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东风自有约| 赵祥鹏
东风自有约
文 / 赵祥鹏
金松小学现有小学生102名,儿童38名,其中在校寄宿生50名,占比50%。生源覆盖周围6个村。学校有教师15名,职工5名,其中在编教师8名,代课教师7名。
我长在农村,学在农村。2000年到村小支教一年,2013年我以校长身份再次来到乡村学校工作,既是乡村教育的受益者,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经历者。走进金松小学,看到的全是破旧的砖瓦房,教室地面大坑小坑,教师睡的是统铺,宿舍阴暗潮湿,木质门窗大多变形,一半的窗户根本关不上或者根本打不开,操场硬化了一小块,雨天怎么绕都得踩上一脚泥,校园环境比多数农户差了很多。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师生的厕所,还是我们小时候见过,以为现在已经绝迹的旱厕。当时包括我学校有16名教师,8名公办教师,8名代课教师。40岁以下的教师只有2名,且是代课教师。50岁以上的教师占比75%,学校1-6年级6个班,加幼儿园大、中、小3个班,共有9个班,每个班配不齐2名教师。
硬件环境严重落后,教师严重缺编,师资队伍严重老化,代课教师比例过大,就是当年的实际状况。
虽然条件艰苦、工作辛苦,金松小学的团队却以团结、坚韧、奉献、豁达的精神品质,战胜了重重困难,稳住了乡村教育这块阵地。
2017年,东风拂尽前冬的余寒,金松小学迎来发展史上重大时刻。市教体局“机关党员走村小”团队在党组书记、局长徐金平的率领下,走进我校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与调研。这样的活动在金松小学的历史上没有过。教师们亲眼见到了市局新的领导集体亲切平易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精神、贯彻“均衡教育”的坚定意志,都深受感动,备受鼓舞。活动中领导团队为我校指定了“办人民满意教育,建美丽乡村学校”的发展目标;确定了金松小学“按农村学校落实教师配编”的师资补充机制。6月,教学楼新建、学生宿舍新建、学生食堂新建等包括学生吃、住、学的系列工程项目落地我校,这是要新建一所学校的气势。在项目的实施中,我们一直以“建美丽乡村学校”为标准,在不多花一分钱的前提下实现“美丽”的目标。今年春季,项目竣工。我一直有个愿心:给我三百万,还你一座新校。梦想竟然成真。
对比金松小学的沧桑巨变,我最大感受是:改薄项目带来了一所乡村小学的新生。
2017年是金松小学重生再造之年,新的教师补充机制也在这一年秋季落实。新教师的补充,改变了乡村小学过去一潭死水的落后局面。随着4名新招教师的调入,师资团队顿时焕发出青春的活力。2017年更是荣耀之年,因为教学质量优异,被评为“市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2018年,一所全新的金松小学呈现在社会、家长、师生面前。新学校要有新规划、新目标、新亮点。在国家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的新背景下,我们要不断超越“乡村”的局限,向全市优秀学校看齐,努力追求“人优我优,人无我有”的质量目标,力争让乡村的孩子享受到“城乡一体、均衡优质”的红利。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团结教职工团队,立足“尖山”的历史和地域特点,围绕“巅峰文化”主题,打造平等、温馨、快乐、向上的团队文化,以精神愉悦补偿物质短板。行政人员要无私奉献、带头吃苦。乡村教育苦,谁为苦行人?校长不苦谁苦?行政不苦谁苦?行政人员的苦就是感召力,能激发教师的事业情怀。要抓好师资专业成长工程,促进教师尽可能多的参加各层级的学习培训活动,努力自学,积极参加各项赛事,要让教师的思想理论水平跟上时代进步不掉队。要挖掘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精髓,为学生提供多元健康的文化食粮,把更多的正能量充实到学生的心灵中。要发挥学校艺术教育的特殊优势,浓墨重彩地实施“美育工程”,成为美育的乡村样板。进一步改善师生学习、生活环境,特别是教师住宿、娱乐环境,以环境留住人。
在我心中,理想的乡村学校:是苗圃,师生成长的沃土;是赛场,师生用武的阵地,展示的舞台;是桃花源,远离尘嚣,淡泊宁静;是机场跑道,让师生展翅起飞,去追逐梦想。
金松小学学生数虽然很少,但十所金松小学的学生数不少。今天,中华复兴的东风已经吹遍神州,东风自有约,春天信复回,乡村教育的春天来了。
(作者系松滋市新江口镇金松小学校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