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时评】“网评”,是师德考核的正确打开方式|山栀子

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2-03-28


“网评”,是师德考核的正确打开方式

文 / 山栀子

近期,合肥市中小学师德考核评议系统正式上线,合肥的学生家长们,通过网上的《合肥市中小学教师师德家长测评表》,给老师的师德打分。此举引发热议。

据介绍,合肥市要求,对每名教师评议的学生、家长人数不得低于70%,不能参加网上评议的,要采用线下评议。在师德综合评定前,被测评的教师还要参加师德、法律及安全知识考试,考试在评议系统上进行。

支持者认为,此举让师德评价更加全面和科学;担忧者认为,此举会给予学生和家长借机报复的机会,带给师德评价的不公。

任何一项改革,都是在争议中不断得到认同,也在质疑和建议中不得进步和完善,更是在实践的检验中得到其优越性科学性的证明。破旧立新,新机制体制就是这样得到确立的。

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师德考核,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也令人头疼的话题。事业单位的德能勤绩考核,唯有“德”最难。具体操作中,“德”考几乎是有名无实。所谓一些单位出台的所谓“量化”机制,也基本是停在“纸”上。在教师管理中,评“德”是必须,如何评“德”,考量着教育管理的担当和智慧。合肥市“网评”师德,在教师师德考核机制上的创新,迈出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一步。

笔者也曾担任过多年中小学校校长,结合基层体会和合肥模式,我觉得有效地进行“网评“师德”,应把握三个关键要素。

一是筑牢基础。学校领导、教师同行、学生和家长,这四类对象对教师师德理应具有评价权、话语权。要改变过去师德等级由教师自己说了算,或由学校领导说了算的现象;也要走出过去由简单的教师投票结果说了算的传统模式。在过去,诸多管理规范、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学生评教”“家长评教”已是常态,只是多以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方式,且评价结果没有以等级呈现或结果没有进行运用。让学生和家长参与到师德水平等级的评价,是对师德评价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值得一提的是,“网上投票”增加了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教师不必在会场集中投票打分,避免了当众投人情票打人情分,评价结果自然不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因此,网上考评,全面参与,奠定了师德考核的公平基础。

二是夯实过程。师德难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评价内容不知情、不好评,难操作。评价内容设置上,要针对校领导、教师同行、学生和家长确定不同的评价项目,各有侧重。如校领导在全面评价基础上更侧重评价其大局观、家国意识、担当意识、规矩意识、为人师表;教师同行侧重评价其团结协调能力、敬业服务意识、专业引领精神、遵循教育规律、终身学习意识和为人师表;学生和家长则侧重于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注重师生和家校沟通等。评价内容细化上,要注重看得见,落得实,关键性元素,建立健全各项评价指标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正面清单”以教师师德总结自述的方式在网上提交,由教师个人对照评价项目,逐项撰写自己的典型表现和事迹,供所有评价者参阅评价。“负面清单”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统一明确,作为评价细则,供所有评价者对照打分。即使如人人常说的“说的比做的好听”,即使“正面清单”较模糊,但“负面清单”历历在目,条条可鉴。凡是符合“负面清单”上的事项的,即可对受评教师进行量化扣分或否决。评价权重上,要酌情从实确定比例。针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学生认知特点,确定不同学段学生和家长意见的量化赋分比例。如小学生判断力较差,小学生及其家长的评价结果所占比例不宜超过30%;即使是高中生及其家长,也不易超过60%。因此,标准实,过程实,考评结果才能实起来。

三是人文关怀。评价师德,不是量化产品。再科学和完善的方案,在人为的操纵下,都不能确保不出缺漏、不失偏颇。考评师德的目的,不在于将教师划分为三六九等,而是要建立健全一种利于教师成长和管理的机制,促进教师素养的提升、形象的提升、地位的提升。对于评价结果的运用和管理,也是对学校管理水平和领导素质的一次考量。对于综合评价等级较低的教师,绝不能拿结果“公开说事”,伤害教师的自尊和感情。只要不是触及师德规范的“底线”,形成一定的影响,都要以委婉的方式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不足,让师德考核成为其自己可视的一面“镜子”。因此,制度性和人文性的融合统一,才能使考核贴近人心,赢得认同。

互联网时代,将教育管理智慧融入网络智能,“网评”,无疑是师德考核的正确打开方式。

(本文已刊于2018年7月23日《荆江评论》,详见左下方“阅读原文”。)

推荐阅读:

1.【时评】我们都可以是新时代的“小橘灯”|山栀子

2.【时评】都是手机惹得祸| 山栀子

3.教育,何以沦落到“偷拍”|山栀子

4.年度记忆·评论| 山栀子

5.在文字上行走|山栀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