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时评】善事父母,是社会最温暖的血脉|胡玲

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2-03-28



善事父母,是社会最温暖的血脉

文 胡玲

 

1127日,江西上饶市万年县街头,一位衣着干净整洁、满脸安详幸福的老太太坐在一辆独轮土推车上,推车的是她的三个儿子。据悉,老太太名叫饶剑香,今年已经90岁,推车的三个儿子,大儿子70岁,最小的儿子也已56岁。老太太身体不适,坐电瓶车会晕车,三个儿子用土推车步行40多里地,送老母亲去县医院看病。此事在当地已经传开,经人民日报媒体报道,引发众多网友点赞、泪目,纷纷留言很感动,想妈妈了,要给妈妈打电话等等。(人民网1210日)

“百善孝为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自发奉养的责任。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定义:“善事父母为孝”;《诗经》中亦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善事父母”,即好好对待父母,这是孝最基本的表现。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饶剑香的几个儿子说:“母亲把我们拉扯大,我们一起赡养,理所当然,天经地义。”这个朴素的农村家庭,用身体力行向我们展示“孝”,传递“爱”。

善事父母,就是慈言以对,笑脸相迎,体察冷暖,顺其脾气,令其开心。善事父母,更是在关键时刻的呵护陪伴,给父母以安全感、舒适感和幸福感。这三兄弟,大到70岁、小至56岁的老人,老人的身体力行的孝举最是温暖动人。

善事父母,还有另一种感动。

2018全国最美孝心少年”覃可欣, 11岁的她当时还是松滋市八宝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得知母亲的病情,她毅然提出给妈妈去做配型。体重不达标的她,强迫自己一天四顿吃到想吐,5个月增重18斤,经过四次手术,每次4个多小时,机器分离提取造血干细胞共400多毫升移植给妈妈,相当于全身血液在体外循环两遍,每次手术,可欣的小手捏成一个拳头,不论怎么难受,从不喊一声疼。她说:“妈妈,你快好起来,我等你回家。”“妈妈生我养我,她生病了,我要救她。我能做的就是坚强,妈妈经历的痛苦比我大多了。”

善事父母,在70岁的老人那里,就是步行40余里,推着老母亲看病;善事父母,在11岁的少女覃可欣那里,就是忍受疼痛为母配型的一场生命救赎。他们在带给我们温暖和感动的同时,亦引发了全民思考:我,做到了吗?我,又能做到吗?那我,现在可以做什么?父母既有养育之恩,更有数十年如一日的教诲,为人子女者,理应义无反顾,予以回馈;父母处于垂老之年,贫病交迫,为人子女者,理应陪伴照顾,伺疾尽孝!可怜又可悲的是,这些道理说起来都懂得,做起来却不易。

更有甚者,啃老欺老伤害老人,不为所耻。前有上海80多岁的丁阿婆身患尿毒症却还要照顾48岁的“啃老”儿子,一个拥有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工程硕士学位,却不愿出去工作,晚上打电脑,白天睡觉,待在家里靠母亲退休金生活的儿子;后有12岁沅江少年吴兵,因不满母亲管教太严,被母亲打后心生怨恨,于122日晚9时许持刀将母亲杀死,当警察问责,孩子满不在乎:“我杀的又不是别人,是我妈!”。

强烈的反差刷新着我们的三观,考验着所有的人的良知和道德。为人父母,应该怎样去学会教育子女;为人子女,又该如何去学会孝敬父母?这是一个越来越现实的课题。在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如何安排和解决好亿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21世纪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而倡导孝道文化,无疑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善事父母,会是这个社会里最温暖的血脉。

(作者系松滋市南海小学教师。本文已刊于12月13日《荆江评论》,详见左下“阅读原文”)

推荐阅读:

1.让社会的每一个细胞都健康

2.悲剧过后,象牙塔须提前上好社会课

3.山栀子:愿每一个生命都能被温柔以待

4.别让一张“如厕假条”折了教育的“温柔”|山栀子

5.【时评】一座豪华蹲坑,能解多少内急?|山栀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