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路畅想一路歌|任希茜
一路畅想一路歌
文 / 任希茜
5年有多长?是一千八百多个白昼与黑夜悄无声息的交替,是从曲尺河到西斋小学的展转从教中经历着的每一个当下?
5年有多短?是不知不觉中悄然而逝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是从25到30岁间“无知者无畏”般享受着的正青春?
5年,从教至今的第5年。对于一名新机制教师而言,只称得上是教师职业生涯的菜鸟时期,也只是人生经历中的沧海一粟。但又恰恰是这默默无闻的不长不短的五年光阴,让我逐渐对自己、对职业、对生活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
在一路的磕磕绊绊中,谁没有过迷茫与彷徨,谁又不曾沮丧和懊恼?在一路的寻寻觅觅中,谁不是坚持着什么,否定着什么,又重塑着什么?正如,很多像我一样经历了省招考试,带着孤勇与憧憬走向教师岗位,带着喜悦与期盼走上三尺讲台,带着满腔的热情与美好的展望渴望出发的青年教师们,在一路的体验与历练中,在欢笑与泪水、掌声与批评的交织中,在不断地接纳着自己,改变着自己,提升着能力的同时,也努力追寻着那条更为专业化发展的成长之路。
2013年9月,我以一名省招教师的身份走上讲台。不太记得当初我们一行十来人在被卸甲坪乡领导带回学校途中时的各种寒暄、交流与鼓舞,但也不曾忘记那些民风淳朴的山乡教育人带给自己更多的是关怀与帮助。不太记得当时自己对职业有多少憧憬与向往,但时常能想起一位教育界长辈告诫我的那句:“语文是个无底洞”。可因为喜欢,因为选择,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征程。
第一次新教师汇报课,我带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讲完了四年级的《巨人的花园》,那是一场多么拙劣而生疏的表演啊。从设定的教学目标到每一步教学环节看起来是层次清楚,泾渭分明的,可在课堂中却是“顾此失彼”又“漏洞百出”。说不清当时一堂课下来后自己的内心有多少挫败感,但仍记得对于“语文”有了新的体会:原来我单单是喜欢“语文”,并不等同于能“教好语文”。尤其是对于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而言,要认清现实与想象的差距,要知道让理想落地生根的道理。因为作为一名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他不仅是自己爱语文,更能够让学生爱上语文,在教学相长间成全学生的同时也成就着自己。这是在时间的长河中要凝聚多少的心血,铸造多少的智慧啊!也从那时起,我意识到,原来我们不再是成天抱着书本死啃、嘴里背诵着《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条条框框,满足于专业课上老师的讲解与分析的大学生了,我们成为了一名教师,一名能够独立承担教育教学责任,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实践与摸索之路的教师。我们需要在每一次的课堂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可能是某个词语读音不够标准,要提醒自己正确的朗读向学生强调字正腔圆的习惯;可能是一个生字的书写没有规范,要提醒自己一笔一划和学生一起边写边说出正确的笔顺;可能是某一语段的理解上不够到位,要告诫自己保持耐心、懂得循序渐进,带领学生再次重读体会……我们不忽视每一次课堂的意义,努力从自身的不足中去改正,去改变,在一点一滴中寻求进步。
孔子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犹如一对孪生兄弟促使人不断奋发前进。接下来的日子里,无论是教研课、公开课还是青年教师的竞赛课、“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录制课,我都把握机会去锻炼、去磨砺。《触摸春天》是新学期的又一次语文教研课,同一间教室,同一批学生,不同的是少了些局促,多了份从容,我开始意识到教师对一节课的掌控与把握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我开始从中享受站在讲台前娓娓道来的快乐感,那是对语文课的一种别样的体验:它让我明白了坚持的意义,让我有了前进的动力,更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之后,《晏子使楚》既让学生们结识了机智勇敢,能言善辩的晏子也让我发现了自己不急不躁、不疾不徐的性情;《难忘的一课》让我有了第一次去外校上课的经历,面对不熟悉的学生、适应陌生的环境,一节课下来不仅锻炼了我的胆量更考验了我应对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每一次的踏实进取会带给自己惊喜,每一次梦想的指引,也让自己有坚持不懈、努力追寻的勇气。教学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向前走,它来不得半点虚假。在从“一无所知”到“略有感触”的过程中,我知道了“学无止境”的含义,也始终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努力向前。
在卸甲坪乡曲尺河小学的三年,对于自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庆幸那样的时光没有白白浪费。2016年9月,当我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回到母校——西斋小学,开始自己职业生涯的新旅途时,我更为幸运的是在西小教研氛围浓厚的团体里,我看到了更多精彩的课堂、学到了更多专业的理论,开始有了自身专业觉醒的意识和身为语文教师强烈的专业责任感。在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我也渴望着在专业上的不断发展,努力去实现自己专业的成长与更大的进步。
西斋小学的语文教研是每周二全体语文教师乐于享受的“精神盛宴”。一节课的课堂展示,一节课的评课议课,无论是上课教师还是评议课的老师们都是认真对待,精心准备。尤其是像我一样的青年教师们,更乐于在课堂中展示着自己,暴露问题的同时去聆听前辈们的教诲,接受着各位教师们专业标准的检验。活动的开展,让我们青年教师能够与经验丰富的优秀的老教师们有了更多专业上交流的机会,让不同年级的语文教师在讨论中有了更多的碰撞,产生了更多智慧的火花。在一次次的教研活动中,在一次次公开课的展示中,我意识到自己专业上的欠缺,看到了自己的问题,也找到了自己仰望的高度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前进的目标。
为迎接市教科中心领导的教学检查,我要准备一节语文课。第一次全体语文教师的教研课上,我按自己的设计与构想完成了《玲玲的画》的第二课时教学,可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在评议课环节,老师们就这节课提出了自己的异议和看法,小到一个字的书写,一个词语的准确表述,一句对学生评价鼓励都是源于对课堂的认真,对学生的负责和对年轻人的关怀。侯老师找我单独讲课、磨课,从教学目标怎样确定到教学环节怎么设计再到板书,以及每一次的过渡、每一步的衔接作为教师讲究语言的简洁精炼,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她都事无巨细的帮我思量,引导着我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梳理,一个步骤一步骤理清。我开始一遍遍写、改教学详案,对照教学设计一遍遍修改、调整自己的教学课件。整个过程下来,我的心里明朗了很多,轻松了很多。也不由得对侯老师的专业水准和专业修养感到钦佩,那种对教材把握的精准,对学生关注的密切,是我这样一名青年教师还远远不及的。侯老师也时常告诫我们年轻人要认真钻研教参,去研读《课程标准》等,她希望我们能永葆学习的热情,在实践中去总结经验,不断丰富自己对语文教学认知。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寻找身边学习的榜样,在正视自己的不足仰望他人的高度时,暗暗为自己确定努力的目标。
当然,专业成长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每一次成功或失败的累积与尝试,每一次沉下心来的思考和总结,在寻觅的路上我们可以跌倒,爬起,再跌倒,尝试,但唯有不能自我放逐,自我放弃。
今年的松滋市中小学学科名师2018年度考核及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展示课活动,我有幸经历一次难得的体验。有紧张、有不足、有遗憾,但却着实为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上了很好的一课。第一次试教《雾在哪里》,李校长和侯老师亲自听课、指导我从哪方面修改。当第一版修改完后,我鼓起勇气联系了实验小学的师父——特级教师彭爱芬,把教学设计发给她,彭老师二话没说,在看了教学设计后对其中的两个环节提出了质疑,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耐心讲解应该怎么处理,她更具体的告诉我要从两个板块来把握学生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并抓住“从哪些语句看出雾很淘气”“雾把一切藏起来后的景象是什么样子的”两个问题来构思、设计。于是我重新来过。在学校的又一次试教后,问题还是很多,各位老师的提点和建议,侯老师的梳理和对每一环节的细致化修改,让我再次投入到改课、磨课的体验中。诚然,那天的课堂表现还不够好,但我很感激有这样的机会对自己的锤炼,也感谢有这样一群专业的语文人给予自己更为专业的引领和指导。就像课后在与彭老师的交谈中,她告诉我除了实践还要多看专业书,尤其是现在使用部编教材后不仅要把握住课程标准,清楚不同年段的教学目标,还要多去看温儒敏、吴忠豪这些专家的书籍,去获取理论知识丰厚自己的理论根基,这样就能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进行设计教学,为什么要那样处理教学问题等,这不禁让我对彭老师这种专家型教师的专业精神深感佩服。也正因为我的成长中有了这些可爱可敬的专业语文人的引领和启迪,有了她们的教诲和帮助,才得以让我的语文教学时光不至于虚度,得以让我能更坚定方向更有力量地朝着专业化教师发展的道路上前进、奋斗。
我喜欢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那句激越高昂的——“我有一个梦想”,我喜欢名师管建刚在《不做教书匠》中提出的“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回望一路走来的5年,我没有忘记曾几何时站在一心向往的三尺讲台之上,也在心底默默为自己呐喊——“我有一个梦想”。我知道自己寻求专业化的发展之路或许道阻且长,但我无畏那充满坎坷与希冀的漫长岁月。努力成为一名有专业感的语文教师,在漫漫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愿意以梦为马,一路畅想实践之歌,一路畅想希望之歌,努力向专业寻根,努力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作者系松滋市西斋小学教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