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读懂“我想去母亲坟上看看” 背后的成长之痛|山栀子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读懂“我想去母亲坟上看看”
背后的成长之痛
● 山栀子
今年的母亲节之际,网络上一则“我想去母亲坟上看看”的视频上了热搜。4月21日凌晨1时,江苏南京一名12岁男孩趁家人熟睡后,偷偷打车回到老家。他忘记了具体地址,于是好心的出租车司机带他向警察求助。在去派出所的途中,男孩开口说了一句“我就想去妈妈坟上看看……”就是这一句,让无数网友瞬间红了眼,泪奔。
感人肺腑,温暖如潮。这一瞬间,激起的是藏在人们心中温暖的母爱;唤起的是人们对母亲的感恩,对母亲的惦念。感谢这单纯的孩子,给成人上了深情、生动的一堂“孝课”。诚如那个流传很广的“母疼儿是长江水,儿孝母是扁担长”故事,引发更多的成人“趁我们未老,趁父母还在,别让爱迟到”的反思和行动。
这在深夜孤独行走的“孝”令我们敬佩和点赞,但其背后的成长之“痛”也当引起我们的思考。
若非心中有太多的苦,何以让孩子默默无语。原来,男孩的父亲有了“新欢”,和父亲吵架,在学校也遇到了不开心的事,一时情绪无法排解,特别想念已经去世的妈妈,于是就萌生了去墓地看妈妈的念头。
本该在最好的年华里,享受最温柔的母爱时,却偏偏只剩下对母亲的种种怀念。岁月从无完美,也时常这样无情。这样的孩子古今中外不只一个,世事沧桑何其多也!曾经一首老歌“世上只有妈妈好”唱出了多少成人的眼泪?可是,那些在童年时期就失去妈妈的孩子,谁又能体会他们内心的孤独和痛苦?谁知道有多少个这样的黑夜里他们内心对妈妈的呼唤和悲鸣?
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温柔”,都源自于妈妈对其从小的悉心滋养,都源自于时光之河的温柔“沐浴”。因此,一个没有妈妈的孩子,需要用更多的爱来补充和替代,需要有更多的人来呵护和帮助。生活上的缺失尚不足以影响孩子的心性,心灵上的创痛却足以让其崩溃。因此,对其情感上的抚育、精神上的抚慰就至关重要。委屈时有人看见,孤独时有人陪伴,失败时有人安慰,倾诉时有人聆听,这样的成长才会少痛和不痛。虽然,终究有一天,孩子会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但这条充满风雨和荆棘的路上,不能缺少温柔和爱。
还有,听到这一声“我想去母亲的坟上看看”的妈妈们,请一定要记得:再忙,再苦,也要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
(本文已刊于5月10日《荆江评论》,详见左下阅读原文)
推荐阅读:
分享给第一个想到的人