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记忆·评论| 山栀子
年度记忆·评论
文 / 山栀子
学写“评论”一年多了,我开始学会用“第三只眼”看待我生活的这个世界。
遇到一个好平台和一个贵人,就是一个人的机会。我就是这样的“幸运儿”。当初在市政府研究室写材料时,在网上搜索了一个邮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了三五篇已经“过时”的评论。没有想到,在编辑写“新文”的提示下,在“荆江评论”刊发首篇后,我就被聘为“特约评论员”。这一年多里,网名“泉边”的资深编辑“赵老”,对我的每一篇稿件都仔细斟酌和斧正,即使是我在午夜之时的投稿,都能及时给予推送。也正是在他的指导下,我频频在《湖北日报》网刊发时评文章。近期,也能在《中国教育报》蒲公英评论上发表一些教育时评。在笔耕不辍中不断成熟,在不断思考中沉淀思想。这是我最深切的体会。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践行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涵养了我始终坚持“守正”的写作意识,也培养了我始终坚持“旁观者”的写作态度,提醒我对事件和现象作出客观的评价。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有尺度,我一直在这样的评论标准下,拨弄着我的键盘。
这一年,我默默关注着小事件中的“暖”、小人物中的“爱”、热事件中的“正”、大背景中的“理”、喧哗炒作中的“冷”,然后用文字写下我的思考,思想,宣示一种态度和精神,传递着我微弱的正能量。
下面,是一组比较有代表性的“时评”。(点击标题可阅读)
宣示松滋教育党建新品质:
揭示超前教育不正之风:
向喧闹的儿童节泼冷水:
唱响“英雄”精神:
为家校合作中的错位纠偏:
警示频频失范的“自媒体”:
评论“五城同创”:
直面社会普遍升温的“焦虑”情绪:
特别关注留守儿童:
为青年教师成长树起“榜样”:
为荆州发展点赞:
呼吁打工者“返乡”:
为乡村教育“呐喊”:
诠释可以触摸的“信仰”:
渲染教育的“仪式感”:
呼吁重塑新时代的师生关系:
建议大学的“风险教育”:
树立“青年励志”的标杆:
宣扬崇高的“师德”:
对干部成长环境的思考:
关注社会公共服务:
直击“校园欺凌”现象:
感谢有你,默默关注和支持。这永远是我继续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