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常有大度|梅良平
常 有 大 度
文 / 梅良平
“大度”,说起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
大度,决定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是大度的人,与人便没有距离;反之,越是缺乏大度的人,人人总是避而远之。
更重要的是,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倘若没有大度之态,矛盾冲突随之而来。
不在社会上,我们要扮演许多的角色,比如子女,父母,夫妻,师生、同事等等。不同的角色之间,“大度”的内涵也各有侧重。
作为子女,其度在“顺”。
百行孝为先,从小到大,我们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与爱。与孝密不可分的,便是“顺”。人们常说孝顺孝顺,其实,一个“顺”字把孝的涵义已然说透。
如果我们还是个孩子,在受到父母责罚,恭敬,听话,不顶撞,不耿耿于怀,不记恨,这就是孩子的“度”。因为父母对我们的最无私的爱,最终化去我们内心的怨气和悲伤。
如果我们已经成年,孝顺父母,就是接受父母的喜好,顺着父母的想法。当父母的想法与子女产生冲突的时候,顺着父母,就是子女最大的“度”。
作为父母,其度在“懂”。
为人父母者,首先就得调整心态,并做好准备。
孩子是上帝赐予的礼物,无论男女,每一个都是最好的。我们没有权利去挑选,但是我们有责任去培养一个社会上有用的可塑之才。
没有一个孩子的天性里不会透露出顽皮,没有一个孩子是可以被定格的机器人。
会哭会闹会笑,零岁阶段,需要耐心呵护;幼儿阶段,开始有了思想;少儿阶段思想更复杂一点;青少年阶段,开始产生叛逆情绪……
这一路上的坎坷,心酸,只有懂孩子的父母,才能培养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
懂,就是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想做什么,知道孩子为什么调皮,为什么犯错,为什么伤心,为什么高兴。
懂,就不会轻易对开口或动手;懂,教育的态度和方式就不会“过”。
作为老师,其度在“信”。
相信每一个孩子有差异,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可爱,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进步。
五根手指有长有短,一个班级正是如此。
一个班级里总会有一些孩子因为自控力的原因而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作为一个老师如果没有“大度”,如何去公平公正的接纳对待每一个孩子?这的确难以想象!
近几日,在我带班的情况下,班里就有一位性格比较敏感的孩子。他们会因为同学的话而大发雷霆,甚至摔自己的书,笔,杯子来发泄心情。
面对这样的孩子,可能许多老师和我一样会头疼。但是仔细想想,得学会大度。既然来到这个班,就要学会去接纳他,学会去改变他,影响他,帮助他。
作为同事,同学,或是朋友,其度在“容”。
能容人。容得下比自己优秀的人,容得下与自己性格不同的人,甚至还能容得下伤害自己的人。给别人一个机会,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
能容事。容得下麻烦和辛苦事,容得下委屈事,容得下事,容得费力不讨好的事。给凡事一个好心情,就是给自己一个好人生。
容人容事的大度,换来一片海阔天空。
作为夫妻之间,最大的度,莫过于给双方一个可以信任的空间。
形形色色的角色,却没有一个角色可以离开“大度”二字。无限扩大的朋友圈,需要用大度去开拓,和谐美好的社会,需要用大度去创造。
(作者系松滋市沙道观镇米积台小学教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