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散文】洈 水 缘|张晓蓉

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2-03-2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洈 水 缘

张晓蓉
我是地地道道的洈水人!生于斯长于斯。20岁离开家,而心中的那条河却日日夜夜流淌在脑际,蔚蓝、静谧,洗去尘世所有的喧嚣,沉淀生命中所有的浮躁。洈水,从某种意义上讲,她属于一条有灵性的生命河,滋养了洈河人养育了洈河人成就了洈河人。


我的公公(曾祖父),是洈水河畔第一代摆渡人。洈水岸边的人家依山傍水,他们以河为生计。那个年代,没有公路,山间小路是祖祖辈辈脚踏出来的,硬实,蜿蜒。连接河岸之间的交通工具便是一条小小的渡船。小小渡船两头尖中间稍宽,稍宽的地方便是船舱。一条小船充其量只能装载七八个人,否则超载便有翻船的危险。老船工永远不会犯超载的低级错误。摆渡的人家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才能胜任。首先,要有船,其次,要有稳当的摇桨人。我的公公是老实巴交的勤奋的农人,他的老婆死于难产,在医术不发达的时代,一个产妇大出血都导致大人孩子都没能活下来。公公(曾祖父)看着自己的老婆孩子死在他的眼前,这样的事情几乎把他击垮。三尺汉子每天以泪洗面!其间他认过一个干儿子,因为那个人和公公死去的孩子同岁!后来,我公公的弟弟一场简单的感冒也命归黄泉。留下一双儿女,长子才9岁,那个长子便是我的爷爷。闭塞的生存环境落后的生活水平让农人们不可能有太多的奢望,为了活下来,他们忘记什么是爱情,甚至不懂得男欢女爱的婚姻。于是,在好心人的撮合下,公公便和自己的弟媳妹重组家庭,带着自己亲弟弟的俩孩子与他的弟媳妹生活在一起。写到这里,大家便会明白,我的曾祖父不是血缘关系上的亲曾祖父,但在我心中,他永远是我的亲公公(农村对曾祖父的叫法,曾祖母管叫太太)。


我的公公与太太再没有生育后人,但公公对一双侄儿女视同己出。这样善良的人在刘家岭理应成为了最好的摆渡人。公公家人口轻,与其他人家相比相对殷实,他们的小船浮在河中,透着新油过的桐梓油的香味,在阳光下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闪着辉眼的光芒。公公双桨轻击水面,点出蓝色的光圈,常常在黎明的曙光中开启他一天中的美好时光。凭双脚赶路的人们有早起的习惯,我们那个地方属于一河三码头的重要交通水道,需要摆渡的人只要站在码头吆喝一声——“过河哎……”公公便立刻回应一声——“我来啰……“”公公快速解开系船的缆绳,双桨在河面划出好看的水纹,他会将顾客稳稳当当送达目的地码头。他的顾客中有回娘家的媳妇,有挑窑货的挑夫,有卖土布的汉子,还有穿梭在乡村的媒婆……他们总是德青大叔德青爷德青哥的称呼我的公公。公公用自家几分薄田和摆渡的钱养育了一双儿女撑起了这个家。公公为长子我的爷爷娶来媳妇,又热热闹闹嫁了闺女(我的姑婆)。公公的善良让他得到了好报,他的晚年很幸福,他的幸福得益于他有一个孝顺慈祥的儿媳(我的奶奶)!公公离世时,我有七八岁的样子!公公病重倒床不起,我亲眼见到奶奶用粪筐装着草木灰给公公接大便,那是闺女才可能做到的事,可我的奶奶做到了,在她眼中,公公与她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公公与媳妇,奶奶视公公为亲父亲。奶奶的善良依然有福报,她92岁高龄寿终正寝,安祥离世。公公离开人世时正是大集体时代,那个时候提倡移风易俗,人死了村上开个追悼会,这种形式很有意义,即使是今天,我认为都应该大力提倡!追悼会前必须请一个很有能力的读书人做主持,这个主持人会与死者亲人交流,详情了解死者的生平,以便写成悼词,他的如泣如诉的语调常常会让死者亲人动容悲痛。公公死后的主持人是章学习同志,事先他曾与爷爷有一次很长时间的谈话,爷爷用平静的语调叙说了他和公公之间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的父子深情,讲到公公被乱军抓去做壮丁的时候,我的爷爷已泣不成声,悲痛欲绝。应该是抗日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公公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做了壮丁,他跟随部队做苦力。也不知走了多长时间,公公的脚磨破了,患了严重的脚伤,部队上的人觉得带着公公是个累赘,一个国民党士兵在一个高坡上让公公跪着,他举着刺刀准备砍向公公,一个骑着高头大马的日本军官走过,大声“嗯……”了一声,那人才放下了刺刀,他把公公从坡上一脚踢了下去。公公命不该绝,他被一蓬刺槐从半坡截住,他爬起来,在山洞吃过猪食,沿路乞讨,朝着家的方向苦苦行走。在公公失联的几个月中,只要听说哪个地方有个死人,爷爷都会赶去实地打探,他不愿自己的父亲客死他乡,他要活的见人死的见尸……在五月的一天,爷爷奶奶正在田里干活,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走到他们田边,他喊着“幺姑娘(公公喊我奶奶),我回来了”时,爷爷奶奶才知道这个面目全非的老头就是他们苦苦寻觅苦苦等待的父亲。一家老小紧紧抱着哭成一团……公公死后爷爷向追悼会的主持人说这些都哽咽着泪流满面,这个重逢的场景在我成年后奶奶也曾多次向我描述,即使事隔多年,奶奶说着都对公公心疼不已!


我的公公历经灾难不死也是享受了儿孙满堂的幸福!上天赐给他两个孙女(我的母亲和幺幺),他们发誓要把女孩子像男孩子那样养大,现在已76岁的母亲在我家祖辈们的共同努力下让母亲读书读到了简师,这在母亲那个年龄段算是稀奇。公公又迎来了他的4个重孙,在公公病重的那段时间,害怕孤独眷恋人生或许是他的全部念想。他静静地躺在床上,他轮流喊着我们这几个重孙的名字,我们进去后站在他床边,病若游丝的公公总是从床头拿出一点小吃递给我们。奶奶总是小声叮嘱我们说:“娃们啊,公公是舍不得你们呢,只要一听到公公喊你们的名字就快快跑进去,公公给的东西你们一定接住,拿出来了可以不吃!”那几天,我们几个重孙即使在外玩耍都竖着耳朵听,一听到公公的微弱的呼唤就立刻噔噔噔跑进去陪公公。公公一直是闭着眼睛,用手在枕边摸出几块云片糕或其他东西递给我们……以致在公公入土的那一刻,我的哥哥大声恸哭说——“公公啊,你死了谁给我钱买糖……”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泪奔!哥哥是重孙中的长孙,公公自己没有亲生儿女,又是两个孙女,所以,哥哥这个长重孙是公公的心头肉,他经常给哥哥零钞,而且让哥哥攒着。这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秘密,哥哥在永远见不到公公的那一瞬终于用他的方式表达了对公公的万般不舍。每年的大年三十,爷爷都会带着我们去给两个公公和太太上坟,年幼的我们总是不懂,成年后才听他们讲述。人生的不易与圆满在公公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公公,地下安息!


我爱洈水,因为我生长在这一方水土,于是我的网名是“在水一方”!没有伊人的美丽与动人,没有可望不可即的朦胧情怀,我就是喜欢这一脉碧蓝的水流。河水清清,鱼儿撒欢,它们在水中舞动跳跃,时而孤独地佁然不动,时而成群结队地游向远方。伫立洈河,观鱼;荡舟洈河,捕鱼;垂竿洈河,钓鱼;游走洈河,买鱼!这些都是很美丽很惬意的享受。洈水的水,是有证可考的不需要任何人工过滤便能直接饮用的天然水,这种水应该属于“软水”,没有矿物质沉淀,用洈水烧水煮饭,炊具厨具从不结垢,永远清洁光亮。这样的水中生长的鱼儿当然就没有半点污染。大白鲢炖酸菜火锅,鲤鱼清蒸或红烧,棍子鱼煎得两面黄配上葱花紫苏,刁子鱼干煎水煮,鲑鱼配上腊肉清炖,这样的吃法都是上等的美食,舌尖上的洈水鱼练就了洈水人的伶牙俐齿与活泼豪爽,他们的骨子里有与生俱来的灵动飘逸,又有淳朴灿烈的民风伴随,鱼,水,人,三位一体,相依共存,虽苦也乐。我的爷爷是捕鱼的高手,他能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就能断定是否有鱼。他知道栎林湾出红边刁,沙窝常有鲑鱼活动,黑山嘴是麻鲢的出没地。洈水边上的人,长到七八岁有一桨桩高的时候就要学习划船,在反复的训练和实践后,船桨在我们手中如同魔术师的魔棒般神奇。我们知道了许多划船的技巧,比如,握紧双桨平均使力船就会笔直向前,正手桨单桨划或反手单桨挖船就会向右拐,反手单桨划或正手单桨挖船体就会往左摆动,双桨同时往后挖船体就会后退。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技巧,下河捕鱼时才能与撒网收网的伙伴配合默契。在我5岁多的时候,也正是大集体时光,我家进住过一个捕鱼队,那个捕鱼队应该来自如今的白木洲。那个时候,洈水是公共的自然水域,沿河两岸的人们都可享受这份天然资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古训沿袭了几代人,直到后来洈水被客商承包收归个体才中止了洈水人自由捕鱼的日子。捕鱼队是在水域流动作业,他们必须在每个水段选取一个合适的人家打住,在某个水域捕鱼就要吃住在这户人家。队伍总共有十来个人,都是出没风波中的黢黑的汉子。我的爷爷奶奶悦纳了这支队伍。大集体农村的时光很清苦,但爷爷奶奶善待人家,他们也才有了宾至如归的快乐。一直记得起网后的情景,他们打来的清水鱼常常会有很多人买,卖不完的就腌制成干鱼,最无人问津的就是“脚鱼”,就是如今炒成天价的团鱼王八(甲鱼)。这些王八们没人买,鱼队队长就交给我的奶奶,奶奶把甲鱼装入大木盆,然后烧上一锅水,当每只甲鱼的头被汉子们从颈部剁下后,奶奶倒入开水,把每只甲鱼的外面一层撕下,这个程序叫作退毛。退毛后的甲鱼清洁光亮,剖开,清洗,剁块,切上一块农村人自家腌制的腊肉,下锅翻炒,拌上佐料,架上炉灶。甲鱼汤是乳白色,甲鱼壳的边是既软又糯,这样的不值钱的甲鱼我们经常吃,现在想想,如今好多人的日子还真没有赶上我的童年!仅凭这点,都能让我得瑟很久。捕鱼队的人都是懂得感恩的,在他们撤出我家几年后的一个夜晚,没有电的农村人都睡得很早,睡梦中有人在敲门,后来便是爷爷喊我们起床,他大声吆喝——孙娃子们,你们快些起来吃九老爹给你们送来的大平桃,好甜好甜……油灯下,坐着九老爹,我们亲热地叫着他,他笑眯眯地望着我们。奶奶用篾筐洗了一大筐平桃,我们大大小小吃得津津有味。原来九老爹在生产队收工后才从树上把桃子摘下来,然后划船走十几里水路给我们送来。他说我们家娃们多,桃子又好,他必须给我们送些来吃。那一刻,我幼小的心灵播下了感恩的种子,也对我的爷爷奶奶肃然起敬,作为一家之主的爷爷接纳人家奶奶善待了人家,才有了这份情缘的延续。真的,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桃,再也没有享受到那夜似的油灯下的温情。后来的后来,爷爷下河捕鱼时,我们几个孙子常常给他打下手划船,我最害怕冬天的河面,冷风吹来脸上刀割般疼痛,手也冻得生疼,冰块一样的船桨握在手中,我极不情愿打这样的下手。爷爷总是笑着说;“等会打到鱼了回家吃就热乎了!”也真是奇了怪了,带着丰收的期望也就不会那么冷了。记忆中,我们的网从没空过,打鱼剖鱼吃鱼卖鱼伴随了我的整个童年。我的父亲在外工作很少回家,母亲在家乡小学当教师也要工作,我们孙辈4个就是爷爷奶奶帮助带大。从嗷嗷待哺的幼儿到进学校读书再到每个孙子成家立业,大小事情爷爷奶奶都是帮着父母扛着撑着。爷爷在本村威望极高,他会说书,《三国演义》他能包本,每一章每一回能横流倒背,而且爷爷极富表演才能,他用他极富磁性的声音把各种人物性格,战场拼杀的气氛演绎得淋漓尽致!农村没有电的大年三十晚上,爷爷常常作为抢手货被接走,一群人围着暖暖的火坑,在火花闪烁中,映着爷爷兴奋的笑脸,飘荡着爷爷抑扬顿挫的声音,听众笑声时时响起。我的爷爷曾温暖了那段岁月那群人,爷爷是幸福的。再后来,我们的下辈陆续降生,爷爷每年都会到各家去走一次。我们住在刘家场,交通又不方便,爷爷来我家常选六月刁子鱼大上市的日子。这个时候的爷爷已老,他再无能力下河捕鱼,但他会去买,头天晚上他与人家打鱼人预约好时间定时取鱼,然后在家剖好腌好,等天一亮,他就挑着小担上路了。为了平衡肩膀两头,奶奶帮他设计,一头袋子放鱼,另一头袋子就装些农村自家菜园种的小菜,还有鸡蛋。弯弯的山道上行走着挑着小担急走的爷爷,或许他还会吼上几句好听的丧鼓调来给自己助力。爷爷有一副好嗓子,他会打丧鼓,村里哪家老了人会接他去帮人守夜,漫漫长夜,他陪着生前的乡邻最后一程,于他是快乐的。爷爷打丧鼓从不漫天要价,人家送他几包烟几条毛巾他会接受,一般不会收工钱,他说这是乡亲之间的帮忙!我很怀念那个时候淳朴的民风,当所有的事情都商品化金钱化的现代,邻里之间的那种互帮互助已不复存在,有钱是好,没钱的日子更妙!爷爷走十几里山路后才能搭上大公路上的班车,开亮口动身的爷爷,到我家就折腾到中午,而且常常在车上会丢三落四,搭车掉伞是常有的事。奶奶常常批评他,我却说一把伞值不了多少钱,我买几把来帮爷爷赔上。每当这个时候,爷爷总是很幸福的微笑。爷爷70多时,便中断了来我家的探访,我们就在节假日到洈水边上的老家去看望他们。叶子烟和白酒是爷爷的最爱,我们经常帮他备齐这两样东西,然后送到老家交付给爷爷。他曾无数次对别人说:“我的孙娃子个个有良心,孙娃子引得!”爷爷的话透着无限的满足与自豪。79岁的爷爷终于没能熬过80,15年前的农历5月15的那个周末,在他断食近半个月完全靠输液来维系生命的情况下,他强烈要求中止输送能量,他掐算着时间,那个周末,他的孙娃子们会陆续来到老家来看望他。他等到了,我们到时他已无力言语,他伸出枯瘦的手尽力一握,万千言语尽在那一握啊。爷爷走了,很安详,道士深夜吟唱——望乡楼上你回头望,望见你的儿孙泪汪汪……我再也无法忍受,一任清泪流淌,我仿佛看到我的爷爷正一步一回头渐行渐远,从此,我再无爷爷关爱,再无爷爷步行给我送来好吃的刁子鱼。爷爷的离开,是我成年后真正经历的至亲死亡,几年时间我都不能从痛失亲人的阴影中走出来。办公室王老师曾劝我;“张老师,80岁的老人是顺藤路,您没必要这样悲痛!”只有时间是最好的疗伤,我在时间中消化,自慰,遗忘!只期爷爷能佑及我们子孙洪福平安!爷爷走后几年,他的重孙周博言以刘家场地区高考650分的最高分荣录南京大学,接到通知的那天,我的弟弟“老幺”在爷爷的坟头放了一挂万鞭,他用这种方式来告慰爷爷的养育之恩,爷爷九泉有知,一定万分高兴,因为孙娃子们是他的命根子,重孙们是他的全部希望!


洈水,记录了洈河变迁的历史,她是一部厚重的史书,承载了太多的离合与悲欢!兴修大岩咀堤坝,正赶上闹饥荒的苦难,倒下了多少劳工!万里长城是血肉之躯垒成的铜墙铁壁,而洈水大堤便是我们松滋乃至整个湖北的长城!洈水发电点亮了千家灯火,洈水清流浇灌了万顷良田。以洈水为依托打造了系列旅游项目。鄂旅投公司让洈水注入了新的活力,洈水作为一个千岛湖正把她藏在深闺的容颜展示给世界。国泰民安的环境,更是洈水人默默奉献的成果。我的母亲正是千千万万洈水人中的一员,她真情守望洈水守望家园76个春秋,我的文字中应该为上书上一笔。母亲就俩女姊妹,母亲是长女,按照当地习俗,她必须在家招赘,这样才能延续周家香火。所以,当幺幺来到这个世上,当奶奶再没有生育子女之后,母亲注定要承担这份家族重任。我家的祖上完全把母亲作为男丁一样培养,进入学校读书,而且读到了简易师范毕业。年轻时的母亲知书达理,美丽端庄,在松滋师范,父亲当时是母亲的老师,父亲义无反顾恋上了母亲,而后走进婚姻的殿堂,直到后来他俩一起随大潮回到了母亲的老家刘家岭。而后,父亲再次出道,在政府部门工作,母亲在老家学校当过民办教师,做过妇联主任。准确些说,年轻时的母亲相较晚年,她还轻松一些,那时有爷爷奶奶罩着,最近几年,尤其是奶奶走后,母亲仿佛一下子有卸下了重担后的突然衰老。2020年五月一日,母亲到田里给果树锄草摔倒导致脚踝骨裂,她,无法行动,她,终于让我们服侍了一个月。我从师范毕业参加工作结婚生子,从来没有在娘家待过这么长的时间,在与母亲长时间的生活中,我也才真正懂得了她的不容易。母亲的年华全部被奉献浸泡,母亲的心思全被隐忍包裹,母亲的内心虽狂澜万丈但她却表现得风平浪静!这些需要一颗多么坚强的心才能挺住,而柔弱的母亲又是如何熬过她生命中的一个个黑夜?首先,作为入赘在家的女人,肩负着协调丈夫与自己父母之间关系的重任。我的爷爷叱咤风云,我的父亲能力超群,一山容不得二虎,但父亲尊重爷爷,大事小事和他商量,爷爷宽宏大量常常冲锋在前。虽然他们之间有过意见不合,但几十年相处从来没有撕破脸。但背地里爷爷奶奶曾把苦水倒给母亲,父亲是否也有不满倾诉给母亲呢?我不知道。种种家庭矛盾的焦点都聚合在母亲这里,她是女儿,懂得让父母心安,她是妻子,明白让丈夫快乐,她是母亲,必须让她的娃们幸福。我们四姊妹都是脚踏肩膀相继降生,物质匮乏的时代什么都买不到,一入秋,母亲便开始准备娃们过冬的棉裤棉鞋。母亲告诉我,她曾多次做过这样的梦,就是她的娃们没穿暖和,她每次在梦中都急得发疯……这是一种多么深沉的母爱,魂牵梦萦的都是她的孩子。在这个大家庭中,母亲用她的忍耐把各种可能产生的矛盾消化在了萌芽状态。一个女人,她不可能像媳妇那样在自己父母面前撒泼,也不能像媳妇那样和丈夫大吵大闹。她说过,我必须忍受,否则这个家就不复存在。几十年的岁月过去了,爷爷奶奶已安详作古,如今,82岁的父亲与母亲在老家相依相伴,这种日子安定但苦了的依然是母亲。父亲耳聋,与他所有的语音交流几乎为零,母亲经常是扯着嗓门和他喊话,同时夹杂着手语。耳聋的人最看重人家的表情,前段时间我们仨在一起,常常是我和母亲谈笑风生,他就静静地坐在我们旁边,还时不时送来一个微笑的表情,以示他对我们母女俩的交谈很满意。父亲记性不好,一天到晚就问我们他的药吃没有!万般无奈,老幺夫妇给他送去一块黑板,让他上午下午吃药后立刻画上一个钩。有时候忘记了打钩也忘记了是否吃药,我摸着还热乎着的水杯,说——刚吃!他就立刻很放心地坐在后门口,陪着他的小狗欢欢玩耍。母亲成为了父亲全部的精神支柱。五月母亲脚受伤来刘镇医院拍片,父亲一着急血压立马上升,我陪同母亲回到老家陪着他们俩老,父亲气色红润,血压正常,这个时候亲情是最好的降压药。我在那待奉俩老,清晨起床即刻投入到一天的工作中。给鸡和猪拌食,然后提着篮子给猪和鸡扯草,给鱼塘的鱼割草,再做早餐,然后打扫卫生。这些是常规工作,更苦的是我一个人栽苕,施肥,锄草,还挑大粪肥菜,我还帮助晒过菜籽。当我做着这些事情都觉得累时,我的76岁的老母亲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她没人倾诉没人分担,可怜。我曾无数次抱怨她太勤快,父亲的退休工资足够俩老生活,她说,成天不做事,坐着像个傻瓜!哎,这就是洈水人!其次,有多个子女的家庭,父母难免有点偏心,总是想帮扶稍微弱点的那个。我家老三身体不好,纱厂下岗外出打工,母亲把更多的关爱给了他。去年老三在老家建了新房,新居落成马上外出打工。房前屋后的整理,一码檀木的锯和劈,都是俩老在家完成。去年老三一家四口回家过年,即使遭遇疫情,但他们没缺吃喝没少柴烧,父母是他们稳固的大后方。母亲就是在去年一年身体垮得极快,看着都心疼,让她什么都不做是不可能的,我只是叮嘱她凡事不能过量,不感到劳累就行。


在母亲生病期间,我别无他法,唯一我能做的就是陪伴他们,包揽所有活儿,让母亲及早站起来能走动。苍天有眼,在我的精心服侍下,在哥哥嫂嫂弟弟妹妹们的精神抚慰下,一个月零几天后,母亲能丢掉拐杖行走了,我也可以回家了。准备回家的那几天,我又有了更多的对老家的牵挂与不舍。离开老家的那一刻,父母站在屋檐下,目送我很远很远……现在, 我的母亲依然劳作在田间地头,她种着菜园,她的菜园四季茂盛,小菜一半为了自己吃一半为了后人回家拿。她种植的果树品种繁多,也是让大家有吃有带。她的西瓜长得很大很圆,她说,娃们吃我农家肥肥的西瓜我放心!勤劳是母亲的本分,善良是母亲的性格,她把这两样东西在日久天长的岁月中传递给了我们,而我穷其一生也学不了母亲的从容与淡定!母亲,今生有你,为儿的我们很满足!出生在洈水,生活在洈水,做个地地道道的洈水人,真好!(作者通联:松滋市刘家场镇庆贺寺初级中学 )   推荐阅读:1、【时评】用“无作业日”改变校园“温度”|山栀子2、【上清报告】用新教育铺展新画卷|刘关军  山栀子3、【洈水记忆29】家住洈水|张晓蓉4、【散文】洈水,我们来了|吴林红 山栀子5、“洈水工程60年纪念”主题征文入围作品展示(成人组)6、【新中国70年】洈水白云边,乐乡金松滋|刘盛云  李 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