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央视《开学第一课》为何反转式“爆屏”|山栀子
央视《开学第一课》为何反转式“爆屏”
文 / 山栀子
抱着央视同上《开学第一课》,成了每年中小学生开学日的“第一课”。这正如每年的除夕之夜,几亿观众抱着《春晚》过春节一样。
这一上就是11个年头。2008年,央视首创“开学第一课”节目,即引起了轰动,好评如潮。
全国首媒,全民关注。央视和教育部共同打造“开学第一课”,集聚起全国最强大、最丰富、最有魅力的资源,为孩子们上课,这是大好事、大实事。
2018年9月1日晚,按照惯例,央视的主题为“创造向未来”《开学第一课》如约而至。此前,其节目单已在家长群刷屏。
对节目的关注和期待一定是主流。不论家长在陪伴的时间上有太多的矛盾冲突,还是学生对写作观后感的惧意,更不用说广大的教师。
然而,节目未看完,吐槽之声就开始不断。9月2日清早,一篇“教育部,请向大家道个歉”自媒体文章开始在微信里“飞”。接着,各大网站均有类似文章出现在公众视野。
一石激起千层浪,观众的情绪在瞬间被点燃。这并不为奇,网络传播的规律使然。
只是,舆情的突然反转,给了央视一个措手不及。他们在习惯了网民的追捧和好评,享受广告商丰富的利润时,丝毫没有想到今天的剧情“反转”。
其实,《开学第一课》节目前后插播广告已不是一两年了。11年来,《开学第一课》已成长为一个经典节目。因教育涉及千家万户这个特殊群体,其无以伦比的关注度自然倍受各企业的青睐。央视也不例外,广告是其持续发展和改革创新的主要力量来源。
还有,今年节目迟到的一个重要原因,并非因广告。当天的《新闻联播》比以往延长了10分钟。当有人如我一样从《新闻联播》开始等待时,就早已预感到,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怕是会迟到了。果不其然。其实,无论是哪个电视台,过去、今天、还是明天,节目推迟、改期虽然少见,但也并不是没有或不可以。
网民情绪的大潮一旦被掀起,就可能聚集成惊天巨浪。谁也无法预测,谁也不能左右。
真正触动网民敏感情绪的,主要还是四个关键点。
插播广告是央视权利,无可厚非。只是,广告的内容是十分敏感的“校外培训”,正值全民焦虑背景下,总理发声,几部委联合治理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关键时期。全国上下治理校外培训,化解社会焦虑,培训广告却打得山响。这不得不引起过多的猜疑。
《新闻联播》扩容延时,也很正常。只是,当预告时间不能正常播放时,即使央视和广告商有经济合约不能自行违约作出特别调整,也完全可以及时发布信息,“今天的《开学第一课》推迟XX分钟播放”,以尊重观众的知情权,纡解情绪。全民期待,央视迟到。这实在是对不住家长和学生的一片痴情。
选用明星作为主角,并无不可。回顾几年来的《开学第一课》,都离不开明星的参与。从某种意义上讲,明星的参与,为节目增添了不少亮点和吸引力。中小学生对“星”的追崇,应该正视并看到其积极的意义。只是,今年的“小鲜肉”可能并非那样的“光鲜”,观众有微词。是否存在节目审查不严,网民比央视更细心。
教育部倡议亲子观看,非常必要。教育部“通知”合规合情合理,连年如此。亲子观看教育节目,现状还真不乐观。从教育部到基层教育部门再到各中小学幼儿园,贯彻“通知”,提出要求,切合现实,贴近学生。至于各地各校提出的“上传观看图片”只是一种用以督促的手段,并非强制;“撰写和交流观后感”更是一种立德树人、教育启迪的“必修作业”。只是,各地各校在制发通知组织观看的口吻和方式上,值得推敲。
直面质疑,回应关切。9月2日下午,央视及时出来道歉,宣示了一种态度。不过,面对沸腾的舆情,教育真的是背了一口大大的“黑锅”。
“我们将不断改进工作,更好地为观众服务。”民意必须重视,问题必须改进。我们相信央视的致歉,我们期待未来的进步。2018年的《开学第一课》,将主题教育置于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实践探索这一背景下,激发中小学生的“创造精神”,探讨梦想的崛起、探索的力量、奋斗的重要和未来的美好,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鼓励批评,但瑕不掩瑜。
央视《开学第一课》剧情反转,再一次敲响了警钟。每一个节目,每一项决策,都要充分考虑受众的心理和情绪。新时代的网络,如大海深不可测,有自由也有裹挟,有真理也有虚伪,有光明也有黑暗,有团结更有分裂,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擦亮眼睛。广告和迟到,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突然爆出来的一篇《真正的〈开学第一课〉来了:奥巴马谈我们为什么要上学》。
(本文已刊于9月3日湖北日报网“东湖评论”和今日头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