陈家老四,就如同他自家院子里种出的花儿,有一股清冷而又热烈的幽芬,美丽而不凋谢,他的生命又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存活,陪伴他白发的老母亲。
还值得玩味的是,文章以“种花”展开叙事,却以“种爱”命题,犹如“画龙点晴”。
感谢丁立梅,用她温柔的目光,记录并并提炼出生活的诗意,让我们能嗅到生活的芬芳,沁人心脾……
——写于2018年7月12日夜,推荐女儿阅读第一篇,也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推荐阅读:
(如需每天能收到这样的好文,与孩子一起阅读,请关注“乐乡树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